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反应物的量、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 === CO2(g) ΔH1
C(s)+1/2O2(g) === CO(g) ΔH2
②C3H8(g)+5O2(g ) === 3CO2(g)+4H2O(g) ΔH3
2C3H8(g)+10O2(g) === 6CO2(g)+8H2O(g) ΔH4
③2H2O(g) === 2H2(g)+O2(g) ΔH5
NaOH(aq)+HCl(aq) === NaCl(aq)+H2O(l) ΔH6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对于100 mL1 mol·L-1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 mL3 mol·L-1盐酸;③多用300 mL1 mol·L-1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可逆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B.
C. D.
5.某原电池装置中,M,N为金属电极,插入某电解质溶液中,M棒变细,N棒变粗。下列所列M,N及电解质溶液中,符合该原电池要求的是
选项 M N 电解质溶液
A 锌 铁 硫酸亚铁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铜 硝酸银
D 锌 铜 稀硫酸
A.A B.B C.C D.D
6.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则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
B.正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所释放的能量
C.当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时,则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
D.提高反应时的温度,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也可以实现SO2的完全转化
7.某反应2A(g)+B(g) C(g)经10s后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B的物质的量浓度降低了0.02mol/L,则A物质的起始浓度为
A.0.24 mol/L B.0.6 mol/L C.2.4 mol/L D.4.2 mol/L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B.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一定质量的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比纯氧中燃烧放热要多
D.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
9.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完全转化为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同时消耗2amol
10.某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s)Z(g)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Y,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钠蒸气与2mol钠蒸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热相同
B.燃烧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C.在稀溶液中:H+(aq)+OH (aq)H2O(l) ΔH= 57.3kJ·mol 1,若将含1molHNO3的稀溶液与含1molBa(OH)2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为57.3kJ
D.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 1
12.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手机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13.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降低温度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条件下,与反应可制得气态甲醇(),其反应方程式为。
(1)为了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措施_______(任写一种)。
(2)在实际生产中,测得合成塔中及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中代表的曲线是_______(填“X”或“Y”),v(正)与v(逆)相等的点为_______(填字母)。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与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制甲醇,末生成,请计算:
①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
②末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15.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请在横线上填入与下列各项关系最为密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填“温度”“浓度”“催化剂”“状态”“物质本身的性质”或“固体表面积”):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加快:___________。
(4)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混匀后再进行反应___________。
(5)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___________。
16.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 2 L 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CO2和 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 CO2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1)从 3 min 到 15min,υ(H2)=____mol L-1 min-1;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编号)。
A.反应中 CO2与 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H2,同时生成 1mol 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平衡时 CO2的转化率为 _____。
(4)平衡混合气体中 CO2(g)和 H2(g)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
(5)第 3 分钟时υ正(CH3OH)______第 15 分钟时υ逆(CH3OH)(填“>”、“<” “=”)。
17.温度为T时,某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A、B两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3)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减小A的浓度
C.缩小容器体积 D.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
(4)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消耗速率
C.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8.(1)有①O 、O 、O ;②H2、D2、T2;③石墨、金刚石;④H 、H、 H;四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N、1 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则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NH3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kJ能量。
(3)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①若A为Zn,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A电极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②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CuSO4溶液,则铜片为 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
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H2(g) +O2(g) = H2O(l) ΔH =-285 kJ/mol
② C(s) + H2O(g) =CO(g) + H2(g) ΔH =+131.5 kJ/mol
③ C(s) +O2(g) =CO(g) ΔH =-110.4 kJ/mol
④ C(s) + O2(g)=CO2(g) ΔH =-393.5 kJ/mol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2)碳的燃烧热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用_______表示,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_______,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_______ (正号常省略)。
(3)ΔH的单位是_______。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若反应物为固体和纯液体,增加量并不可以增大浓度,速率基本不变,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是指1s内浓度的变化量为0.8,B错误;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C正确;
D.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①C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0,又C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因此反应热ΔH前者小于后者,①不符合题意;
②C3H8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0,后者反应系数为前者的两倍,故后者放热多,因此反应热ΔH前者大于后者,②符合题意;
③前者为分解反应,ΔH>0,后者为酸碱中和反应,ΔH<0,前者大于后者,③符合题意;
综上,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C。
3.B
【详解】盐酸与铁片的反应的实质是Fe+2H+=Fe2++H2↑。
①升高温度,物质的内能增加,微粒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①符合题意;
②改用100 mL3 mol·L-1盐酸,c(H+)增大,微粒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②符合题意;
③多用300 mL1 mol·L-1盐酸,由于c(H+)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③不符合题意;
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④符合题意;
⑤改用98%的硫酸,由于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c(H+)减小。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会发生钝化,使铁不能进一步与硫酸反应,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减小,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措施的序号是①②④,合理选项是B。
4.D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将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全部换为A的反应速率为:
A.;
B.;
C.;
D.;
综上可知,D选项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5.A
【分析】该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意知,M极是负极,N是正极,且M极材料比N极活泼,电解液为盐溶液。
【详解】A.据分析,M锌比N铁活泼,电解质溶液为硫酸亚铁,N极产生铁变粗,A正确;
B.据分析,N铁比M铜活泼,B错误;
C.据分析,N铜比M银活泼,C错误;
D.据分析,M锌比N铜活泼,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会产生气泡,N极不会变粗,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总体积为定值,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所释放的能量,故B正确;
C.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与初始量、转化率有关,当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提高反应时的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实现SO2的完全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可逆反应2A(g)+B(g) C(g),经过10s后,B的浓度降低了0.02mol L-1,则A的浓度降低了2×0.02mol L-1=0.04mol L-1,因此A的起始浓度为0.2mol L-1+0.04mol L-1=0.24mol L-1;
答案选A。
8.C
【详解】A.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不能用是否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来判断, A错误;
B.有些放热反应如煤的燃烧、铝热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才能进行,B错误;
C.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的光能多,根据能量守恒,放出的热量就少,C正确;
D.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指的是化学变化,而氯化钠晶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只能叫吸收能量的过程,不能叫吸热反应,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为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而不是相等或成比例,故、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其达到平衡时、H2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3:2,A错误;
B.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不可能完全转化为,B错误;
C.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消耗2amol表示逆反应速率,且N2和NH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达到化学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D。
10.A
【详解】A.容器体积一定,充入与反应无关气体氩气对与反应有关气体浓度没有影响,则反应速率不变,A正确;
B.Y为固体,加入少量Y,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错误;
D.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与反应有关气体的浓度减小,则化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11.D
【详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钠蒸气与2mol钠蒸气完全燃烧时,燃烧热相同,故A正确;
B. 燃烧热、中和热都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故B正确;
C. 在稀溶液中:H+(aq)+OH (aq)H2O(l) ΔH= 57.3kJ·mol 1,若将含1molHNO3的稀溶液与含1molBa(OH)2的稀溶液混合生成1mol水,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7.3kJ,故C正确;
D. 在101kPa、25℃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O2(g)H2O(l) ΔH=-285.8kJ·mol 1,故D错误。
12.D
【详解】A.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煤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还有部分转化为热能,故D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①增大压强CO2和CO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②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④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降低;
⑤降低压强,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
因此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②③,选项C正确。
故选C。
14.(1)适当升高温度
(2) Y cd
(3)
【解析】(1)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气体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也能加快反应速率,则为了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任写一种)。
(2)
X的物质的量增加、Y的物质的量减小,且物质的量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代表的曲线是Y。由图知,图中c、d点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已经处于平衡状态,故v(正)与v(逆)相等的点为c、d。
(3)
①运用三段式知:
则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②末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15.(1)温度
(2)物质本身的性质
(3)催化剂
(4)固体表面积
(5)状态
【分析】(1)
夏天温度高反应速率大食品易变霉,在冬天温度低反应速率小不易发生该现象,说明温度能影响反应速率。则答案为:温度。
(2)
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金属活泼性强的与盐酸反应剧烈,说明反应物的性质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则答案为:物质本身的性质。
(3)
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加快,说明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则答案为:催化剂。
(4)
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混匀后再进行反应以加快反应速率,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则答案为:固体表面积。
(5)
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因为溶液中的反应快,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则答案为:状态。
16. 0.0625 B 75% 1:3 >
【分析】(1)根据计算;
(2)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等保持不变,据此判断;
(3)根据计算;
(4)根据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及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判断平衡时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
(5)根据平衡建立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从3 min到15 min,CO2的浓度从0.5 mol/L变为0.25 mol/L, c(CO2)=(0.5 0.25)mol/L=0.25mol/L,则 c(H2)= 0.25mol/L×3=0.75 mol/L,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A. 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由于CO2与CH3OH的浓度还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
C.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H2,就会消耗mol CH3OH,同时生成1 mol CH3OH,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根据图象可知:在反应开始时CO2浓度是1.00 mol/L,平衡时浓度为0.25 mol/L,所以CO2的平衡转化率=;
(4)反应开始时加入2 mol CO2和6 mol H2,根据方程式CO2(g)+3H2(g) CH3OH(g)+H2O(g)可知:CO2和H2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因此平衡时CO2(g)和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是1:3;
(5)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到第15 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υ正(CH3OH)=υ逆(CH3OH),因此第3 分钟时υ正(CH3OH)>第15 分钟时υ逆(CH3OH)。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学生们的易错点,首先一定要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恒温绝热等,再关注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及物质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量、浓度等保持不变,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量也不变,但一定得是“变化的量”不变了,才可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常见的衍生出来量为:气体总压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温度、颜色等。
17.(1)(或)
(2)0.04
(3)AC
(4)CD
【解析】(1)
B物质的量减少,是反应物,A物质的量增大,是生成物,,△n(B)=4mol,△n(A)=2mol,根据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2)
根据上面分析可知,△n(B)=4mol,则v(B)===0.04mol·L-1·min-1;
(3)
A.升高温度,会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能增大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
B.减小A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减慢,选项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个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选项C正确;
D.充入氦气,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选项D错误;
答案选AC;
(4)
化学平衡的重要特征之一: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浓度等)保持不变。
A.A、B均为气体,容器内总质量一直不变,总质量不变,容器中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选项A错误;
B.单位时间内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消耗速率,v(A)逆=v(B)正,v(B)逆v(B)正,反应没有达平衡,选项B错误;
C.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 选项C正确;
D.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
答案选CD。
18. ①④ ③ 放出 46 负极 2H++2e-=H2↑ 正极 Fe-2e-=Fe2+
【详解】(1)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①O 、O 、O为O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④H 、H、 H为H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所以选①④;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③石墨、金刚石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③;
(2)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 H-H键、1mol N≡N键共吸收的能量为:3×436kJ+946kJ=2254 kJ,生成2molNH3,共形成6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热量少,放出的热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2molNH3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 kJ,所以生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46 kJ;
(3)①在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失电子被氧化为Zn2+,所以锌为负极,即A电极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上H+得电子生成H2,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CuSO4溶液,则发生的总反应为Fe+Cu2+=Fe2++Cu,所以Fe片上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铜片作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19. ①③④ -393.5 kJ/mol 1425kJ CO(g) + O2(g)=CO2(g) ΔH =-283.1 kJ/mol
【详解】(1)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0,所以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有①③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①③④;
(2)C的燃烧热是1mol C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即反应④的焓变是C的燃烧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93.5 kJ/mol;
(3)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285kJ,则10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5×285kJ=1425kJ,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425kJ;
(4)已知③ C(s) +O2(g) =CO(g) ΔH =-110.4 kJ/mol
④ C(s) + O2(g)=CO2(g) ΔH =-393.5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④-③得:CO(g) + O2(g)=CO2(g) ΔH =-283.1 kJ/mol,因此,本题正确笞案是:CO(g) + O2(g)=CO2(g) ΔH =-283.1 kJ/mol。
20.(1) g l s
(2) ΔH 放热 吸热
(3)kJ·mol-1
(4)物质的量
【解析】(1)
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用焓变ΔH表示,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放热,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吸热;
(3)
ΔH的单位是kJ·mol-1;
(4)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