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九年级(下)开学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摇曳(yiè) 恪守(kè) 唠叨(lāo) 强聒不舍(guō)
B.箴言(zhēn) 拮据(jù ) 朴刀(pǔ) 自吹自擂(léi)
C.惊骇(hài) 箱箧(qiè) 娉婷(pīng) 间不容发(jiān)
D.驾驭(yù) 嗔怒(chēn) 搽粉(chá) 自惭形秽(suì)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亵渎 汲取 濡养 形销骨立
B.宽囿 盘桓 恣睢 走头无路
C.诓骗 骈进 端祥 茅塞顿开
D.潮汛 延席 褴偻 根深蒂固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大雪三日, 。(张岱《湖心亭看雪》)
(3)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6)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8)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文中“那汉子”的姓名是 ,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 ,请再写一个关于“那汉子”的故事情节 。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②_______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_______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③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地朝着目标前行。④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⑤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1)根据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语段中加点的“艰难困苦”和“磨砺斗志”分别是 短语和 短语。
(2)请为第②句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学们,放了寒假就是年。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不贴春联还有什么年味呢?那么,同学们,你了解春联吗?你会贴春联吗?你会拟春联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春联”,感受年的气息吧!
【活动一:知春联】春联,又称“春贴”“门对”,是我们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类。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上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它被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里。请你把它规范、准确、工整地抄写到田字格里。
【活动二:辨春联】你知道吗?人们常常可以从春联中看出主人家的职业。下面对联分别对应的是士、农、工、商里的哪种职业?
①挑灯春秋明大义 常饮翰墨儒胸襟 职业:
②百般货色财源广 满面春风顾客多 职业:
【活动三:贴春联】“贴反了!”过年贴春联,你有过这样的尴尬吗?今年,一定不能再贴反了!请试着识别上下联,然后细心地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鸟语积林鸟知春
花香满院花觉趣
上联:
下联:
【活动四:拟春联】虎年马上过去,免年即将到来,小虎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拟写一句下联。
上联:送金虎,和风又绿霸陵柳
下联:
三、阅读(共4小题,计46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如今,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让它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在商店里还是在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在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地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翻阅微博。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手机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情绪。
【材料二】
“手机依赖”危害多。首先是引发视力、颈椎、睡眠等健康问题。其次,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社交能力退化,生活圈子变窄。再次,削减思考的能力。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手机里不停的有好玩好看的信息,人的思维不断被打断,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而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更会像上瘾一样,对手机强烈依赖,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现实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选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有删改)
【材料三】
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摆脱手机的依赖呢?
一是现实生活受挫。现实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大,人天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逃避到虚拟世界去寻找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二是手机功能强大。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背后的各种app,设计实在精妙,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款游戏,一个视频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运作。他们绞尽脑汁,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中有专家级别的人物专门研究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何让人对游戏,视频上瘾。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很多人难以抵挡。三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更难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选自“互联网”)
【材料四】
王同学今年上初三、面临中考。性格孤僻的他内心压力很大,最近,他沉迷于玩手机。
一开始是晚上不睡觉玩游戏,上课打瞌睡。后来发展为经常旷课,甚至不愿意去学校,宅在不里不出门,连吃饭的时候手里都拿着手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正常生活。父母很担心,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已用惯手机的他没了手机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还声称玩手机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因此还跟家长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甚至以生命相威胁。
(源自“生活的案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这只会让人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B.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
C.手机的出现原本是为了让人们沟通便利,但现在却使人社交能力退化,生活圈子变窄。
D.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总是处于焦虑、烦躁、抑郁的情绪之中,无法正常生活。
(2)材料四中的王同学这种状况属于典型的“手机依赖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王同学的具体症状并分析其成因。
(3)如果你是专家、请给王同学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帮他走出“手机依赖症”的阴霾。
8.(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我暗自有些得意。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脆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看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形。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号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内心丰盈,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读者》2021年第21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的内容。
县中学,“我”谎称母亲病重成功请假—— ,“我”看见月光下打谷的身影,有不好的预感——家门口, ,号啕大哭——学校,“我”收起娇贵病, 。
(2)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号啕大哭”。
(3)文章第 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5)文章尾段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从师,不惧崄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③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悦:从心里佩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暗则缚麻蒿自照
④常以净衣易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足肽皲裂而不知 夜则映星月而读
B.戴朱缨宝饰之帽 或依林木之下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人若不学
D.以中有足乐者 则何以成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回答。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一般都会避免重复用字,但这首诗的首句却出现两个“难”字。请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现在常用来赞颂哪一类人?
四、作文(50分)
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父母的悉心照料、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温暖有爱,甚至是萍水相逢时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都有可能触动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
请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九年级(下)开学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摇曳(yiè) 恪守(kè) 唠叨(lāo) 强聒不舍(guō)
B.箴言(zhēn) 拮据(jù ) 朴刀(pǔ) 自吹自擂(léi)
C.惊骇(hài) 箱箧(qiè) 娉婷(pīng) 间不容发(jiān)
D.驾驭(yù) 嗔怒(chēn) 搽粉(chá) 自惭形秽(suì)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摇曳”的“曳”应读作“yè”,“唠叨”的“唠”应读作“láo”。
B.有误,“拮据”的“据”应读作“jū”,“朴刀”的“朴”应读作“pō”。
C.正确。
D.有误,“自惭形秽”的“秽”应读作“huì”。
故选:C。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亵渎 汲取 濡养 形销骨立
B.宽囿 盘桓 恣睢 走头无路
C.诓骗 骈进 端祥 茅塞顿开
D.潮汛 延席 褴偻 根深蒂固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走头无路”的“头”应为“投”。
C.有误,“端祥”的“祥”应为“详”。
D.有误,“延席”的“延”应为“筵”,“褴偻”的“偻”应为“褛”。
故选:A。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其一》)
(2)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张岱《湖心亭看雪》)
(3)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6)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8)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10)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玉盘珍羞直万钱(注意“羞”“直”的书写)
(2)湖中人鸟声俱绝(注意“俱”的书写)
(3)酒酣胸胆尚开张(注意“酣”“胸”的书写)
(4)怀旧空吟闻笛赋(注意“赋”的书写)
(5)枳花明驿墙(注意“墙”的书写)
(6)露从今夜白
(7)蹴尔而与之(注意“蹴”的书写)
(8)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注意“墓”的书写)
(9)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注意“隧”“蜗”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文中“那汉子”的姓名是 杨志 ,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 林冲投靠梁山,交纳“投名状” ,请再写一个关于“那汉子”的故事情节 杨志卖刀 。
【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结合“林冲”“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可知,文段出自《水浒传》。根据“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可以判断“那汉子”是“青面兽”杨志。
林冲来到梁山却遭受了冷遇。梁山之主王伦并不欢迎林冲,虽然托了柴进的书信,王伦却要林冲纳下投名状,下山去杀个人,拿人头来。但林冲杀不到人,最后来了个青面兽杨志,因此两人打斗起来,两人比武不相上下。最后林冲被王伦等人迎回山寨。杨志的主要事迹:押解花石纲:杨志押送花石纲时在渡黄河时船翻了,花石落水。杨志逃走,在路上遇到林冲要取投名状,厮杀了一场。白衣秀士王伦请他上梁山,杨志不肯。流落东京(开封)后只得卖祖传宝刀,不想遇泼皮牛二捣乱,一气之下杀死牛二,被发配充军。落寇二龙山: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逃出东京,见过张青孙二娘夫妇后来到二龙山,想要入伙,当时的山大王邓龙不同意,两人打起来,邓龙被鲁智深打败,上山不出。后来杨志也到了这里,在林冲的徒弟曹正的帮助下,使用诈降计上山杀死邓龙,做了二龙山的寨主。武松、张青、孙二娘、施恩后来上山,二龙山共七位头领。杨志卖刀: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押解生辰纲: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而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吴用等人假装卖枣稳住杨志等人,白胜扮卖酒汉引诱对方,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在瓢里,白胜夺来倒在桶里麻倒对方,智取生辰纲。
答案:
杨志 林冲投靠梁山,交纳“投名状”杨志卖刀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②_______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_______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③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地朝着目标前行。④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⑤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1)根据短语的结构类型来看,语段中加点的“艰难困苦”和“磨砺斗志”分别是 并列 短语和 动宾 短语。
(2)请为第②句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分析】(1)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的判断。根据语法常识积累可知,语段中加点的“艰难困苦”为并列短语,“磨砺斗志”为动宾短语。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仔细阅读语段可知,“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是存在的条件,“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是在此条件下才会出现的结果。故第②句横线处应填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只有……才”。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不是并列分句,故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和“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在语意上存在并列关系,故第二个顿号应为分号。
【解答】答案:
(1)并列 动宾
(2)只有 才
(3)将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顿号改为分号。
【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学们,放了寒假就是年。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不贴春联还有什么年味呢?那么,同学们,你了解春联吗?你会贴春联吗?你会拟春联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春联”,感受年的气息吧!
【活动一:知春联】春联,又称“春贴”“门对”,是我们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类。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上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它被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里。请你把它规范、准确、工整地抄写到田字格里。
【活动二:辨春联】你知道吗?人们常常可以从春联中看出主人家的职业。下面对联分别对应的是士、农、工、商里的哪种职业?
①挑灯春秋明大义 常饮翰墨儒胸襟 职业: 士
②百般货色财源广 满面春风顾客多 职业: 商
【活动三:贴春联】“贴反了!”过年贴春联,你有过这样的尴尬吗?今年,一定不能再贴反了!请试着识别上下联,然后细心地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鸟语积林鸟知春
花香满院花觉趣
上联: 花香满院花觉趣
下联: 鸟语积林鸟知春
【活动四:拟春联】虎年马上过去,免年即将到来,小虎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拟写一句下联。
上联:送金虎,和风又绿霸陵柳
下联: 迎玉兔,细雨复红长安花
【分析】【活动一:知春联】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解答时,将“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规范、工整地抄写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活动二:辨春联】本题考查对春联内容的理解。根据知识积累,“儒”指读书人,可知对联①对应的职业为士;由“货色”“顾客”可知,对联②对应的职业是商。
【活动三:贴春联】本题考查对联常识。根据对联常识,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春”为平声,应为下联,“趣”为仄声,应为上联。
【活动四:拟春联】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结合“免年即将到来”,可用“迎玉兔”与“送金虎”相对,“细雨”与“和风”相对,“复红”与“又绿”相对,“长安花”与“霸陵柳”相对。故下联可拟写为:迎玉兔,细雨复红长安花。
【解答】答案:
【活动一:知春联】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活动二:辨春联】①士
②商
【活动三:贴春联】上联:花香满院花觉趣
下联:鸟语积林鸟知春
【活动四:拟春联】示例:迎玉兔,细雨复红长安花
【点评】对联常识: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三、阅读(共4小题,计46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如今,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让它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在商店里还是在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在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地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翻阅微博。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手机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情绪。
【材料二】
“手机依赖”危害多。首先是引发视力、颈椎、睡眠等健康问题。其次,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社交能力退化,生活圈子变窄。再次,削减思考的能力。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手机里不停的有好玩好看的信息,人的思维不断被打断,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而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更会像上瘾一样,对手机强烈依赖,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现实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选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有删改)
【材料三】
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摆脱手机的依赖呢?
一是现实生活受挫。现实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大,人天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逃避到虚拟世界去寻找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二是手机功能强大。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背后的各种app,设计实在精妙,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款游戏,一个视频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运作。他们绞尽脑汁,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中有专家级别的人物专门研究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何让人对游戏,视频上瘾。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很多人难以抵挡。三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更难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选自“互联网”)
【材料四】
王同学今年上初三、面临中考。性格孤僻的他内心压力很大,最近,他沉迷于玩手机。
一开始是晚上不睡觉玩游戏,上课打瞌睡。后来发展为经常旷课,甚至不愿意去学校,宅在不里不出门,连吃饭的时候手里都拿着手机,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正常生活。父母很担心,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已用惯手机的他没了手机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还声称玩手机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因此还跟家长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甚至以生命相威胁。
(源自“生活的案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这只会让人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
B.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手机依赖症”已非常普遍。
C.手机的出现原本是为了让人们沟通便利,但现在却使人社交能力退化,生活圈子变窄。
D.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总是处于焦虑、烦躁、抑郁的情绪之中,无法正常生活。
(2)材料四中的王同学这种状况属于典型的“手机依赖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王同学的具体症状并分析其成因。
(3)如果你是专家、请给王同学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帮他走出“手机依赖症”的阴霾。
【分析】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手机依赖”危害多。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有很多人无法摆脱手机的依赖。材料四例举了王同学依赖手机的情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根据材料一“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让它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埋下隐患一不小心就会被手机奴役,患上'手机依赖症'”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
B.正确;
C.有误,根据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可知本项“一有需要就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有误;
D.有误,根据材料二“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引发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现实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可知本项“随时”过于绝对。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手机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等情绪”可知王同学的症状就是: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手机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结合“一是现实生活受挫。现实生活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大,人天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逃避到虚拟世界去寻找存在感、安全感、满足感。二是手机功能强大。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背后的各种app,设计实在精妙,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款游戏,一个视频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在运作。他们绞尽脑汁,希望吸引你的注意力,他们中有专家级别的人物专门研究如何吸引人的注意力,如何让人对游戏,视频上瘾。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很多人难以抵挡。三是性格因素。性格孤僻、自制力弱的人更难抵御手机的诱惑。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可分析出成因是:一是现实生活受挫。二是手机功能强大。三是性格因素。
(3)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此题是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多运动,让自己充实起来;找朋友和家人倾诉内心的烦恼。
答案:
(1)B
(2)症状: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一旦手机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成因:一是现实生活受挫。二是手机功能强大。三是性格因素。
(3)示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多运动,让自己充实起来;找朋友和家人倾诉内心的烦恼。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我暗自有些得意。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脆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看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形。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号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内心丰盈,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读者》2021年第21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的内容。
县中学,“我”谎称母亲病重成功请假—— 四流山 ,“我”看见月光下打谷的身影,有不好的预感——家门口, 摸到家里的门锁 ,号啕大哭——学校,“我”收起娇贵病, 内心丰盈 。
(2)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号啕大哭”。
(3)文章第 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5)文章尾段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记叙了“我”撒谎向老师请假想回家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看到月光下的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在用力抽打麦子脱粒;回家后发现门锁了,原来给麦子脱粒的是母亲;赶回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并反思自己。文章表现了“我”的自责和内疚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形。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第一空概括为:四流山;结合“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第二空概括为:摸到家里的门锁;结合“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内心丰盈,我径直向教室走去”,第三空概括为:内心丰盈。
(2)本题考查词语分析。“嚎啕大哭”,表现了“我”的内疚。母亲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我”却不认真学习,辜负了母亲的希望。这里的“哭”既是对母亲的不舍,又是自责。
(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分析。“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是环境描写,渲染夜晚寂静的氛围,烘托人物平静的心情,侧面表现了母亲月光下劳动的辛苦。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她一个人支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母亲是一个不怕艰苦的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地干活儿;母亲是一个关爱儿子的人,她的鸡蛋手擀面让儿子念念不忘。
(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内容上写那一晚,“我”知道,母亲顶着月光干活儿,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之情,揭示了主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月光下的母亲”。
答案:
(1)四流山;摸到家里的门锁;内心丰盈
(2)母亲辛勤劳动供“我”读书,“我”却不认真学习,“嚎啕大哭”,表现了“我”的内疚,既是对母亲的不舍,又是自责。
(3)烘托了夜的寂静,表现母亲月光下劳动的辛苦。
(4)母亲是一个承担家庭重担,吃苦耐劳,节俭爱子的乡村妇女。
(5)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呼应标题,结构严谨。
【点评】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从师,不惧崄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③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悦:从心里佩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 浇。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着。
③暗则缚麻蒿自照 捆,绑。
④常以净衣易之 交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足肽皲裂而不知 夜则映星月而读
B.戴朱缨宝饰之帽 或依林木之下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人若不学
D.以中有足乐者 则何以成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回答。
【分析】译文:
甲: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
任末十四岁的时候,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去找老师学习,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能成功呢?”任末有时在树林附近,编扎茅草做成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木用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在月光和星光下读书,光线暗了就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明。看书有心得体会时,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录这些体会。任末的同学佩服他的勤奋,轮流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末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肯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解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沃,浇。
②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
③句意:光线暗了就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明。缚,捆,绑。
④句意:轮流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写满字的衣服。易,交换。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连词,表修饰,不译。
B.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C.与否定词连用,表比较,可译为“如,像”/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D.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可译为“用,凭借”。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寓,住;逆旅,旅店;再,两次,第二次;食,吃。句意: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②重点词:会意,心得体会;题,写。句意:看书有心得体会时,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录这些体会。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结合“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句可知,两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写主人公学习时的勤奋与艰苦。
答案:
(1)①浇。
②同“披”,穿着。
③捆,绑。
④交换。
(2)B
(3)①(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用。
②看书有心得体会的地方,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4)两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写主人公学习时的勤奋与艰苦。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一般都会避免重复用字,但这首诗的首句却出现两个“难”字。请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现在常用来赞颂哪一类人?
【分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结尾写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的理解和赏析。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双关的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露出诗人无尽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思。现在人们通常用来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答案:
(1)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别离时的痛苦,用“相见时难”衬托“别亦难”,更突出表达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
(2)表达了作者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无尽的相思。现在人们通常用来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四、作文(50分)
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父母的悉心照料、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温暖有爱,甚至是萍水相逢时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都有可能触动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馨与美好。
请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分析】这道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美好”既是有形的事物,又是无形的感觉。大自然是美好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宇宙的精华;社会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领悟。“小美好”更是充溢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小东西,却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感受。仔细看,用心想,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细节:窗外的几声鸟叫,定会扫除你心头的烦恼;路边盛开的一朵小花,定会给你疲乏的心注入新的活力;老师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定会使你受到极大的鼓舞……再小的东西也可能让你灵思流转,使你拥有美好的感受。这道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可选题材非常多,可以写生活中美好的情:纤细温柔的母爱,深沉无言的父爱,细小厚重的师爱,纯洁朴实的友谊,远在千里的牵挂,近在咫尺的问候……生活中美好的事:那困境中的相互援手;那成长途中的独自披荆斩棘;那学业之余的苦中求乐;那考试卷上的鲜红满分……生活中美好的景:近到菁菁校园,远到名山胜地,小到风景一隅等等。
【解答】
生活中的小美好
停下脚步,向四周看,你会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萦绕美好的小事。
门前的巷子里正在装煤气管道,一个个深蓝色的身影在坑道中进进出出。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端着一只保温杯来到一个工人面前,说:“歇一会儿,喝点儿热水吧。”工人那满是泥污的脸上立刻显现出质朴的笑容。白色的水汽从保温杯口蒸腾而出,氤氲着两张洋溢着幸福的脸。
小路上,一位老大爷正将自己手上的棉手套脱下,戴在身边一位老奶奶的冻得通红的手上。老爷爷嘴里还在不停地埋怨:“怎么又忘了戴手套?都几十年了,这个老毛病怎么总是改不掉?”老奶奶咧着没牙的嘴,笑呵呵地看着老大爷,脸上绽放出少女般羞涩的笑容。
菜市场里,一对夫妇正在整理他们一天的劳动成果。他们身边,一位胖嘟嘟的小孩正在一辆三轮车上自顾自地玩着“开火车”。兴许是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吧,妇人直起身搓了搓快要僵硬的手。这时,小孩子跳下车,来到妇人面前,伸出他胖嘟嘟的小手,不停地摩挲着妇人的手,还凑上去,对着那双粗糙的手哈了几口气,奶声奶气地说:“这样就不冷了。”妇人的眼睛顿时湿润了……
放学的铃声一串串从校园中传出,不一会儿,大门口便涌出了学生的队伍。渐渐地,主流分成了支流,再渐渐地三五成群。孩子们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对面的美容院里走出一位姑娘,撩一撩额前刚烫好的刘海儿,满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车行里,老师傅直起身,敲了敲刚刚装好的链条,伸出满是油污的手,对着面前的学生做了个OK的手势,还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大路上,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牵着丈夫的手,眼含幸福地瞧着路边一位大眼睛的男孩,又瞧了瞧自己的肚子﹣﹣眼里心里满是对这来年春天即将诞生的小生命的期待。
……
不要再去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烦恼,那是因为你只会抬头望天,而忽视了身边的存在。其实,幸福每时每刻都萦绕在你我身边。
嗨,朋友!请稍稍停下你寒风中匆匆的脚步,在原地缓缓转个圈,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发现你从未发现过的身边小美好。
【点评】本文中的一个个镜头,既是一朵朵绽放的美好之花,又开启了我们人生幸福的源泉。文中所选场景,无不来自普通生活,而唯其普通才真正拓展了我们认知世界的眼界,调整了我们品味幸福的味蕾。文章无论选材还是说理,都显得自然而随意,有着一种平易而又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