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这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意大利的威尼斯。
(课件出示;视频“水上威尼斯”)
2.师:当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威尼斯之后就被这独特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写下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3.指导读课题
指导学生读时突出“小艇”;指导“艇”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马克·吐温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1)听课文朗读。(课件播放音频)
提出要求:①在听的过程中标记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小组讨论:为什么马克·吐温不写威尼斯的建筑、美食等,单单写小艇呢?(指名学生读要求)
(2)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马克·吐温不写威尼斯其他的建筑、美食、风俗,单单写小艇?
②汇报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提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马克·吐温对威尼斯这座古城的总体印象?
2.学生齐读第一段
3.提问:对于威尼斯来说课文中的“大街”和“汽车”分别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资料袋和生活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大街----河道 汽车----小艇
四、过渡
师:这样的威尼斯有意思吧,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没有汽车鸣笛的嘈杂,低碳环保。难怪是旅游圣地,难怪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之一。你们想去吗?
师:如果此时你已经来到了威尼斯,背着行囊,手里拿着照相机,你最想把课文中哪部分景色拍下来?(学生畅所欲言)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找出课文中描写小艇特点的段落
1.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要求: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小艇的关键词吗?
(学生回答,师生一起订正)
板书: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向上翘、轻快灵活
引导学生理解“二三十英尺长”的概念。
师:看,马克·吐温就用了四个关键词就把小艇的样子描述出来了,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吧(学生再读第二段)
2.谁能来说一说: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艇?
(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看,这就是威尼斯小艇真正的样子,通过刚刚的这两段文字,这一只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很陌生的小艇就这样跃然于纸上了。你们有没有想过马克·吐温是怎么写的?他怎么就能够让这样一只我们完全陌生的小艇跃然在我们的眼前呢?
4.请你们再细细地品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在写法上的秘密。
(学生轻读课文)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4处比喻)
(2)师: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水蛇”,“皮垫”比作“沙发”多么形象啊!同学们这些事物你们熟悉吗?
那谁来说一说作者的文字里有什么秘密?怎么就让我们对陌生的小艇有了画面感呢?
(学生回答:是作者把我们陌生的小艇比成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课件出示比喻句
(3)小结:小艇原来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作者把它比作我们常见的事物,这样我们对小艇的特点就更加深刻了。
5.再次朗读这个部分
我们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作者在写法上的精妙。
六、小练笔——体味“情趣”
师: 坐在这样奇美的小艇上游览真是享受,难怪作者说“有说不完的情趣”,那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情趣呢?
(学生展开想象,写下来并分享给大家)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打开展台,展示学生写作的场景。
学生写完,自己上展台展示作品。
七、课后作业——“老师的礼物”
1.上网了解威尼斯的姐妹城——中国苏州。
2.阅读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王子与贫儿》、 《汤姆索亚历险记 》、《百万英镑》。
板书设计
18. 威尼斯的小艇
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向上翘起
轻快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