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南京明城墙 建于1366年到1386年,历时21年建成,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城等四重环套的格局。 明孝陵神道石刻明朝君权的加强中华中学 郭楠
朱元璋生于1328年,排行第四,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
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姐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后为游方僧。一、明朝的建立:苦难的童年 1352年,投靠郭子兴,参加红巾军。后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受命返家乡招募新兵,徐达、汤和、李善长、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归附朱元璋。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为应天,以应天为中心, 成为一只重要的反元势力,与元军、张士诚、徐寿辉等部形成犬牙交错之势。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
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
1365年,俘张士诚,一统江南。一、明朝的建立:红巾军大帅
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八月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朝覆亡。一、明朝建立:南京称帝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 ,设立 ;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 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责。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授权 ,兼管对臣民的 、 ,由 指挥。3、八股取士明太祖加强君权选拔听命于 的官吏目的:特点:只许在 范围内出题
不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体: 行中书省三司丞相中书省六部皇帝锦衣卫监视 侦查皇帝自主学习第一目,找出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明太祖加强君权四书五经八股文皇帝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粮食转运)、军国重事,无不领(管辖)之。”
—— 明宋濂《元史》
思考:
1、分析材料一,回答元朝行省有哪些权力?
2、结合左图和材料一,你认为行省对于君权存在什么威胁?
3、针对此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皇帝中央(中书省)地方( 行中书省 )元朝行政机构六部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改革政府机构
材料一: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宰相筹画,於事稳便,方可奏行。
——《贞观政要》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 zhǒng(很快)而亡。汉唐宋因(延续)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皇明祖训》
思考:
1、分析材料一,概括李世民对于丞相作用的认识。
2、结合左图和材料二,概括朱元璋对于丞相作用的认识。
3、对此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皇帝中央(中书省)地方( 行中书省 )元朝行政机构六部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改革政府机构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君主)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二:
右丞相汪广洋,洪武十二年,……赐敕诛之。注:诛死
左丞相胡惟庸,洪武十三年,以谋逆罪,处死胡惟庸.
左丞相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注:满门抄斩
思考:阅读材料一,找出明太祖罢丞相的真实目的。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改革政府机构事皆朝廷(君主)总之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六部三司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改革政府机构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哪些人吃了哪些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思考:
(1)监视宋濂的是什么机构?
(2)观看视频,思考此机构的权力有哪些?二、明太祖加强君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监视臣民不受法律约束法理之内 执行国法
法理之外 排除异己 八股取士——明朝选拔官吏的制度,是科举制度在明朝的延续。二、明太祖加强君权——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八股文(必须分为八个部分)1、依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如何评价八股取士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八股取士的弊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八股取士的弊端是什么。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 顾炎武
材料二: “ 太祖时,士子经义皆用注疏(注解),而参以程朱传注(二程和朱熹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核心为忠君思想)……以此取士,而欲得天下之真才,其可得乎?”
——明 何良俊
材料三:士子登名朝列,有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字体偏旁者。 ——明 丘 浚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八股取士选拔的是皇帝忠实的奴仆选拔的是只顾埋头读书,不讲实际学问的人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焚书坑儒更严重明初分封诸王图二、明太祖加强君权——分封藩王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明太祖分封了24个藩王。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拥兵十万,藩王势力的膨胀,必然构成对中央的威胁。宁王代王晋王秦王肃王燕王大宁北平大同太原金城西安应天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建文帝(朱元璋之孙)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成祖朱棣1、迁都北京
2、削藩
3、设立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朝君权的加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进一步强化君权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多昏君正统皇帝:宦官王振专权,“土木之变”被瓦剌俘虏
成化皇帝:溺于女色,致使宦官专政。
正德皇帝:好逸乐,贪女色,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昏君。
嘉靖皇帝:道士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躲在西苑和道士炼丹、斋醮。统治荒淫无度,政治腐败,死于服用丹药。
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政腐败。
泰昌皇帝:服用丹药过度而亡。
天启皇帝:天才木匠。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
材料一 治隆唐宋。
——康熙帝拜谒明孝陵手书
材料二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泽东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探讨明朝君主专制强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利弊。利: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
弊:
皇帝个人专权,容易形成暴政,出现政治腐败;
皇帝个人专权,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是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