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专题讲坛
小专题
大智慧
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
专题专练阶段质量检测(二)第
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主族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如HF (2)同一周期的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H2S (3)同一主族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如HClO4>HBrO4>HIO4;HNO3>H3PO4;H2CO3>H2SiO3。
(4)同一周期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向右逐渐增强,如H3PO4如:K(H3PO4)>K(HClO),酸性H3PO4>HClO
5.根据化学反应判断
如H2SO4+Na2SO3===Na2SO4+H2O+SO2↑,
酸性:H2SO4>H2SO3
H2O+CO2+Ca(ClO)2===CaCO3↓+2HClO,
酸性:H2CO3>HClO
[注意] CuSO4+H2S===CuS↓+H2SO4
但酸性:H2S结构为: ,则它们的酸性( )A.硫酸和磷酸都是强酸
B.硫酸是强酸,但是酸性比磷酸弱
C.硫酸是强酸,且酸性比磷酸强
D.磷酸和硫酸都是弱酸 [解析] 硫酸可写为SO2(OH)2,磷酸可写为PO(OH)3,n值分别是2、1,m值分别是2、3,由n值越大、m值越小,该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
[答案] C点此进入点此进入课件35张PPT。考向一第
一节
共价键晨背关键语句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
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三 1.σ键的特征是轴对称; 键的强度较大,π键的特征为镜像对称,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
2.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3.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相近的化学性质。[自学教材·填要点]1.本质
在原子之间形成 。
2.类型
按照电子云 的方式, 共价键分为σ键和π键。
(1)σ键:
①形成: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 ”重叠而形成。共用电子对重叠头碰头②分类:
a.s-s σ键:由两个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如H—H。 b.s-p σ键:由一个 轨道和一个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如H—Cl。sspc.p-p σ键:由两个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如Cl—Cl。 ③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 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 ,这种特征称为 对称。p连线不变轴(2)π键:
①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 ”重叠形成。 ②特征:
a.π键的电子云具有 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 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 。
b.π键 旋转,不如σ键 ,较易 。肩并肩镜像原子核镜像不能牢固断裂 (3)σ键和π键的判断:一般规律是:共价单键是 ;而共价双键中有一个 ,另一个是 ;共价三键由一个
和两个 组成。
3.特征
(1) 性决定分子的组成。
(2) 性决定分子的立体结构。σ键σ键π键σ键π键饱和方向[师生互动·解疑难]1.σ键与π键的比较2.N2分子中的共价键
N2分子中的共价键是三键(N≡N),形成过程如下: 因此N2分子中含有一个(2py—2py)σ键和2个(2px-2px和2pz-2pz)π键。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1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N2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解析:气体单质分子中,可能有σ键,如Cl2;可能有π键,如N2;也可能没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答案:C.[自学教材·填要点] 1.键能
(1)概念:气态 原子形成 化学键释放的 能量。
(2)键能与共价键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化学键的键能越大,化学键越 ,越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打断。基态1 mol最低稳定不容易 2.键长
(1)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 。
(2)与共价键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越 ,表明共价键越 ,反之亦然。
(3)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原子半径决定化学键的键长,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的键长越短。
3.键角
(1)概念:是指 之间的夹角。
(2)在多原子分子中键角是一定的,这表明共价键具有
性。键角决定着共价分子的 。 核间距大稳定两个共价键立体结构方向 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
(1)一般来讲,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
(2)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越稳定。
如HF、HCl、HBr、HI中,分子的共用电子对数相同(1对),因F、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共价键牢固程度H—F>H—Cl>H—Br>H—I,因此,稳定性HF>HCl>HBr>HI。[师生互动·解疑难] (3)键能与键长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参数,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构型的参数。一般来说,如果知道分子中的键长和键角,这个分子的立体构型就确定了。如氨分子的H—N—H键角是107°,N—H键的键长是101 pm,就可以断定氨分子是三角锥形分子,如图: (4)关于F—F键键长短,但键能小的解释:
氟原子的半径很小,因此其键长短,而由于键长短,两个氟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很近,排斥力很大,因此键能不大,F2的稳定性差,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结构是由键角决定的
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
稳定
C.CF4、CCl4、CBr4、CI4中C—X键的键长、键角均相等
D.键长越大,键能越大
解析:分子结构由键长和键角决定,CX4中C—X键键长从F―→I逐渐增大,一般情况下,键长越大,键能越小。
答案:B 1.概念
等电子原理是指 总数相同, 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 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 的。
2.等电子体
(1)概念: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原子价电子相似相近(2)常见的等电子体:3.下列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
A.N2O4和NO2 B.N2和CO
C.CO2和NO2 D.C2H6和N2H6
解析: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总数相等、原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A项中N2O4为6原子而NO2为3原子;B项中均为2原子分子且价电子总数均为10;C项中均为3原子,但CO2中的价电子数为:4+6×2=16,NO2中价电子数为:5+6×2=17,故价电子数不同;D项中均为8原子,C2H6中价电子数为:4×2+6=14,N2H6中价电子数为:5×2+6=16。
答案:B [例1] 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易断裂
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
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
D.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 [解析] 由于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所以反应时易断裂,A项正确。在分子形成时为了使其能量最低,必然首先形成σ键,根据形成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来判断是否形成π键,所以B项正确,D错误。像H原子跟其他原子只能形成σ键,故C项正确。
[答案] D乙烯 ( )分子中含有几个σ键和几个
π键?提示: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σ(4个s—p σ键和1个p—p σ键) 键和1个π键(p—pπ键)共价键的类型 [例2] 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解析]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如CO2中的2个C===O键的键角为180°,故分子为直线形分子,A正确;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有关,如Cl的原子半径小于I的原子半径,Cl—Cl键的键长小于I—I键的键长。此外,键长还和成键数目有关,成键数目越多,键长越短,B正确;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共价化合物越稳定,故C错误;键角的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轨道的夹角,D正确。
[答案] C从实验测得不同物质中氧—氧之间的键长和键能的数据:其中x、y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性推导键能的大小顺序为w>z>y>x。该规律性是 ( )
A.成键时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C.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答案:B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下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件47张PPT。考向一第
三节
分子的性质晨背关键语句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
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考向三 1.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可能有极性键,也可能有非极性键。
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4.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自学教材·填要点]1.键的极性2.分子的极性 3.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1)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 分子。
(2)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 是否等于零而定,等于零时是
分子。非极性向量和非极性(3)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下表: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极性分子的一组
是 ( )
A.CH4和Br2 B.NH3和H2O
C.H2S和CCl4 D.CO2和HCl
解析:CH4、CCl4、CO2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NH3、H2O、H2S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答案:B[自学教材·填要点]1.含义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 ,称为范德华力。
2.强度
(1)比化学键的键能 1~2数量级。
(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 。
(3)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 。作用力小大大 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 。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
的 性质。高化学2.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
力是一种特殊化学键
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
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
能量解析: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其实质与化学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但两者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化学键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120 kJ/mol~800 kJ/mol),范德华力只有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故范德华力不是化学键;虽然范德华力非常微弱,但破坏它时也要消耗能量;范德华力普遍地存在于分子之间,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要求,若分子间的距离足够大,分子之间也难产生相互作用。
答案:B 1.概念
已经与 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
与另一个 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表示方法
氢键通常用 表示,其中A、B为 、 、 ,“—”表示 ,“…”表示形成的 。 电负性氢原子电负性A—H……B—NOF共价键氢键3.分类
氢键可分为 氢键和 氢键两类。
存在 氢键, 存在
氢键。前者的沸点 后者。分子间分子内分子内分子间低于 4.特征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
5.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 。升高[师生互动·解疑难]
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的比较3.下列事实与氢键无关的是 ( )
A.液态氟化氢中有三聚氟化氢(HF)3的存在
B.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C.乙醇比甲醚(CH3—O—CH3)更易溶于水
D.NH3比PH3稳定
解析:氢键是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它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只有D与氢键无关。
答案:D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溶剂。如蔗糖和氨 溶于水, 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 溶于四氯化碳, 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 、 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 (填“好”或“差”)。非极性极性易难易难温度压强好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 。如乙醇与水 ,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较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 。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 。好互溶增大增大4.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
大,这是因为 ( )
A.CC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相对分
子质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解析:因水分子为极性分子,CCl4、I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大,故A、B、C项不正确。
答案:D 1.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 和 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 ,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 ,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
有 的分子。组成原子排列镜像重叠手性异构体 3.手性碳原子
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用*C来标记。具有手性的有机物,是因为其含有手
性碳原子。如
R1、R2、R3、R4是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异构体,就看其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
解析: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A选项中碳原子上连有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氟原子,B选项中有一个碳原子连有氢原子、甲基、羟基、羧基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C、D中的每个碳原子都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答案:B (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 。如酸性:HClO HClO2 HClO3
HClO4。(填“>”或“<”)
(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若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酸性 。如酸性:H2SO4 H2SO3(填“>”或“<”)<越强<<越强>[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无关 [解析] 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如果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如H2O2;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如果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如CH4,则为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除与键的极性有关外,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答案] C(1)非极性键只能形成非极性分子。
(2)极性键可能形成极性分子,也可能形成非极性分子。
(3)有些分子中不含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CH2 === CH2和CH2===CHCl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提示:CH2===CH2是非极性分子,CH2===CHCl是极性分子。 [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2、Cl2、Br2、I2单质的熔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B.H2S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2O的大,其沸点比水的高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其键能很大
D.干冰汽化时破坏了共价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A项,从F2―→I2,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升高。B项,H2O分子之间有氢键,其沸点高于H2S。C项,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无化学键,其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He为2个)。D项,干冰汽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并未破坏共价键。
[答案] A 判断物质的性质受何种作用力影响,首先要搞清楚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范德华力和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的高低,溶解性的大小;而共价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物质的稳定性强弱。1.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
A.水加热到2000℃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
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解析:A项,水难以分解与H—O共价键有关;C项,从CH4→SnH4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点升高,与氢键无关;D项,HF→HI的热稳定性减弱与共价键的键能有关。
答案:B [例3] 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解释的是 ( )
A.氯化氢易溶于水 B.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
C.碘易溶于CCl4 D.碘难溶于水
[解析]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HCl为极性分子易溶于水;I2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Cl2易溶于NaOH溶液是因为Cl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B “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经验规律,不适合所有的溶质和溶剂,如N2为非极性分子,不但不溶于水等极性溶剂,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也很小。2.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
大的是 ( )
A.乙烯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解析:水是极性分子,故极性分子易溶于水中。A、B选项中的乙烯和二氧化碳虽含有极性键,但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属于非极性分子,D选项中的H2也是非极性分子,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SO2是“V”形分子,其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零,故属极性分子,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答案:C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下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件30张PPT。考向第
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晨背关键语句知识点一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二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
第一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第
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3.价层电子对为2时,VSEPR模型为直线形;价层电子对为3时,呈平面三角形; 价层电子对为4时,呈四面体形,由此可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自学教材·填要点]CO2H2OCH2ONH3正四面体形109°28′1.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 ( )
A.CCl4 B.NH3
C.H2O D.C2H4
解析: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水分子是V形,乙烯分子是平面形。
答案:A[自学教材·填要点]立体构型排斥σ键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23价电子数 对主族元素: a= ;
对于阳离子:a= - ;
对于阴离子:a= + 。
b.x表示 。
c.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 ,氢为 ,其他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1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d.几种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646243210120直线形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V形平面三角形直线形0 21 30 3 四面体形V形四面体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2 41 40 4 1.价层电子对互相排斥的结果
彼此尽可能远离以减小斥力,并使分子或离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立体构型。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师生互动·解疑难]答案:A—②—c,B—④—a,C—①—b,D—③—d [例] 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结构式分子或离子[解析] [答案] ①直线形 ②正四面体形 ③三角锥形 ④平面三角形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其化合价(即价电子全部成键)时,中心原子没有孤电子对,此时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型相同,如CO2为直线形,BF3为平面三角形,CH4为正四面体形。答案:D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下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件31张PPT。随堂基础巩固第
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晨背关键语句知识点一课时跟踪训练知识点二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
第
二
课
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
第
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考向一考向二 1.杂化轨道理论是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一种价键理论。常见的杂化类型有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
2.价层电子对数为2、3、4时,中心原子分别是sp、sp2、sp3杂化。
3.sp杂化得到夹角为180°的直线形杂化轨道,sp2杂化得到三个夹角为120°的平面三角形杂化轨道,sp3杂化得到4个夹角为109°28′的四面体形杂化轨道。
4.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另一个原子接受孤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为配位键,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配位化合物。[自学教材·填要点]立体构型价键sp (1)杂化轨道理论: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 提出的一种 理论。
(2)sp杂化:
1个 轨道和1个 轨道杂化得到夹角为 的 杂化轨道。如图所示:
180°直线形 (3)sp2杂化:1个 轨道和2个 轨道杂化,得到三个夹角为 的 杂化轨道。如图所示:120°平面三角形sp (4)sp3杂化:
1个 轨道和3个 轨道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 ,得到4个 的轨道,夹角为 ,称为
杂化轨道。如CH4、H2O、NH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
不变相同109°28′sp3ps(5)VSEPR模型与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关系: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平面三角形直线形四面体正四面体spsp2sp3sp2sp3sp3[师生互动·解疑难]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3)杂化过程中,原子轨道总数不变,即杂化轨道的数目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等。 (4)杂化过程中,轨道的形状发生变化。
(5)杂化轨道的形状相同,能量相等。
(6)杂化轨道之间要满足最小排斥原理。
(7)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
论正确的是 ( )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sp2、sp3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80°、120°、109°28′。
答案:A[自学教材·填要点] 1.配位键
(1)概念: 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另一个原子接受孤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即“电子对给予—接受键”,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
(2)实例:如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 给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孤电子对孤电子对 (3)表示:配位键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
例如: 2.配合物
(1)定义: 与某些 (称为 )以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金属离子或(原子)分子或离子配体配位键(2)配合物的形成举例。[Cu(NH3)4]2++2OH-蓝色沉淀溶解深蓝色晶体Cu2++2NH3·H2O===Cu(OH)2+4NH3===红(1)配合物的组成:[师生互动·解疑难]一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为2、4、6。
(2)形成配合物的条件:
①配体有孤电子对;②中心原子有空轨道。 (3)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4)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改变:
①颜色的改变,如Fe(SCN)3的形成;
②溶解度的改变,如AgCl―→[Ag(NH3)2]+。2.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电子对
B.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D.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
解析:配位键是一方提供孤电子对,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的一种特殊共价键,配体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答案:D [例1] [双选题]三氯化磷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以sp3杂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
B.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D.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解析] PCl3中P以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结构类似于NH3分子,3个P—Cl键长,键角均相等,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答案] AD 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
(1)根据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判断,如直线形为sp杂化,平面形为sp2杂化,四面体为sp3杂化。
(2)根据参加杂化的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相同判断,如2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杂化,3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2杂化,4个价层电子对的杂化为sp3杂化。
(3)根据中心原子是否形成π键及π键数目判断,如中心原子没有π键为sp3杂化,形成一个π键为sp2杂化,形成两个π键为sp杂化。BF3和NF3同为AB3型分子,请回答:
(1)B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什么?
(2)NF3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又是
什么?
提示:(1)BF3为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2)NF3为三角锥形,sp3杂化。 [例2] 具有6个配体的Co3+的配合物CoClm·nNH3,若1 mol配合物与AgNO3作用生成1 mol AgCl沉淀,则m、n的值是 ( )
A.m=1,n=5 B.m=3,n=4
C.m=5,n=1 D.m=4,n=5 [解析] 此题中与AgNO3作用的Cl-(1 mol)不是来自配体,而是与配离子结合的游离Cl-(外界)。因此,根据电荷守恒,中心原子为Co3+,Cl-应为3 mol,其中作为外界的Cl-为1 mol,作为配体的Cl-为2 mol;共6个配体,所以作为配体的NH3为4 mol。
[答案] B 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的配体和中心原子通常不能电离。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解析: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
Cl-,加入AgNO3溶液即有AgCl沉淀产生。对于B项配合
物分子的化学式为[Co(NH3)3Cl3],Co3+、NH3、Cl-全处
于内界,不能电离,不存在Cl-,所以不能生成AgCl沉淀。
答案:B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点击下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