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4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10: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的时间脉络。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
3、历史解释:结合教材中以及提供的史料和信息,能够解释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国际秩序等等;
4、唯物史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家国情怀:通过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难点: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
材料一:帝国主义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1、世界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的性质?






领土争端
争夺巴尔干
突尼斯问题
贸易摩擦、争夺巴尔干
阅读课文,结合地图,指出各国之间存在的矛盾
殖民地、世界霸权



三对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约国

盟国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
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
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国曾在普法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又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并且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此举令俄国所支持的塞尔维亚驻扎了大量军队在奥匈帝国边境。
法国与意大利因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爆发了多次冲突。
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矛盾集中于巴尔干半岛。
瓜分塞尔维亚,甚至全部吞并塞尔维亚,粉碎“大塞尔维亚主义”是奥匈帝国的既定国策。
探究一战根源
情境切入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
材料三: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客观条件: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思想基础)
②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物质基础)
4、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民族主义】: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1.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精神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5.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6.推动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过程
(一)爆发的标志: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三条战线:
西线(德国VS英法)、东线(德奥联军VS俄军)、南线(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二、第一次世界大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11)
请从空间维度(参战国)看战争的进程
1914.7.28---1918.11.11
一战的过程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3日日德国对俄法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到1917年日本、美国、中国等有33国先后参战,波及亚洲、非洲、美洲等。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西线
德国对战英法
决定战场
南线
奥军对战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线
德奥联军对战俄军
请从空间维度(战场)叙述一战的概况。
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萨拉热窝
1915年-1916年战争第二阶段三大战役,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马恩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918年战争第三阶段美国、中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争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1914年战争第一阶段主战役。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请从空间维度(战场)叙述一战的概况。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西线
其它
东线
南线
西 线
马恩河战役
(进攻);德国 “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以工代兵”)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投降
从时间维度(阶段)叙述一战的进程:
(僵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
(胜利);协约国阵营扩大
思考: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思考: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1、交战双方:英法德都是欧洲的强国,西线交战双方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最强。
2、战争进程:西线英法联合进行了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三大战役,逐渐转入了战略反攻,从而打败了德国,它的胜败决定一战的结果。
3、由于沙俄因为内部革命的原因退出了战争,因此,东线、南线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
1916年—— 决战之年
1、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
2、索姆河战役:为了减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突破德军防线,1916年6月24日,英法联军发起了强大索姆河战役。此战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和最惨烈的战役,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同时这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大大超过凡尔登战役。
3、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德国为打败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了日德兰海战,它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巡洋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其中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伤亡680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伤亡近310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没有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双方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日德兰海战示意图(1916年)
1916年—— 决战之年
萨拉热窝
1915年-1916年战争第二阶段三大战役,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马恩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918年战争第三阶段美国、中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争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1914年战争第一阶段主战役。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结果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态度:由“中立”政策到直接参战。
原因:“中立”为了发战争财,参战为了捍卫美国利益,
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影响: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提高了美国的国家地位。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至1922年)
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年
巴黎和会
1919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对德《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签订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
建立“国联”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一战后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对德、奥、匈、保和土五个战败国缔结和约而确定的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的。 ——列宁
材料二: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实质:
积极性:
消极性:
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1.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2.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1.该体系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2.是列强暂时妥协的产物,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且产生了新的矛盾,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巧合?刻意安排?如果是刻意安排说明了什么?
说明:法德矛盾(战胜国┄┄战败国)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国际联盟(维护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工具的建立)
1.地位:
2.宗旨:
3.评价:
①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②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积极性:
①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②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在处理国际争端、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局限性:
①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②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实质)
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④美国、苏俄(联)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1920-1946年
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
日内瓦万国宫(国联总部)
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十四点原则”
1.委任统治制度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慑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声势,对殖民体系的一种改造,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2.“全体一致”原则
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国际联盟?材料1: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材料2:美国人大都遵守着开国元勋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要美国洁身自好,不要卷入欧洲政治纷乱的忠告,欧洲美洲互不干涉的原则。孤立主义政策成为美国在二战前长期推行的传统外交政策。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的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2.由于美国存在着孤立主义传统(存在着不愿卷入欧洲事务、反对加入国联的强大势力)。3.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国联盟约。大国之间的矛盾国内政治传统1.国际上,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美国在欧洲实力弱,老牌帝国主义十分强大。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1:
材料2: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3;在战争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尤其是英国,它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①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4: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材料5: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史》
材料6: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4: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材料5: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史》
材料6: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⑤战争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915年的6月,随着战局的发展,又有大批军需品工厂里的工人加入了军队,更加造成了生产水平下降、各类物资短缺。英国政府只得与工会进行谈判、要求工会为恢复生产做出努力,并答应在战后保证非技术工人和女工充分的政治权利。 ——高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社会政治的影响》载《世界历史》
母亲做家务,没有任何仆人,还要去生产军需品,挣钱贴补家用。护士们总是忙碌着,没有休息时间,为战士们缝补衣物。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为战争的事情,女孩们在做着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汽车售票员、驾驶小汽车或是货车。整个世界都颠倒了。自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天。
——亨利·理查森等:《女人的声音》,郭洪涛译
6.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7.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探究: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何在20世纪初期能够演变为世界性战争?
客观条件: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可能条件:科技进步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本课小结
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总书记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总结: 绘制本课思维导图,或者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的背景
一战的进程
一战的影响:
国际联盟
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2、导火线:
3、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1、爆发:
2、时间:
3、过程: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1918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特点
构建战后
国际秩序
国际会议:
重要条约:
国际组织: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没有带来真正和平,反而孕育另一场大战
1、一战前,列宁曾说:“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下列关于一战的观点与列宁上述认识相近的是( )
A.“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
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协约国为消灭种种黑暗主义、发展种种光明主义而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A
课堂检测
D
2、1914年,英法军队与德国军队在西线的战斗中,打败德军,宣告德国“速决战”破产的重大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5、1918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等等。据此推知,美国旨在( )
A.推动世界和平 B.谋求世界经济霸权
C.加入国际联盟 D.遏制共产主义发展
3、《世界:一部历史》认为,“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由此可见,一战时期的美国( )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 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 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
D
B
6、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 )
A 、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 、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各D 、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
5、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它的宗旨是
①促进国际合作 ②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③全体一致原则 ④重建国际政治秩序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B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一列宁与十月革命
根据以下材料,任选三个图片确定一个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
课后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