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7 10: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一、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七年级下册
1.能够说出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2.理解消化的方式。
你想过吗
消化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
教学过程
将馒头放在口腔中咀嚼,在咀嚼的过程中
会产生唾液,通过舌的搅拌,使唾液与馒
头充分混合,细细品尝,会感到越嚼越甜
。这是为什么呢?
一、亲身体验 激趣引题
分别体会:“细嚼慢咽”和“囫囵吞枣”的
区别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
1、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甜味的糖?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的
消化起什么作用?
作出假设
假设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假设2:牙齿的咀嚼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实验改进与创新
1
原实验不足之处
(1)学生收集唾液,浪费时间
(2) 刀片切取馒头块成馒头渣不易溶解于
 唾液 即便充分震荡后实验效果也不太
 明显。
(3) 用刀片切取馒头块很不安全。
(4) 对37℃温水控制的很随意,不科学 。
2
我的创新
多酶片溶解清水代替唾液
37℃左右水浴加
热更具科学性
榨汁机把馒头块
打成馒头糊
试管 试管架 量筒 淀粉糊 唾液 清水 培养皿 解剖针
刀片 馒头 碘液 烧杯 温度计 铁架台 37℃左右的温水
榨汁杯
实验材料和用具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1号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左右 不变蓝 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2号 2ml淀粉糊+2ml清水 37℃ 左右 变蓝 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
2号
1号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现象: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1号 馒头块+清水+ 2ml唾液 37℃ 左右 部分变蓝 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2号 馒头糊+2ml唾液 37℃ 左右 不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充分搅拌后
2号
1号
2号
1号
实验名称:探究模拟牙齿的咀嚼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实验现象
37℃
淀粉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物理消化— 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
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
并不断地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
推送。
消化的两种方式:
化学消化— 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消化
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蛋白
质和淀粉等结构复杂的不能被吸
收的大分子,分解成结构简单、
易被吸收的小分子。
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无机盐
通过细胞膜直接吸收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维生素
一、消化
将馒头放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的混合,你细细品尝,会发现馒头越嚼越甜。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淀粉 (无甜味)
唾液
麦芽糖
(有甜味)
活动一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现象: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现象:
小知识: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A 淀粉糊+ 2mL唾液 37℃
B 淀粉糊+ 2mL清水 37℃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被消化分解
淀粉不能被消化分解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问题
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安排对照实验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
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
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能分解淀粉
唾液能分解淀粉
一、实验目的
说明牙齿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
二、材料用具
馒头、唾液、试管、试管架、解剖针、烧杯、37℃温水、刀片等。
三、方法步骤
馒头块+唾液
馒头渣+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10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A
B
A
B
A
B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A 馒头块+ 2mL唾液 37℃
B 馒头渣+ 2mL唾液 37℃
部分变蓝
未变蓝
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淀粉被消化分解
模拟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馒头块+唾液
馒头渣+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10分钟后
37 ℃水浴加热
A
B
A
B
A
B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3、如果两只试管的颜色都变蓝了,原因是什么?
思考讨论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馒头体积的大小
牙齿的咀嚼能促进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
可能是馒头碎屑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
(1)物理消化
(2)化学消化
例如:牙齿咀嚼、舌头搅拌、 胃肠的蠕动等。
例如: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过程。
三、消化的方式
想一想:为什么说“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食物咀嚼不充分,就会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
所以,吃东西时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牙齿的结构
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
龋齿俗称蛀牙。如果口腔不洁,食物碎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就会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
预防龋齿,要避免口中长时间含食糖块,要少吃粘牙的甜食,适量补氟,养成早晚认真刷牙的习惯。
1、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
3、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根据下表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2ml+清水2ml 37℃ 碘液 变蓝
2 淀粉糊2ml+唾液2ml 0℃ 碘液 变蓝
3 淀粉糊2ml+唾液2ml 37℃ 碘液 不变蓝
4 淀粉糊2ml+唾液2ml 99℃ 碘液 变蓝
(1)1号与 可形成对照实验。
(2)3号试管液体不变蓝,原因是 。(3)从2、3、4号试管可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 。
3号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温度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