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一、选择题
1.读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判断西北地区从甲到丙的植被变化规律大致是( )
A.温带森林→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B.温带荒漠→荒漠草原→温带森林
C.温带森林→温带荒漠→荒漠草原 D.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②是我国的跨省区域——黄土高原,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资源丰富
C.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河马是其著名牲畜
D.④是我国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3.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有( )
①畜牧业 ②灌溉农业 ③水田农业 ④河谷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欣赏精美壁画与雕塑,感受千年莫高窟的文化冲击;站在嘉峪关远望长城,遥想金戈铁马、大漠孤烟;重走河西走廊,你才能听见大西北最动人的旋律。结合西北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资料中所描写的景观,最可能位于( )
A.新疆 B.甘肃 C.宁夏 D.内蒙古
5.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地区,单位面积载畜量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甲地是西北地区农业发达地区,影响该地种植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热量 D.土壤
铁路运输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铁路局部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序号代表的南北向铁路线,正确的是( )
A.①——青藏线 B.②——京九线
C.③——京广线 D.④——京沪线
8.下图中的水果,在兰新铁路沿线地区盛产的是( )
A.香蕉 B.菠萝
C.葡萄 D.橙子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度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A所在地形区位于的温度带是(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高山高原气候区
10.关于A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
A.人口、城市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B.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C.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D.夏季气温高、辐射强,利于作物生长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流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河水流量较大,给大片胡杨林补充一年所需的水分。河流流经之处,形成了绿洲。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山地迎风坡降水
12.塔里木河的丰水期位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 D.热量充足
左图为“新疆铁路线分布”图,右图为“和若铁路部分路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交通线沿塔里木盆地边缘伸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矿产 D.城镇
15.和若铁路有长达40多公里的桥梁,你认为修建桥梁的目的是为了克服( )
A.天气炎热干旱 B.施工条件艰苦 C.水资源匮乏 D.风沙威胁
16.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是( )
A.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缓解能源短缺 D.完善铁路运输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当地现在重点打造葡萄酒产业,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远销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昔日的荒草遍戈壁,如今变成葡萄绕酒庄,抬眼望山,触手及绿。读“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与西麓相比,贺兰山东麓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自然条件( )
①贺兰山阻挡冷空气,冻害少②城市密集,市场广大
③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④黄河流经该地,水源充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当地重点打造葡萄酒产业有利于( )
①改变饮食结构②改善生态环境③促进经济发展④增加居民就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和若铁路是连接新疆南部和田市和若羌县的铁路,线路全长825.5km,预计2022年6月正式运营。该铁路建成后,将与现有的南疆铁路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形成环形铁路网。下图为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和若铁路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减少占用土地
C.提高运行速度 D.预留风沙通道
20.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后,对南疆的影响有( )
①改善运输条件 ②助力脱贫攻坚 ③增进民族团结 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21.读“毛乌素沙漠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毛乌素沙漠地处______省、______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带。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由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变成茫茫大漠的原因是______(任写一点),现在经过多年治理沙地变绿洲,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3)陕西榆林矿产资源丰富,请选出最适合在此地发展的工业类型______(填字母)
A.纺织工业 B.能源化工工业 C.制糖工业 D.电子工业
(4)毛乌素沙漠成为中国第一个消失的沙漠,得益于______等生态措施的实施。
(5)从毛乌素沙漠成为中国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整片黄色逐渐被绿意浸染,当地的农民因环境改善收入逐年增加。榆林也成为全国首个干旱半干旱沙区国家森林城市。这样的巨变告诉我们______(填字母)
A.全球降水量减少是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B.先发展后治理是一条可行的经济发展之路
C.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不要经济发展 D.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22.【案例分析】
主题新疆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
资料一源自塔里木盆地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是横跨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有效缓解了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加快了西部开发和发展的步伐。
资料二新疆细毛羊适合在干燥寒冷的高原地区饲养,不仅产毛量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深受各族人民喜欢。
资料三新疆局部地图及新疆细毛羊图
思考完成:
(1)写出图中①山脉北侧盆地的名称;写出②山脉的名称;②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1例。
(2)写出图中A、B铁路线的名称。写出图中铁路、公路多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的主要原因(答一点)。
(3)判断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并写出依据。
(4)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源头位于塔里木盆地,写出该工程输送天然气采取的主要运输方式;分析该运输方式的特点。
(5)我国东部许多纺织企业到新疆投资设厂。据图文资料,写出新疆发展纺织工业的两种主要原料,判断在塔里木盆地纺织企业中务工的当地人主要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图可知,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地表植被的变化,降水量越少,地表植被越低矮稀疏,甲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以温带草原为主;乙地区年降水量在50—200毫米之间,以荒漠草原为主;丙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分布着大面积的荒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D
【详解】读图可知,①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故A不正确;②是我国的跨省区域——黄土高原,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故B不正确;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细毛羊是著名牲畜,C不正确;④是我国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人口稠密,工业发达。D正确。根据题意选D。
3.A
【详解】新疆位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这些种植业属于灌溉农业,①②符合题意。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莫高窟、嘉峪关、河西走廊位于甘肃,B正确、ACD错。故选B。
5.从图中看,四地相比,①地区位置最偏东,受海洋水汽影响最大,降水最丰富,草类茂盛,单位面积载畜业最高,A正确、BCD错。故选A。
6.根据图中甲的位置可判断出,甲为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影响种植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B正确、ACD错。故选B。
7.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宝成-成昆线,②为太焦-焦柳线,③为京广线,④为京九线。故选C。
8.兰新铁路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香蕉、菠萝和橙子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C。
9.A所在地区是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温带,故B正确。亚热带是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故A错误。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的北部以及新疆北部为中温带,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山高原气候区,故D错误。故选B。
10.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故A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塔里木盆地属于南疆,南疆热量条件i北疆高,故B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势不平坦,交通不便利,沙漠面积广大,故C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南疆热量高,夏季气温高,阳光辐射强,利于作物的生长。故选D。
11.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该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流经过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C正确,ABD错。故选C。
1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塔里木河的补给来源是高山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进入汛期,因而塔里木河的丰水期是夏季,B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
13.塔里木盆地深居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读图可知,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带分布着铁路、公路及城市,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充足,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因此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这里,B正确。与光照、地形和热量关系小,ACD错误。故选B。
14.读图可知,在塔里木盆地中,交通线常沿盆地边沿伸展,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城镇密集,人口较多,交通是为人际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便利的,D正确,气候、水源、矿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故选D。
15.读图可知,和若铁路附近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为了可以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影响,避免风沙掩盖铁路表面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使用,故修建桥梁。故选D。
16.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是不利影响,排除A;将该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居民增加就业岗位等,B正确;缓解能源短缺,是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排除C;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方式运输,与铁路运输网无关,排除D;故选B。
17.读图可知,与西麓相比,贺兰山东麓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自然条件有贺兰山阻挡冷空气,冻害少,①正确;城市密集,市场广大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排除②,排除AC;两地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排除③,排除D;黄河流经该地,水源充足,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故选B。
18.读材料可知,葡萄酒产业主要远销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与改变饮食结构无关,排除①,排除ABD;昔日的荒草遍戈壁,如今变成葡萄绕酒庄,抬眼望山,触手及绿可知种植葡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打造葡萄酒产业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促进经济发展,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9.和若铁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裸露,风力强劲,多风沙,所以和若铁路有53.7km路段采用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减少风沙的影响。故选D。
20.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后,与现有的南疆铁路是世界唯一的绕沙漠环形铁路网,对南疆的直接影响是改善运输条件;其次,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增进民族团结方面也有作用。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后,可能破坏环境质量,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21(1)根据所学及图可知,毛乌素沙漠地处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带。
(2)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类活动,毛乌素沙地裸露在外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植物的生长更新速度赶不上人们开垦的速度,土地的再生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变成茫茫大漠。
(3)该地区纺织工业原材料不足,不宜发展,故A错误;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故B正确;制糖工业主要在南方甘蔗种植区和北方甜菜种植区,该地区不宜发展制糖工业,故C错误;该地区主要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电子工业缺少条件,故D错误。所以选B。
(4)毛乌素沙漠成为中国第一个消失的沙漠,得益于当地人们坚持恢复自然植被,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生态措施的实施,做到了防沙固沙,在减少沙漠化范围扩大的同时很好的进行了治理。
(5)全球降水量少对荒漠化的影响属于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故A错误;先发展后治理不是一条可行之路,会导致经济发展之后又花费大量物力财力人力来治理,故B错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不要经济发展,故C错误;改善生态环境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比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为人们的生活带了便利,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适宜生存的地方,故D正确。所以选D。
22.(1)读图可知,①是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以北为准噶尔盆地,以南为塔里木 盆地。②是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2)读图可知,A是兰新线,起止点是兰州到乌鲁木齐,B是南疆线,起止点是吐鲁番到喀什。图中铁路、公路多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盆地边缘是高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绿洲众多;人口、城市密集,对交通需求量大。
(3)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甲,甲地处在西风的迎风坡,湿润空气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4)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东到上海,是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输送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的特点是适宜运输气体和液体,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但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5)据图文资料,写出新疆发展纺织工业的两种主要原料是羊毛、棉花,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多的省区,盛产优质长绒棉。塔里木盆地纺织企业中务工的当地人主要属于维吾尔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