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讲:相似与全等之一线三等角
一、知识梳理
1、模型概述
“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或全等的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或全等的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 “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利用好此类模型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几何大题。
2、应用总结
图形中已经存在“一线三等角”,直接应用模型解题;
图形中存在“一线二等角”,构造“一等角”模型解题;
图形中只有直线上一个角,构造“二等角”模型解题.
最后一种情况出现比较多,尤其是压轴题中,经常会有一个特殊角或指导该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可以构造“一线三等角”来解题.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PM=60°,BP=1,CM=,求△ABC的边长。
例题2.问题提出:某物业公司接收管理某小区后,准备进行绿化建设,现要将一块四边形的空地(如图5,四边形ABCD)铺上草皮,但由于年代久远,小区规划书上该空地的面积数据看不清了,仅仅留下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度分别为20cm,30cm及夹角∠AOB为60°,你能利用这些数据,帮助物业人员求出这块空地的面积吗?
问题分析:显然,要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只要求出△ABD与△BCD(也可以是△ABC与△ACD)的面积,再相加就可以了.
建立模型:我们先来解决较简单的三角形的情况:
如图1,△ABC中,O为BC上任意一点(不与B,C两点重合),连接OA,OA=a,BC=b,∠AOB=α(α为OA与BC所夹较小的角),试用a,b,α表示△ABC的面积.
解:如图2,作AM⊥BC于点M,
∴△AOM为直角三角形.
又∵∠AOB=α,∴sinα=即AM=OA sinα
∴△ABC的面积= BC AM= BC OA sinα=absinα.
问题解决:请你利用上面的方法,解决物业公司的问题.
如图3,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已知AC=20m,BD=30m,∠AOB=6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写出辅助线作法和必要的解答过程)
新建模型:若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已知AC=a,BD=b,∠AOB=α(α为OA与BC所夹较小的角),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 .
模型应用:如图4,四边形ABCD中,AB+CD=BC,∠ABC=∠BCD=60°,已知AC=a,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多少?(“新建模型”中的结论可直接利用)
例题3.等边△ABC边长为6,P为BC边上一点,∠MPN=60°,且PM、PN分别于边AB、AC交于点E、F.
(1)如图1,当点P为BC的三等分点,且PE⊥AB时,判断△EPF的形状;
(2)如图2,若点P在BC边上运动,且保持PE⊥AB,设BP=x,四边形AEPF面积的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如图3,若点P在BC边上运动,且∠MPN绕点P旋转,当CF=AE=2时,求PE的长.
例题4.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y=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三、课堂训练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2,0),点B(0,4),点P是直线y=﹣x﹣1上一点,且∠ABP=45°,则点P的坐标为 .
2.(1)【问题发现】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BC的中点,且满足∠ADE=60°,DE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E所在直线于点E,试探究AD与DE的数量关系.小明发现,过点D作DF∥AC,交AB于点F,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论证,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请直接写出AD与DE的数量关系: ;
(2)【类比探究】如图2,当点D是线段BC上(除B,C外)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想AD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拓展应用】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满足CD=BC(其它条件不变)时,请直接写出△ABC与△ADE的面积之比.
3.在Rt△ABC中,AB=AC=2,∠A=90°,现取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将45°角的顶点放在斜边BC的中点O处,三角板的直角边与线段AB、AC分别交于点E、点F,设BE=x,CF=y,∠BOE=α(45°≤α≤90°).
(1)试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试判断∠BEO与∠O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三角板绕O点旋转的过程中,△OEF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对应x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四、举一反三
1.如图所示,直线AC:y=﹣2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ax2 +bx+c(a>0)过A,C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B在A的右侧),且△OBC∽△OC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位抛物线上一点,∠DCA=45°,求点D的坐标.
2.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DF=90°,△DEF的顶点E与△ABC的斜边BC的中点重合,将△DEF绕点E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线段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
(1)当点Q在线段CA上时,如图1,求证:△BPE∽△CEQ.
(2)当点Q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BPE和△CEQ是否相似?说明理由;若BP=1,CQ=,求PQ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