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11: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新课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核心素养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指导学生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示、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象,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第一手资料对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难点: 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了解它们。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阅读教材第25~26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 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示它的纹饰。观看后,要求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
3.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雄伟。②纹饰古朴。
4.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当补充材料,指导学生欣赏,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雄伟外,还有精美的一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前面所见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在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从而说明青铜器种类繁多。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5.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各种青铜器中,是不是见到了生产工具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在商代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广泛地用于生产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这主要是由于青铜在当时还是稀少的,它比较贵重。
6.多媒体再次展示司母戊鼎。
提问:青铜如此贵重,为什么要拿这样多的青铜铸这么大的一个鼎呢 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那么青铜器主要采取什么制作工艺?说明了什么?
提示: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说明了当时我国冶铸水平较高。是那个时期的文明成就之一。
8.司母戊鼎的铸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给了我们今天哪些启示?
提示: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当时国力的强盛。
◇认识:做事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师生探究二:甲骨文记事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甲骨文?
提示: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提示: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多媒体打出《商朝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让学生找出殷墟的位置。
4.补充材料介绍甲骨文出土的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5.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呢
学生经过讨论发言,教师可概括为:①王懿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平常刻苦学习、积累的结果。②王懿荣注意观察和思考,因而能够在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刻有文字的甲骨
6.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经过学生发言,最后确定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①殷墟出土。
②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③和今天的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④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师生探究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用多媒体在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中选出几个甲骨文字,放大后要求学生辨认;用多媒体打出它们相对应的今天的汉字后,请学生谈谈它们的造字方法。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骨文字的内容。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汉字的演变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商代文明的两项重要标志:甲骨文和青铜器,了解了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成熟的文字,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充分体现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五、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