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诗词抢答
请说出带有“雪”字或描写雪的诗句。
新课导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沁园春·雪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妖娆、风骚、风流、红装素裹”等词语。
(重点)
2.反复诵读这首词,读出重音、停连、节奏等,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3.结合具体词句,理解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难点)
学习目标
4.理解词中包含的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重点)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等,共114字,分上下两片。“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大臣窦(dòu)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此事,调名因此而得。“雪”是题目,也是这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
课题解读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作品大多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充满革命豪情。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等。
作者简介
本词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党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党中央组织东征部队——红军抗日先遣军,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东征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带。面对茫茫雪景,毛泽东豪情满怀,挥笔写下《沁园春·雪》。
1935年10月
1935年12月
1936年1月
1936年2月
背景链接
词
概念
分类
婉约派
豪放派
诗歌的一种。兴于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余”。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等。
文体知识
词牌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①乐曲名,如“菩萨蛮”“西江月”等。
②词中字句,如“一剪梅”“忆秦娥”等。
③词中所咏事物,如咏采莲的叫“采莲子”。
滔滔 妖娆 折腰 风骚
天骄 风流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
滔滔 妖娆 折腰 风骚
天骄 风流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分外
tāo
ráo
zhé
sāo
jiāo
qìn
mǎnɡ
ɡuǒ
fèn
左边为“马”。
字词清单
多音字
数
( )数一数
( )人数
( )数见不鲜
shǔ
shù
shuò
汗
( )成吉思汗
( )汗渍
hán
hàn
【串句记忆法】 这批货不得不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不想折( )腾了。
shé
zhé
zhē
识
( )识别
( )博闻强识
shí
zhì
用作动词时,读shǔ;用作名词、数词时,读shù;书面用语表示“屡次”时,读shuò。
【形旁辨字法】 驭马(马)向前勇奔驰( ),弓(弓)弦在手不松弛( )。
形近字
沁( )
泌( )
qìn
mì
沁人心脾分泌
chí
chí
竞( )
竟( )
竞相
毕竟
jìnɡ
jìnɡ
骄( )
娇( )
矫( )
jiāo
天骄
娇羞
矫健
jiāo
jiǎo
表“竞赛”之意。
表“出乎意料,终于,完毕”之意。
词语集注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天之骄子。
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天骄
红装素裹
滔滔
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
“天之骄子”意为老天特别宠信的人,即得天独厚的人。后也指有才能、有贡献的人。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上片
下片
整体感知
1 沁园春·雪
班级准备开展诗歌朗诵会,假如你是活动策划人,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诗歌
感情基调
配乐建议
舞台(背景视频)设计
《黄河颂》
《沁园春·雪》
雄壮奔放
①________
豪迈激昂
《黄河颂》
(纯音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的理想》
(纯音乐)
镜头一: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奔向东南。
镜头二:黄河波涛汹涌,掀起狂澜,从昆仑山下奔向渤海之边,贯穿中原大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一: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在群山、长城、黄河上。镜头二:雪霁天晴,红日升起,染红云彩,与白雪交相辉映。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标出韵脚。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
·
·
·
·
·
·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下片又分哪几层?
上片:写北国雪景
总写北国雪景
具体写
北国雪景
想象雪后天晴之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片:抒豪情壮志
过渡,承上启下
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点出全词主题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互文
“千里”“万里”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为千万里都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法?
动静相衬
课文精讲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照 应
惟余莽莽
千里
万里
顿失滔滔
雪飘
冰封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而东。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既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
“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物远非目力所能及。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也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作者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展现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又可象征伟大祖国的雄伟景观,显示了作者豪迈的意兴和雄伟的气魄。
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耸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
比喻
把白雪覆盖的“山”比作“银蛇”在飞舞,“原” 比作“蜡象”在奔驰。
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拟人
化静为动
修辞角度答题规范
①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
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②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
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画面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这句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所展现的画面。
等到雪霁天晴,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照着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祖国的河山就像一位打扮得恰到好处的少女,格外娇艳美好。
学习任务单
分析意象意境
用“ ”圈画出上片中的意象,为几幅雪景图命名,并概括其特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实景
虚景
意象
①________
冰、雪
长城、大河
山、原
红日、白雪
画面
②__________
北国冰雪图
③__________
长城大河图
群山高原图
雪后晴日图
特点
磅礴宏阔(广袤无垠)
奇伟雄浑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气勃勃(活泼奔放)
⑤_________
妖娆可爱
壮美
再读诗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词中任意一处北国风光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的感觉。
过渡句。这两句是上片写景与下片议论之间的过渡。
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
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作者的抱负。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以“惜”字总领下面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略输”“稍逊”用词极有分寸,并不一概否定,把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态度,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先扬后抑。先称“一代天骄”是“扬”;后用“只识”二字,略带嘲讽,是“抑”。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主旨句。这三句主要是作者的自指,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同志的赞扬,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作者所处的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用“惜”字领起,纵论历史,意味丰富,试结合上下句仔细体味。
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
“惜”中含褒 肯定秦始皇等人是英雄人物,具有雄才大略。
“惜”中有贬 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
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有所欠缺。
“惜”中寓志 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本词是怎样把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
问题探究
上片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
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山河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寓情于议,蕴含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最后三句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词
将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主题鲜明突出,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沁园春·雪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今朝英雄
上片咏雪
下片抒怀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
具体实景:动静结合
想象虚景:壮丽多姿
评古:短于文治
颂今:风流人物
北国雪景图
(寓情于景)
古今英雄论
(寓情于议)
结构梳理
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主旨归纳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拓展延伸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应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知人
论世
“知人论世”
的基本原则
“知人论世”是阅读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重要方法,它是孟子提出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即读书应了解作者的为人,研究其所处的时代。在鉴赏诗歌时,应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其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沁园春·长沙①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ɡě
qiú
[注释]
①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经过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②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③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赏析]
意象 上片借助“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词语 ①“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让人感受到景物的明丽鲜活,充满生机。②“争”字写出了千帆竞发、奋发向上的景象。③“竞”字突出了秋天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情感 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表达革命青年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壮志豪情。
本课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美。请你也运用这一手法描绘一处景物。
[写作策略]
①从细处着眼,观察事物静态时、动态时的情态,把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生动性。
②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汇其中,创造独特的效果。
③恰当运用想象、联想。
语言运用
[写作示范]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凝神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由静转动,动中有静,写出了江南水镇的静美、生机。
课后作业
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你可能感慨万千,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见到的冰雪景观。(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