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44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44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15: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部编版 历史(七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列国形势图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
诸侯国减少,趋向大统一。
导入新课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因西汉刘向《战国策》得名
视频导入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通过识读地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著名的兼并战争及其结果,认识诸侯兼并是战国时期社会的重要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观看《都江堰工作原理》视频,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系统、功能和意义,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春秋形势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1.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2.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崩溃。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时空观念










三 家 分 晋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yǐng
2、战国七雄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时空观念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围魏救赵
减灶诱敌
纸上谈兵
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时空观念
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主要战役
播放视频
庞涓
孙膑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桂陵
救命啊!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
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史料实证
求 救
庞涓,快回来!
围魏救赵
田忌、孙膑
时空观念
马陵之战
庞涓
孙膑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减灶增兵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史料实证
马陵
求 救
减灶之计
田忌、孙膑
庞涓
时空观念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纸上谈兵
赵括
白起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史料实证


邯郸
长平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长 平 之 战
公元前260年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战争有何特点?影响?
(1)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兼并战争
4、战争特点、影响
城濮之战(春秋) 长平之战(战国)
军队规模 晋:2万 楚:4万 秦坑杀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战国战争的性质:兼并战争,
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史料实证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问题】当时的诸侯国为了不被别国消灭,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战国的社会生产
1.商鞅变法背景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私田出现
变法运动
生产力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形成
地主阶级
农 民
奴隶主
奴 隶
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1.商鞅变法的背景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变法
变法改变的是生产关系
瓦解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改革的
根本原因
改革的
直接动力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背景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资治通鉴》
结合材料一、二,找出秦国变法的原因
秦国变法原因:
西陲小国,诸侯卑秦
孝公继位,图强改革
材料一:正是这个地处边陲、被视为野蛮、落后的蕞(zu )尔(形容比较小的地区)小国,几百年后却打败了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异常发达的六个关东大国。
——《中国通史·第二卷》
2.商鞅变法的原因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旧贵族
改革派
秦国变法舌战图
商鞅
秦孝公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识图学史
舌战群臣,舆论宣传
3.商鞅变法前的宣传
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取信于民。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一言为重百金轻”
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3.商鞅变法前的宣传
史料实证
战国时期铁质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1).背景:
3). 时间、人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
史料实证
视频播放:商鞅变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c、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制定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a、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5)、商鞅变法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唯物史观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商鞅之死
6)、商鞅变法的评价:
成功!
商鞅变法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变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5.战国主要变法
各国变法的影响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史料实证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春秋末开始出现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中华文明史》
都江堰工程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史料实证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四川岷江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离堆






分水堰
防洪、灌溉、水运等
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空观念
视频播放:都江堰
引水工程
溢流排沙
工程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
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
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还形
成独特的都江堰文化。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造就了富庶繁荣的“天府之国“,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为历代赈灾,为战胜外侮,为今天成都平原的现代文明,作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史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以灌
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
合水利工程,既解除了岷江泛滥
成灾,又便利了航运,灌溉农田
300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
沃野古今闻名的“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0万亩。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四、《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
史料实证

①《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已经存在于医经七家中,其集成可能是由秦太医令主持,有扁鹊等名医参加完成,地点就在秦国的都城咸阳。
②以《灵枢》《素问》两部形式构成的《黄帝内经》可能完成于东汉皇室第2次校书活动(110-120),其物质前提条件是蔡伦造纸术(105)的发明,以及九针特别是毫针制造技术的成熟。
③《黄帝内经》的第1次集成因有扁鹊、秦太医令等医家的参加,其内容以学术为主,主要使用战国时期的语言写成,奠定了《黄帝内经》的基本框架;第2次编簒主要是文字整理和进一步集成,将医经的七部书包括扁鹊医学等内容合成为《灵枢》《素问》两大部,并增加了绪论性质的《九针十二原》篇等新内容。
1、《黄帝内经》
目标导学四、《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
史料实证
扁鹊(公元前407-310年),真实姓名秦越人,又号卢医。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们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2、名医扁鹊
农业大变革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兴修水利
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都江堰
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生产关系大变革
公田
私田
奴隶
农民
奴隶主
地主
社会性质大变革
大发展
大动荡
大变革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请你解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大崛起的四十年,与其说这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但不如说是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我们顺应了潮流,开放了市场,恢复了经济的活力,这是我们中国特色制度发挥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借鉴历史,继往开来的表现。
畅想篇:中国崛起,民族复兴——改革开放 (大趋势)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家国情怀
1. (2022年重庆A卷)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2.(2022年湖南怀化)“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 赏赐金钱 D. 赐予奴隶
B
B
评价反馈
3. (2022年山东聊城)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种的是
A.河南湖南 B.江西陕西 C.辽宁浙江 D.山东山西
4.(2022年湖南张家界)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该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三峡工程
D
B
评价反馈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