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7 16: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 第二课时
目录
精读课文
课后总结
课后交流
04
05
06
第二课时
课后作业
07
毛主席收到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极度悲痛的心情。
毛主席作了将爱子遗体葬在朝鲜的艰难决定。
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5-10自然段)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读课文
1、毛主席接到第一封电报后是什么感受?去课文中找一找。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课文原文
“整整一天”“一支一支”说明了时间很长,从侧面反映了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2、这里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毛泽东与毛岸英的多次分离?
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反映出了毛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课文原文
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次怎么会……”这个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内容?
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感受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课文原文
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3、你从这个省略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这些细节描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课文原文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语言描写 )
( 动作、神态描写 )
谈话过渡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说“岸英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句话应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不由自主”“无限的眷恋”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自然的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相送,作为父亲,怎能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理的。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原文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毛主席想。
( 动作、神态描写 )
( 心理描写 )
这个念头是让毛岸英的遗体回国安葬。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搞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所以选择了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课文原文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这个念头是什么?为什么很快就打消了?
这里毛主席作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感受到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不徇私情的超人胸怀。
课文原文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在这里毛主席作出了什么决定?从这个决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在“踌躇”什么?
课文原文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反映了毛主席正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 心理描写 )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课文原文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是表现毛主席此时正沉浸在爱子的无限思念中;二是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主席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啊!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也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原文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里,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原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里,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课文原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这句话结尾,谈谈你的理解。
“马革裹尸”是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又充分显示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课文的配图上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既呼应了课题,也象征着毛主席博大的胸怀,更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当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又过去了很多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夜深人静,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一个老年丧子的父亲,独自一个人,把孩子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放到衣柜深处。这一切,也许就是在那个悲伤消息传来的夜晚。
课外拓展
课后总结
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课后交流
我国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除课文外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刘胡兰 ---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侧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篇章。
董存瑞 --- 抗日小英雄
董存瑞在连队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时,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最后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也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得知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作了艰难抉择的过程。作者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毛主席 常人 的情感和 伟人 的胸怀。
课文小结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锻 炼)
(特 殊)
(拟 定)
(眷 恋)
(签 字)
(奔 赴)
duàn liàn
tè shū
nǐ dìnɡ
qiān zì
bēn fù
juàn liàn
二、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句话抓住毛主席的( 动作 )和( 神态 )来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的( 悲痛 )心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艰难抉择,忍痛批示
常人的情感
伟人的胸怀
板书设计
中文|思源宋体Heavy
思源宋体Heavy
中文|仓耳渔阳体W05
仓耳渔阳体W05
稻壳儿PPT模板使用说明
(本页为说明页,用户使用模板时可删除本页内容)
中文|思源黑体Medium
思源黑体Medium
【说明】
模板中使用的【仓耳渔阳体W05】【思源宋体Heavy】【思源黑体Medium】字体为开源字体,请用户按照该款开源字体的开源协议要求来使用该字体。
图片:
模板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Pixabay】,该图片具有CC0共享协议,您可在遵循CC0共享协议的情况下使用。
素材:
模板中使用的素材/插画来源于【Pixabay】,该素材/插画具有CC0共享协议,您可在遵循CC0共享协议的情况下使用。
音频:

03
母版说明
使用本套PPT模板时,若在操作界面鼠标不可选取的内容,可以在幻灯片母版中进行查看和编辑,具体操作如下:
1、点击【视图】
2、选择【幻灯片母版】,即可查看母版内容
3、查看/编辑完成后,点击【关闭】即可
01
字体说明
02
素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