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第六节 埃及 教学设计
课题 7.6 埃及 单元 第七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与探究的框架。第一部分利用地图;第二部分是利用图片;第三部分是利用数据。教材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阐述了埃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读图,说明埃及地理位置与位置的重要性。2、综合思维:了解埃及的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3、地理实践力:了解埃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认识其对埃及经济的作用及影响。4、人地协调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观,运用数据分析埃及的经济特色。
重点 认识埃及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
难点 掌握埃及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第二手资料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文字、地图、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等。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国际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一国家的第二手资料。以埃及为例,学习如何利用第二手资料,从多角度认识一个国家。 了解运用二手资料的重要性学生踊跃发言。引入课题 引出合作与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利用二手资料进行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讲授 方法一: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南高北低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国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陆地面积:100万千米2人口:8 112万(2010年)首都:开罗通用语言:阿拉伯语货币:埃及镑读图,完成下列活动:1.找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奈半岛、红海、尼罗河及开罗。2.找出埃及的陆上邻国。埃及是非洲国家,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埃及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南部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世界第一长河一一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区,自南向北流经埃及,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是埃及的主要水源。在尼罗河水的滋润下,浩瀚的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形似荷花的绿色长廊。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它是埃及几乎唯一的地表水源,人民称之为“母亲河”。尼罗河为发展农耕文明提供了什么条件?水源和土壤埃及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不但赋予了这块干旱土地勃勃的生机,还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尼罗河的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河水定期泛滥,并在河流两岸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自古便是埃及的农耕区。埃及耕地面积较少,大约占埃及陆地面积的2.8%。埃及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读图,思考:古埃及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什么地区。尼罗河沿岸地区阿斯旺大坝建成于1970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坝之一。大坝建成后,形成了纳赛尔水库。水库起到调节旱涝的作用,使尼罗河下游的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坝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尼罗河下游城市提供电力和水源。阿斯旺大坝是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电站。阿斯旺大坝建成后也出现了一些不曾估计到的生态问题。例如,过去尼罗河泛滥虽然淹没了农田,但是也带来了肥沃的河泥,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农田失去了天然肥料。拓展延伸讨论:阿斯旺水坝的利与弊埃及95%以上的人口集中于尼罗河三角洲,经济重心更集中于此。开罗和亚历山大是主要工业中心。在图中找出埃及的主要港口和河流。首都:开罗港口:亚历山大、苏伊士、塞得港苏伊士运河开挖于1889年,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全长195千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每年要通过10多万艘船只,仅每年船只通行费就为埃及提供近50亿美元的稳定收入,同时加快了埃及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拓展延伸石油工业的收入是埃及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方法二:使用图片通过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如闻名世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特色民居、民族庆典、宗教仪式和典型菜肴等。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每年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金字塔、卡特巴城堡、卡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地中海和红海海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和度假。2009年外国游客达1 191万人次,外汇收入105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古埃及象形文字雕在石壁上的象形文字伊斯兰教诵经活动埃及的旅游特色——骑骆驼埃及自然景观——沙漠奇景开罗是埃及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金融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西亚、北非地区的文化中心。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开罗大学坐落在尼罗河西岸。各具特色的众多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歌剧院分布在开罗的新老城区。方法三:使用数据统计数据和图表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工具之一。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等。根据下面资料,判断埃及目前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农业国埃及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在长期的殖民统治时期,一直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1922年独立后的埃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道路。埃及的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近年来,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较快,已成为埃及的支柱产业之一。埃及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埃及的经济支柱。埃及在国外有劳工、侨民200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2009年侨汇收入达82亿美元。旅游业、石油工业、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成为埃及外汇收人的四大主要来源。埃及经济发展的条件运河主权丰富的旅游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农业发达 阅读相关地图,和教材资料,小组合作,了解埃及的位置。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读图回答问题了解尼罗河为农耕文明带来的影响阅读材料,找出埃及农业主要的分布区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学习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对农耕的影响举例说明阿斯旺水坝的利弊了解埃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城市,小组交流讨论读图回答问题了解苏伊士运河对埃及带来的影响了解石油产业在埃及的地位学习如何用图片学习地理知识通过读图了解埃及的文化旅游和宗教信息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学习分析埃及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了解埃及的支柱产业了解埃及外汇的主要四个来源结合图表整合本课所学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埃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于埃及农业起到了哪些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开动脑筋,教师后续补充可举例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课上展示环节让学生讲得更精彩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各项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练习 1.埃及大部分居民属于( )A.白种人 B.黄种人C.黑种人 D.混血种人2.埃及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B.地中海沿岸地区C.苏伊士运河两岸 D.红海沿岸地区3.影响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水源 B.降水C.热量 D.海陆位置4.埃及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埃及的主要城市、部分矿产和物产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 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低纬度B.位于西半球C.临近太平洋D.地跨两洲6. 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降水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光照7.关于埃及的语言、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B.西班牙语、伊斯兰教C.阿拉伯语、基督教 D.法语、伊斯兰教8. 以下属于埃及著名旅游景观的是 ( )A.吴哥窟 B.金字塔、狮身人面像C.埃菲尔铁塔 D.泰姬陵参考答案:AAAADAAB D.雨林破坏严重 D.尼日利亚 D.茅草屋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方法一:使用地图方法二:使用图片方法三:使用数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