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14: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班级: 姓名:
1. 根据情境写词语:





2. 下列诗句跟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 菱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下列诗句按照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4.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除:驱除。)
B.路上行人欲.断魂(欲:将要。)
C.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他乡。)
D.每逢佳节倍.思亲(倍:更加。)
5.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前两句渲染了( )的气氛。
A.愁苦 B.愤慨 C.凄凉,惆怅
6.《元日》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是( )
A.重阳节 B.端午节 C.春节 D.除夕
7.下列都是唐.朝诗人的一组是( )。
A.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B.杜甫 曾几 韦应物 王维
C.苏轼 杜甫 王安石 杜牧 D.杜甫 王维 韦应物 杜牧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日》一诗通过“放朝炮、饮屡苏酒、新桃换旧符”这几种传统活动来表
现新春的喜悦和欢乐.
B.《清明》的作者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
凄迷纷乱的悲伤情绪。
C.《九日九日亿山东兄弟》描述了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在重旧佳节想起了
远方的亲人登高、播莱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
D.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分别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元日,清明,
重旧三个传统节日.
9.下列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屠.苏 tú 酒.家 jiǚ 牧.童 mù 兄.弟 xiōng
B.创.举 chuàng 经.验 jīng 制.造 zhì 欧洲..zh.ō.
C.摊.贩 tāng 选择..zé. 形.态 xín 风.貌 fōng
D.拱.桥 gǒng 智.慧 zhì 石匠..jià.n.g. 横.跨 héng
10.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两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11.下列同音字组词有.误.的一组是( )。
A.mò 末尾 泡沫 默写
B. fēng 锋利 山峰 蜜蜂 刮风
C. fù 腹部 一副 丰富 一幅
D.zǔ 组成 阻力 组织 祖国
12.课文《花钟》中,凌晨 4 点开的是( )。
A.牵牛花 B.蔷薇 C.睡莲 D.昙花
13.最.能概括下面文段大意的一项是( )。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
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旧光强,气温高,
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
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
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A.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B.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C. 昙花在夜晚九点左右开放。
D.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4“.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什么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
A.总起句 引出下文 B.关键句画龙点睛
C. 过渡句 承上启下 D.中心句总结全文
15.按照时间顺序下列节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节 ②重阳节 ③元宵节 ④中秋节 ⑤端午节 ⑥清明节
A.①③⑥⑤④②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③⑤⑥④② D.①②③⑥⑤④
16.下面关于传统文化的词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四诊:望闻问探 B.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B.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D.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17. 以下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名称和时间正.确.的是( )。
A. 中国植树节(4 月 12 日);地球日(4 月 12 日)
B.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 月 22 日);世界环境日(6 月 6 日)
C.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 月 25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 月 22 日)
D.中国植树节(3 月 12 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 月 16 日)
18.按要求写句子。
(1)清晨,我们来到学校。清晨,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把两句话合并成
一句话)
(2)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形象)
他跑起来慢极了,像 。
(3)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
(4)牛羊嚼着青草。(扩写句子,最少扩写两处)
18. 近期班级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展示一下学习成果吧。
(1)除了清明节,你还了解哪些中华传统节日?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填表。
(2)你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想想过节的情景,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
除夕的夜晚,我们吃着________的年夜饭,欣赏着天空中________的烟花,一派祥和
快乐的气象。
19.下面的语句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实验开始了,小明把水,往量杯一到,立刻升起来了水位。小明看见水没有满,又继
续,水位越升越高。
2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小兔子是可爱的小动物一种,很招人喜欢。
(2)她有一个戴着帽子和裙子的洋娃娃。
(3)苹果、黄瓜、菠萝、水蜜桃都是我喜欢吃的水果。
(4)五颜六色的红气球在天空飘荡着,好看极了。
(5)我们班新来了可爱的一名同学。
(6)大龙虾那两根又细又长,舟上紫红色的盔甲披着,只要你一碰它,它就会举起
钳子剪刀似的,拉开进攻的架势,好像似乎要打一套什么虾攀似的。
(7)我家有白色的一只小猫。它有一双大大的眼神和一张小小的嘴巴,嘴角长着许
多胡须。它最喜欢的玩具毛毛术是我的,每次它睡的时候,就会把毛毛龈衔到自己的
窝里。这真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猫呀!
(8)劳动课上,老师布置了种植绿豆芽的任务。我立刻回到家后,放下书包,让妈
妈帮我找来了一些绿豆。我要做实验开始啦!老师说,把泡好的绿豆放在湿润的布下,
温度适应,早晚喷水,不出几天,绿豆就会长出芽儿来。我非常特别期待这次实验成
功。
2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鲜花朵朵,________,_________。要是我们_______________,就会发现一天之
内,不同的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凌晨四点,___________;五点左右,_____________;七点,_____________
___;中午十二点左右,_____________;下午三点,________________;下午五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七点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晚上八点
开花;________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花钟》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写了不同的花会在
不同的时间开放,并说明其原因:一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二是
与_____________有关。
(4)我听爸爸说这种酒的产地是杏花村。顿时两句古诗浮现在我的脑海:"
的习俗。这两句诗出自____(朝代)诗人____之
手。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的习俗。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代诗人 独在异乡,在 佳
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6)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名句。
我们可以用诗句“ , ”来描写春节时人们张灯结
彩、贴春联的情景;用诗句“ , ”来描写
佳节时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用诗句“ , ”
来描写清明节人们扫墓时的情景;阳春三月,看到江边桃花开放,水中鸭子嬉戏,我
会吟诵苏轼的诗句“ , ”。
(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和 。
(8)图片中是描写的哪首古诗的画面?
你会把这首古诗写出来告诉大家吗?
题目:
朝代: 作者:
(9)通过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赵州桥有 、 、 的
特点。文中赞美了 。
(10)《蜜蜂》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凡事要 、 、
的道理。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向我们介绍了具有八九百年历史的古代绘画作
品 ,抒发了作者对 热爱与赞美。
22. 拓展:
(1)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选择一个节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
(2)你还能写出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23. 用不同的说法表达下面鲜花的开放。
参考答案:
1.①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
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
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②术 记录 伟大
③书写时要注意“州、北、省、县、厅、录、历、智、慧”容易写错书写时要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⑤跨进
2.D
3. 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文化常识的积累。
①“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写的
是春节。
②"逼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写的是重阳节,农历的九月九日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写的是
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五号左右。
本题按照节日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②①。故选 D。
4. A.该诗句中的除是逝去,过去的意思。
5. C
6. C.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不能与除夕混淆。
7. D.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关于诗人朝代的知识,需要学生多积累多识记。
A 选项中苏轼是北宋诗人。B 选项中曾几是宋代诗人。C 选项中苏轼是北宋诗人。
8. D.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元日》描写的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而不是元
旦。
9. D.
10. 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反问句的能力。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
的家呢?”只有一重否定,这是个反问句,意思是:“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
看到遥远的家。”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与 A 项表达的意思
一致。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与 A、B 项表达意思相反。
11. C."一幅"的"幅"读作:fú,与所给读音不符,字形书写错误,可改为"付"。
12. A
13. B.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可
以得出,本段话的大意是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14. C
15. A 此题考查传统节日的日期及排序。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
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等。
16. A 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分析,在本题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项,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
17. D 考察常识的积累。
18. 清晨,我们来到学校,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
一只小蜗牛 ;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嚼着青草。(符合题意即可)
19. 实验开始了,小明把水往量杯一倒,水位立刻升起来了。水位越升越高,小
明看见水没有满,又继续倒。
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要注意最原句进行仔细辨析。在本题中,第一处问题
在标点符号乱用,“小明把水"后面不需要标点符号,此处去掉逗号。第二处问
题在错别字,应该是"往量杯一倒"而不是"往量杯一到”。第三处错误在“立刻
升起来了水位”语序不当,应该是“水位立刻升起来了”,第四处问题是语序
不当,应该是“水位越升越高,小明看见水没有满,又继续倒。
20.
21. (1)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留心观察 (2)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艳丽
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午时花开花了 万寿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苏
醒过来 月光花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 昙花(3) 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
动的时间(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 杜牧 (5)清明节 唐 王
维 重阳 登高 插茱萸 怀乡思亲(6)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独
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竹外桃花
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7)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8)清明的古
诗,古诗略。(9)雄伟、坚固、美观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10)
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11)《清明上河图》这件艺术瑰宝以及
祖国传统文化
22. (1)示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一天,家家户
户都要在门上、窗上挂艾蒿,吃粽子,民间还举行赛龙舟活动。(2)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春节:一年将尽
夜,万里未归人。——刘长卿《新年作》等
23. 芍药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蝴蝶兰舒展开自己粉色的花瓣。鸡冠花欣然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