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说出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能说出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3.尝试班级近视率的调查并分析其原因。
4.能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5..知道如何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眼球的结构
下列是眼球部分结构的名称,请你写出部分结构的名称: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由 进入眼球的内部,再经过 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 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 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 传导到大脑皮层的 ,人就开成了视觉。
知识点三: 耳的结构
1.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括 、 和 三部分。
2.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由 、 和 组成, 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3.晕车、晕船、晕飞机的现象与耳的 和 的调节身体平衡的功能有关系。
知识点四: 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 → → (内有听觉感受器)→
【达标练习】
1.人体产生视觉的部位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大脑 D.视网膜
2.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视觉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远处的信号标志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在听觉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是( )
A.鼓膜 B.半规管 C.前庭 D.耳蜗
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1.眼球的结构示意图。2是虹膜, 4是晶状体, 6是角膜,7是巩膜,8是脉络膜,9是视网膜,10是视神经,11是玻璃体 。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耳分为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接受和传导声波)、中耳(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传导声波,鼓室通咽鼓管)和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与听觉有关的感受益器)。
4.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抠→形成听觉。
【问题展示】
一、视觉
1.分析图4-1,眼球壁由内向外有哪些结构 ?其功能各是什么?
2.晶状体和瞳孔对物像和外界光线是如何调节的?
3.分析图4-2 ,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请你试着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别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凸度 物像在视网膜上的位置 矫 正
近 视
远 视
5. 日常生活中游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害我们的视力?在日常行为习惯和营养方面如何保护我们的视力?
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各是什么?
2.根据耳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吗。
3. 中学生应当如何注意用耳卫生?
4.某人听不到声音,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耳结构完好无损。那么你认为他可能是哪部分结构发生了病变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方法总结】
1.视觉的形成:
折光系统 刺激产生 沿视神经传导
物体反射的光线 成像于视网膜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别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凸度 物像在视网膜上的位置 矫 正
近 视 前后径过长 过大 落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 视 前后径过小 过小 落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
3.耳的结构
1.外耳 (1)耳廓 收集声波
(2)外耳道 传送声波
2.中耳 (1)鼓膜 传导声波
(2)鼓室 ——
内有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咽,开放时,保持鼓膜内外空气压力 的平衡,使鼓膜正常振动
(3)听小骨 传导和放大声波
3.内耳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感受声波信息
【拓展交流】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1]有 的作用;[3][4][5]共同组成
(2)按声波在耳内的传导,依次写出耳的结构序号:
(3)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 ] 内。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 张开,可以使鼓膜内外 保持平衡,防止鼓膜胀痛.
(5)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造成图中的[ ] 或[ ] 损伤。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 C 【解析】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D【解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后还看不清远处物体时,此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通过凹透镜来调节。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 D【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是耳蜗。
4 .B【解析】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拓展交流】
【解析】(1)在耳朵的结构中,外耳道的作用是引导声波传至鼓膜。[3][4][5]共同组成听小骨。(2)(3)外界的声波经过1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2鼓膜震动;震动通过3、4、5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9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顺序序号是:[1]→[2]→[3][4][5]→[9](4)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10咽鼓管,当吞咽食物和咀嚼食物时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所以它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5)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答案】(1)传导声波至鼓膜 听小骨(2)[1]→[2]→[3][4][5]→[9] (3)[9]耳蜗 (4)[10]咽鼓管 气压(5)[1]外耳道[2]鼓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