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学习目标】
史料实证: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的基本史实。
唯物史观: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家国情怀:感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为民族独立不懈努力、不屈斗争的精神。
我命由我不由他
目
录
二、命运的呐喊
——亚洲的觉醒
一、艰难的挣脱
——拉美的独立
三、队伍的壮大
——非洲的抗争
四、梦想的蓝图
——新秩序的展望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时空下的历史
15C
18C中后期
19C末20C初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地狱的入口”
列强在世界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任务一: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族运动
任务二:
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主运动
旧秩序的不公
为了世界的公正合理——压迫VS反抗
任务1: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76-77页,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独立运动的特点。
1804海地独立
——序幕
1822巴西独立(反葡)
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
玻利瓦尔领导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反西)
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反西)
第一阶段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
1889巴西建立共和国
1910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一、拉美的独立
1、拉美的概念
(1)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民族矛盾的激化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
第一阶段:18 世纪末19世纪初
(3)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4)启蒙思想的传播及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5)、其他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
(2)概况——
不独立,毋宁死
(1)海地独立(1791——1804)
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
卢维杜尔
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玻利瓦尔
圣马丁
(2)西属拉美
(1810——1826)
在伊达尔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伊达尔戈 - 墨西哥独立之父
(3)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佩德罗一世
材料2:1876年,美国支持代表大地主、天主教会反动势力的军事将领迪亚斯通过政变上台。在他统治期间外国商品和资本像潮水般涌入;不足三千户的大地主占有全国耕地的一半。拉美各国仍盛行大地产制,依附于大庄园的佃农,除交纳地租和各种义务外,每年还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为地主服劳役。大种植园发展单一的作物制,生产与销售都受外国的控制,极大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门罗主义
大棒政策
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金钱代替枪炮,即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地区,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其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即欧洲列强不应该在殖民美洲,实质是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材料3:
(4)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评价——独立呼!?
材料1: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评价1:拉美独立战争推翻了西、葡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评价2:民族独立运动后的拉丁美洲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存在内忧外患的严重问题,面临着继续革命的任务。
基础梳理
结合教材分析拉丁美洲独立后存在的问题
2、独立后路在何方?
“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者。这种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广泛存在,称为“考迪罗主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又依靠暴力维持统治。考迪罗在国内大多与大地产主勾结,拼命攫取财富;对外则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卑躬屈膝,取得财政和政治支持以维持统治,同时经常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①内忧:
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经济上,拉美依然是“被切开的血管”,对欧洲(主要是英国)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英国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控制了拉美的国际贸易;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大地产和单一商品经济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发展。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第二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基础梳理
结合教材分析拉丁美洲独立后存在的问题
门罗主义:
1823年美总统门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大棒政策:
1904年12月6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其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其特征是:武力威胁、外交讹诈。
金元外交:
运用外交政策推动经济扩张,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扼住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崩溃后,欧美列强主要是英美法德等国的势力便伸向了拉丁美洲。许多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已成为英国的附庸;美国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以武力……
(2)外患:
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1)拉丁美洲和美国都是在殖民主义的长期黑暗统治下,因为经济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而爆发的战争。
(2)它们都是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的革命,都想挣脱黑暗的殖民统治,想要民族国家的独立。
(3)都是不惧强大,并且以弱胜强。
比较探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北美13个州形成了统一民族,而拉美没有形成统一民族;
(2)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形成联盟领导革命,而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弱,领导权掌握在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手中;
(3)美国的独立对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也得到了彻底解放。但是拉美则遇到了新的殖民主义,各国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并且发展困难异常。
(2019新课标I卷)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B
主要原因有:第一,拉美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彼此贸易往来很少,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缺乏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经济基础。第二,拉美地域过于广阔,彼此间交通又非常不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封建主据地自雄,阻碍统一。第三,人民群众根据几百年来深受压迫的经验,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所疑惧。四,语言,习俗,心理差异很大。
问题探究:北美独立战争后,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美国形成了,而拉美独立运动结束后,拉美地区却没有像美国一样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为什么?
美国独立图
二、亚洲的觉醒
二、亚洲的觉醒
任务3:阅读P78页,完成亚洲三大民族解放运动表格。概括亚洲觉醒特点。
国家 背景 时间 领导 任务 方式 结果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民族危机;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885-1908 民族资产阶级“国大党”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政治总罢工 失败;但成为反英斗争高潮,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伊朗立宪革命 1905-1911 民族资产阶级 召开议会,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 失败;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辛亥革命 1894-1911 民族资产阶级“同盟会”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清政府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思想解放;
特点: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下层人民参与其中。
提拉克
穆罕默德·阿里
孙中山
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推翻了迪亚斯和韦尔塔的独裁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庄园主、天主教会、反动军阀。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 宪法,为墨西哥进一步争取民主、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走进革命岁月
二、亚洲的觉醒——新力量新方向之探寻
亚洲在兴起这场革命风暴前,已经爆发过两次革命风暴。第一次在十九世纪中期,主要内容有伊朗巴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和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在十九世纪后期,主要内容有中国义和团运动、朝鲜甲午农民战争、越南八、九十年代各地人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两次革命风暴都以其浩大声势震撼了亚洲。但是,列宁并没有把它们称为亚洲的觉醒。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二十世纪初的革命在列宁看来是亚洲的觉醒
这是因为,这场革命与以往两次不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正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的必由之路。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社会经济内容就是要破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枷锁,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的发展开辟道路。推动亚洲觉醒的历史任务主要落到中下层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身上。他们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了亚洲觉醒的主导力量。 他们也开始发动农民和工人。无产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加强了革命派的力量,壮大了革命运动的声势,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1、新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2、新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变革政治制度,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3、新途径: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运动
4、新方向: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
5、新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的反思
1917年墨西哥宪法
第1条,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赋予的权力保障……
第2条,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贸易…
第27条,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有权收回外国人攫取的土地和矿场…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第三十九条,国家主权在基本值和起源上存在于人民之中。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第123条规定工人有结社、罢工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禁止使用童工。
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知识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
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力,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整理自肖克《1905—1911伊朗资产阶级立宪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3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4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6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人身、财产、言论...)
第12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史料阅读——从宪法看“觉醒”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主权独立、民族平等的主张。
【知识拓展】亚洲觉醒的世界意义
思考:列宁所说的“极大的世界风暴”‘反转来’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列宁高度评价了亚洲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意义,他认为亚洲的觉醒是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继俄国革命之后,发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
民族独立运动
无产阶级运动
打击
打击
互相配合
世界意义:
①沉重打击欧洲殖民体系;
②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配合并支援了欧洲无产阶级运动;
③一定程度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
三、非洲的抗争
1、概况
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突出事件 概况 领导力量
埃及的 抗英斗争
苏丹 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西非:阿散蒂人民 的抗英斗争
①政党:祖国党
②口号: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③概况:1882年,阿拉比
④结果:抗英失败
政党领导的
民族解放运动
①背景: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苏丹
②过程:1881年,“马赫迪”
③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马赫迪宗教组织下
发动的反抗运动
①背景:1894 年,意大利发动战争
②过程: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
③结果:1896 年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
传统政权(皇帝)
领导的抵抗运动
19世纪初,英国发起进攻;
20世纪初英国完全占领阿散蒂
回归教材夯基础
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
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
②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领导者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几乎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是传统社会的统治者,斗争水平相对落后)
结合所学,小组合作探究非洲抗争的特点
(提示:可从斗争方式、领导力量等角度概括)
知识点检测. 1889年,埃及开罗几家卷烟厂工人联合举行罢工斗争,参加人数有近900人,斗争坚持了两个多月,迫使英国资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1895年,尼日利亚拉各斯发生了抗征房捐和地产税的群众示威运动,参加者约达5000人,迫使殖民当局取消了这两项税。这表明
A. 群众性反帝斗争规模较大 B. 城市反帝运动兴起与发展
C. 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 D. 民族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
B
2、特点
【总结提升】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归纳
拉丁美洲 亚洲 非洲
不同 背景 殖民者的政治迫害和经济剥削;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民族危机;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长期反抗和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相同 失败原因 自身经济发展较慢、统治阶级独裁严重、帝国主义势力强大等 意义 (1)对外: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对内: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①经济上:推动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上: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各国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无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上: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3)对世界: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1909年,面临日益强烈的印度人参与政府的要求,殖民当局颁布了一项有限特许状,允许富裕印度人选举地方立法会代表。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
材料二:辛亥革命,已由和平的资本民主运动进步到革命的资本民主运动,更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变化到资本民主之剧烈的开始表现。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发展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三: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祖国党《祖国报》
“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自治,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
3、激发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发动利比亚战争
发动叙利亚战争
暗杀伊朗高级军官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围堵辽宁舰
四、梦想的蓝图——新秩序的展望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