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练习)七年级生物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练习)七年级生物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7 17:5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B. 汽车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非条件反射
C.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D. 脊髓的灰质位于其横截面的中央,呈蝴蝶状,控制较低级的生命活动
2.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 收集声波 B. 传导振动 C. 感受刺激 D. 产生听觉
3.下列现象中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幼儿见穿白衣的护士就哭 B. 狗见主人则摇尾跟随
C. 突然的声响引起人的寻视 D. 司机见红灯就停车
4.下图示人体的神经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包括大脑、中脑和小脑 B. ②只有反射功能
C. ③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D. ①②③的基本单位均为神经元
5.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 晶状体 B. 角膜 C. 虹膜 D. 瞳孔
6.乘客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最好咀嚼一块口香糖或做几个吞咽动作,主要目的是(  )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 缓解紧张情绪 C. 保证声波能传至内耳 D. 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7.下列各组物品中,都属于毒品的一组是(  )
A. 冰毒、茶叶 B. 海洛因、摇头丸 C. 维生素片、大麻 D. 可卡因、咖啡
8.旅客坐车闭上眼睛,能判断汽车速度的变化、感受刺激的结构位于( )
A. 前庭和半规管 B. 鼓室和半规管 C. 前庭和耳蜗 D. 鼓室和耳蜗
9.下列成语中,能说明人体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画饼充饥 B. 谈虎色变 C. 闻鸡起舞 D. 酒酣耳热
10.小军沉迷于玩手机微信和电子游戏,不仅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还致其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难以恢复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玻璃体 D. 视网膜
11.动物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 鹦鹉学舌 B. 燕子迁徙 C. 飞蛾扑火 D. 孔雀开屏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
B. 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 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D. 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单反射
13.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人类特有反射的是(  )
A. 舞蹈“千手观音”,是在手语指挥下完成的 B. 听了感人的故事,有的人哭了
C. 受强光刺激时,立即闭眼 D. 听说前面有片梅林,士兵们的饥渴立刻得到缓解
14.人的手不慎碰到火,会缩手和感到疼痛,那么,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  )
A. 先疼痛后缩手 B. 先缩手后疼痛 C. 二者同时发生 D. 无先后顺序
15.关于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震动
B. 为适应环境光线的强弱变化可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
C. 失明可能由眼球结构损伤或神经结构受损等多种原因引起
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他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二、填空题
16.如图,当你的脚踩到钉时,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这一神经调节方式叫________,完成这一活动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17.手受到针刺后会产生痛觉,痛觉形成于________,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__反射。而膝跳反射则属于________。
18.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③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⑤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图1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黄种人的黑眼睛是因为上图中[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颜色是黑色的。
(2)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1中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
(3)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2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像成在[8]________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
(6)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
(7)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________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__形成的。
四、综合题
20.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回答:
(1)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眼结构中的________。
(2)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功能的结构是[2]________。
(3)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只有落在[3]___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如图所示,当物像落到了[3]的________ (前/后)方,看到的物像就会模糊不清。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________镜加以矫正。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1.“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如图。
(1)结构[a]在反射弧中的名称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
(2)结构[b]是由________末梢及相应的________组成的。
(3)若[B]处受到损伤,刺激[A]处,[b]无反应;刺激[c]处,[b]有反应。说明神经[d]的功能是________。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属于_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A.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正确;
B.汽车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正确;
D.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位于其横截面的中央,呈蝴蝶状,控制较低级的生命活动,白质有传导功能,D正确。
故选:B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 的控制。
2.【答案】 B
【解析】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鼓膜。听小骨有三块,分别是锤骨、砧骨、镫骨,他们组成一条“听骨链”。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可见听小骨能够传导振动。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答案】C
【解析】ABD.儿见穿白衣的护士就哭、见主人则摇尾跟随和司机见红灯就停车都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ABD不符合题意;
C.突然的声响引起人的寻视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例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等。(神经中枢在脊髓)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刺激发生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例如:谈虎色变、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神经中枢在大脑)
4.【答案】D
【解析】A.①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A错误;
B.②是脊髓,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B错误;
C.③属于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
D.①②③都是组成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正确。
5.【答案】A
【解析】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的眼,称近视眼,可配带凹透镜纠正。因此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晶状体。
6.【答案】A
【解析】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故选:A。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7.【答案】B
【解析】我国《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17次会议通过)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麦司卡林、摇头丸,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如杜冷丁。通俗地讲,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实际上,有些毒品(如鸦片、吗啡、可卡因)本身也是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毒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致幻剂等五大类。茶叶、咖啡、维生素片等不属于毒品。
故选:B
【分析】毒品主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
8.【答案】 A
【解析】A.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A符合题意;
B.鼓室能够将鼓膜的震动扩大;半规管内有感受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引起旋转的感觉。B不符合题意;
C.前庭能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C不符合题意;
D.鼓室能够将鼓膜的震动扩大;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答案】D
【解析】ABC.“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闻鸡起舞”,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D.“酒酣耳热”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所以,能说明人体非条件反射的是“酒酣耳热”。
故选:D
【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10.【答案】B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因此“小军沉迷于玩手机微信和电子游戏,不仅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还导致其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难以恢复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晶状体。
故答案为:B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11.【答案】A
【解析】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燕子迁徙、飞蛾扑火、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12.【答案】 C
【解析】A.结构必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上皮组织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它们的特点就是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结构特点就是细胞核大;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突起多而长。故不符合题意。
B.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以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就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了大脑。所以是先缩手再感到烫。故符合题意。
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由脑干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反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答案】 C
【解析】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但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
A。舞蹈“千手观音”,是在手语指挥下完成的,而手语的交流离不开人类的语言中枢,这属于人类特有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听了感人的故事,有的人哭,这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强光刺激时,立即闭眼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与语言中枢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听说前面有片梅林,士兵们的饥渴立刻得到缓解,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一般在脊髓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皮质具有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4.【答案】 B
【解析】缩手和感到疼痛都是属于神经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人的手不慎碰到火后,会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脊髓,发生缩手反射,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痛觉的产生需要脊髓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后才产生,因此,人会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5.【答案】 A
【解析】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符合题意;
B.瞳孔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失明的原因可能是视网膜损伤、视神经或者视觉中枢发生病变等,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2.听觉形成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
3.瞳孔 , 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二、填空题
16.【答案】抬脚;感到疼痛;反射;反射弧;脊髓
【解析】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皮肤层及相应的神经组成的效应器将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灰质里有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由这些神经中枢完成的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是受大脑控制的,所以在完成抬脚缩腿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脚被铁钉刺入了。由于此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简单反射。因此当脚踩到钉时,是先抬脚,后感到疼痛。这一神经调节方式叫反射,完成这一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故答案为:抬脚;感到疼痛;反射;反射弧;脊髓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17.【答案】 大脑皮层(或者躯体感觉中枢) ;条件 ;非条件
【解析】【解答】解: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手受到针刺后会产生痛觉,痛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所以此反射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是一种只由脊髓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大脑皮层(或者躯体感觉中枢);条件; 非条件
【分析】a.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b.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c.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18.【答案】(1)反射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解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三、解答题
19.【答案】(1)3 ;虹膜
(2)变大或由小变大
(3)② ;④
(4)4 ;睫状体
(5)视网膜
(6)11 ;鼓膜 ;9 ;耳蜗
(7)感受器 ;大脑
【解析】(1)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2)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1中瞳孔的变化是变大或由小变大。(3)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②和图④。(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4]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2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像成在[8]视网膜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6)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11]鼓膜的振动,刺激了[9]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7)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形成的。
四、综合题
20.【答案】(1)虹膜
(2)晶状体
(3)视网膜 ;前 ;凹透
(4)复杂 ;大脑
【解析】图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
(1)在眼球的结构中,巩膜是白色的,坚韧,有保护作用,是俗话中的“白眼球”;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少的就是褐色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也就是俗话中的“黑眼球”。
(2)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功能的结构是[2]晶状体。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当物像落到了 视网膜的前方,看到的物像就会模糊不清。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是人对具体的信号(红灯)刺激做出的反应,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也叫复杂反射。
21.【答案】(1)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传出神经 ;肌肉
(3)传导冲动
(4)复杂 ;大脑皮层
【解析】(1)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前角内。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a如皮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2)效应器是由肌肉和腺体及相应的肌肉组成的,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3)d上有神经节因此d是感觉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若[B]处受到损伤,刺激[A]处,[b]无反应;刺激[c]处,[b]有反应,说明神经[d]的功能是传导冲动。(4)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是人对具体的信号(红灯)刺激做出的反应,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也叫复杂反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