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信息的获取(练习)七年级生物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1信息的获取(练习)七年级生物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7 17: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1信息的获取
一、单选题
1.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 鼓膜、耳蜗 B. 耳蜗、大脑 C. 听小骨、大脑 D. 鼓膜、大脑
2.某人失聪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认为他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 耳蜗 B. 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C. 内耳 D. 鼓膜
3.眼和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 虹膜和鼓膜 B. 晶状体和半规管 C. 视网膜和耳蜗 D. 视神经和位听神经
4.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正确的方法是( )
①迅速张口 ②张口并双手捂住耳朵 ③迅速闭嘴 ④闭嘴并双手捂住耳朵
A. ①或② B. ①或③ C. ①或④ D. ②或③
5.听到声音大时要注意张口(  )
A. 这样有助减小惊吓 B. 这样可以减弱声音
C. 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 D. 这样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
6.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
A. 闪光灯和角膜 B. 胶卷和视网膜 C. 光圈和瞳孔 D. 镜头和晶状体
8.如图是眼球结构的示意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调节②瞳孔大小可以使自己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B.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C. 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⑥视网膜
D. 中国人的“黑眼球”主要是由①虹膜的颜色决定的
9.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 )
A.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化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化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10.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C. 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 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11.短跑运动员一听到枪声就跑,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 耳→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 耳→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 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 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12.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
A. 鼓膜 B. 耳蜗 C. 听神经 D. 听觉中枢
13.有关生命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
B. 草履虫趋向牛肉汁属于反射活动
C. 听觉是在内耳的耳蜗形成的
D. “谈虎色变”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二、填空题
1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________,产生的振动通过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再通过与听觉有关神经传给________,形成听觉。
15.近视通常是由于眼球的________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________ , 导致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________镜矫正。
16.请报据所学的眼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眼晴颜色不同,实际上是________色素颜色不同。
(2)人眼中的“白眼球”实际上是指________。
(3)视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
三、解答题
17.2012年5月19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人员[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到________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________]________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________]________受到损伤。
(3)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_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________功能正常。
(5)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过敏”试验注射抗生素的部位在________之间,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
四、综合题
18. 图甲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校八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复习《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节时,进行的“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实验图。请认真观察图并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图甲想一想,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球”实际上是指图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 。
(2)洋洋同学认真观察图乙后发言说,在图乙的成像实验中,玻璃板相当于模拟眼球的[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________ 。
(3)娟娟同学发言说,在图乙所示的模拟实验中,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推理得出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是________这一结论。
(4)明明同学发言说,由图乙的模拟成像实验可以推理,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清远远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当人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________。
19.如图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光线首先穿过的是透明的[H]________,若其发生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2)眼球结构中的[G]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折射光线.若其凸度过大,形成的物像会落在[B]________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佩戴________(填“凹”或“凸”)透镜能矫正近视眼。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某人失聪,医生检查发现耳的结构完好无损,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B
3.【答案】C
【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导致鼓膜穿孔;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耳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
故选:C
6.【答案】 D
【解析】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③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因此,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②、④。
故答案为:D
7.【答案】A
【解析】【如果把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角膜是眼球外膜的前方部分,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照相机闪光灯的作用是提供光线。
故选:A
8.【答案】 C
【解析】A.②是瞳孔,通过调节②瞳孔的大小可以使人看清明暗不同的物体。A正确。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形成了近视。B正确。
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形成图像的部位是⑦视网膜。C错误。
D.①虹膜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指它的颜色。D正确。
故选:C
9.【答案】 A
【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在耳朵的结构中,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过程如下:
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10.【答案】D
【解析】A.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大而不是变小,错误;
B.通过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来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而不是睫状体的曲度,错误;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而不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错误;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正确。
故选:D
【分析】眼球的结构体:
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1.【答案】B
【解析】【解答】短跑运动员一听到枪声就跑,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耳蜗(感受器)→传入神经(位听神经神经)→大脑皮层(如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传出神经→肌肉(效应器)。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D
【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道感受器和听觉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13.【答案】 D
【解析】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A错误;
B.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趋向牛肉汁,逃避食盐不属于反射是应激性,B错误;
C.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C错误;
D.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4.【答案】 鼓膜 ;听小骨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如下: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回答此题应该明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15.【答案】 晶状体 ;长 ;凹透
【解析】近视通常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晶状体;长;凹透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
16.【答案】(1)虹膜
(2)巩膜
(3)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解析】(1)虹膜里面有色素,亚洲人的“黑眼球”和欧洲人的“蓝眼睛”就是指它的颜色;
(2)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中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中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分析】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三、解答题
17.【答案】(1)6 ;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A ;瞳孔 ;D ;视网膜
(3)肾上腺
(4)反射、传导
(5)表皮和真皮 ;抗原
【解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1外耳道传到2鼓膜,引起2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3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地震中获救的人员,长时间的被压在光线很弱,甚至是漆黑的环境里,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状态,无法及时变小,如果突然受到强光的刺激,会损伤眼睛的视网膜。(3)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4)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它们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排尿和排便等,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传导功能正常。(5)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机制是: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免疫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异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如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实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抗生素能刺激人体过敏,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过敏”试验注射抗生素的部位在表皮和真皮之间。
故答案为:(1)6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2)A 瞳孔;D 视网膜;(3)肾上腺;(4)反射、传导;(5)表皮和真皮;抗原:
四、综合题
18.【答案】(1)5 ;虹膜
(2)10 ;视网膜 ;3 ;晶状体
(3)倒像
(4)6 ;睫状体 ;变大
【解析】(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前面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2)人的视觉成像可用图示表示:
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3)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4)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1)5虹膜(2)10视网膜;3晶状体(3)倒像(4)6睫状体;变大
19.【答案】(1)角膜
(2)晶状体 ;视网膜 ;凹
【解析】(1)图示中的H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2))人眼球结构中的G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因此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含有感光细胞的B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因此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1)角膜 (2)晶状体;视网膜; 凹
【分析】图中的A玻璃体,B视网膜,C视神经,D脉络膜,E巩膜,F虹膜,G晶状体,H角膜,I睫状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