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五节 人体的能量供给
一、单选题
1.将少许小麦种子充分燃烧,最后剩下的灰烬是
A.无机盐 B.淀粉
C.蛋白质 D.细胞液
【答案】A
【分析】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能燃烧的物质称为无机物。
【详解】
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因此“小麦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最后剩下的灰色物质是“无机盐”。
故选A。
2.几个小组同时进行食物中储存能量的探究,他们所选的样品有花生、小麦、玉米、水稻等植物的种子,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下列食物,储存的能量最多的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花生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食物中贮存能量的多少。
【详解】
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15.6kJ;每克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是39.3kJ,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16.7kJ;维生素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在人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花生含较多的脂肪等物质,相同质量的食物储存的能量最多,小麦、玉米、水稻中含较多的淀粉等物质,相同质量的食物储存的能量较少。
故选D。
3.鉴定食物成分时,向少量鸡蛋清中加入足量的开水,现象是
A.烧杯中的蛋清凝成整块 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蓝色
C.溶液表面有油滴出现 D.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物
【答案】D
【分析】
从蛋白质变性这一变化的实质考虑,注意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与盐析不同。
【详解】
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它会因变性而凝固成块状,如果加入足量的开水,相当于稀释了,则会变成白色絮状物,蛋白质变性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故选D。
4.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C.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D.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A正确;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B正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正确;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5.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内 然后在下列哪一结构中被利用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答案】D
【分析】
当血液流过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
【详解】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能传递遗传信息,A错误。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
C.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
D.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D正确。
故选D。
6.一成年男子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5100kJ,如果这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g蛋白质,500g糖,100g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过3个月后,这位男子的体重可能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不对
【答案】B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详解】
该男子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是:100g×17.15千焦/克+500g×17.15千焦/克+100g×38.91g=14241千焦,低于其每天进行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15100千焦,因此他需要分解体内原先储备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经过3个月后,他的体重要减少。
7.某同学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探究活动中,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 1234 千焦、1239 千焦、1238 千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A.1247 千焦 B.1234 千焦
C.1238 千焦 D.1237 千焦
【答案】D
【分析】
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
【详解】
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实验中,每次测得的数据都不相同,表明有测量误差,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应该取各次数据的平均值,即(1234千焦+1239千焦+1238千焦)÷3═1237千焦。
故选:D。
8.农民秋天将田地里的秸秆烧掉是因为烧剩下的灰烬可以为农作物提供
A.有机物 B.化学能 . C.无机盐 D.热量
【答案】C
【分析】
秸秆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
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秸秆中的水分在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因此农民秋天将田地里的秸秆烧掉,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故选:C。
9.将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挤压,可以看到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中含有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脂肪
【答案】D
【分析】
种子的成分如下图:
,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不同种子的成分有所差异。
【详解】
种子的成分实验过程如下:
1.水分:取数十粒干燥的小麦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的地方,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试管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2.无机盐:用解剖针把一粒小麦种子串起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燃烧,种子先变成黑色的碳,碳继续燃烧尽后剩余少量灰烬。
3.淀粉:取面粉一匙,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好后置于玻璃杯内的清水中揉洗,观察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取洗液5毫升放入试管中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酒,观察颜色变蓝色。
4.蛋白质:继续揉挤面团,直到面团基本上消失,纱布内有淡黄色的具有粘性和延展性的物质。向黄白色的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面筋变成红褐色,说明种子里含有蛋白质。
5.油脂:取小麦籽粒用火烘烤干后,切下胚,放在纸上挤压,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
因此将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挤压,可以看到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二、综合题
10.在平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发现在同一时间食用等量的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出现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到了吃饭的点儿还感觉不怎么饿,而食用了脂肪含量很少的食物,则不到吃饭的点儿就感觉到饿了。根据这个现象,某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并提出了问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中所含能量是否有差异呢?”,针对这个问题这个兴趣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要探究该问题,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实验结果如下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食物质量(g) 20 20 20
水(ml)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1.3
食物热量(焦/g) 23.1 14.7 13.65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______________贮存能量的差异。
(2)从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含能量最多。
(3)食物中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物。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其实验结果不可靠。为什么? ________。
(5)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三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含糖类的______为主。
【答案】食物 花生(花生仁) 有机物 因为实验只做一次偶然性大,误差大 大米
【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中水温度上升的温度判断食物中所含能量高低;能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设置对照组的必要性。
【详解】
(1)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
(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花生仁中贮存的能量是23.1焦/g,黄豆中贮存的能量是14.7焦/g,大米中贮存的能量是13.65焦/g,所以从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3)有机物能够燃烧,燃烧后剩下的物质是无机盐,因此食物中能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物。
(4)本探究实验需要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其实验结果不可靠,因为实验只做一次偶然性大,误差大。
(4)食物中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除了糖类,还有脂肪和蛋白质。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应该减少能量的摄入,防止肥胖,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大米为主,大米富含糖类这种主要供能物质。
11.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度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耳的热量。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30 30 3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3.3 2.1 4.5 1.9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_________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
(3)实验中①应该为_____克,以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原则。
(4)在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________,被称为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
【答案】大米 核桃仁 30 膳食纤维
【分析】
1.从平衡膳食角度,以糖类含量多的食物为主;
2.根据表格信息中核桃仁的水温度上升最大即可判断;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设置重复组的必要性;
4.设置对照组的必要性;
5.膳食纤维被称作“第七类营养素”。
【详解】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故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应该减少能量的摄入,防止能量过多引起肥胖,因此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大米为主。
(2 )同样的水( 50毫升) ,温度上升(°C)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4.5°C)。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 3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30克。
(4)在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12.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
(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__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
(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探究过程中,除食物外,所有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________,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尽量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使得到的能量数值更准确。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需设置平行重复实验,取实验数据的________值。
【答案】玉米、花生 利于燃烧(意思对即可) 不同食物所含能量不同 变量 减少误差 平均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首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控制单一变量。
【详解】
(1)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中,葡萄水分含量高,不能燃烧,应当选择玉米和花生作为实验材料。
(2)根据题干: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可以提出假设,不同的食物所含能量不同,然后进行探究。
(3)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少误差,应尽量减少能量损耗。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实验要重复多次才能得到可靠地结果,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13.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市多处中学开展主题为“营养斗 运动,平衡促健康”系列活动,均衡的营养和科学的运动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1)食物为你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也为你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温的变化来确定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能量。某生物小组的实验结果如表:
食品名称 花生仁 大米 核桃仁
质量(克) 1 1 1
水(mL) 10 10 10
温度上升(℃) 42 26 50
依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早、中、晚餐摄入食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饮食首先要做到“细嚼慢咽”。我们吃馒头时在口腔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实验小组设计了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步骤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1 加入馒头碎屑 加入馒头块
2 加入2 mL唾液 加入2 mL清水 加入2 mL唾液
3 充分搅拌 不搅拌
4 置于冰块中 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
5 滴加2滴碘液,摇匀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比较试管B和C的实验现象可知 唾液的作用是______;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现象可知,________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如果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观察小肠的结构发现,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成千上万条[ ]_______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是与__相适应的。食物在小肠最终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进入[ ] _______,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答案】核桃仁含有的能量比花生仁、大米的多 3:4:3(或30% 40% 30%) 分解淀粉 温度 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2小肠绒毛 功能 3毛细血管
【分析】
(1)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据表中实验数据可见:核桃仁含有的能量比花生仁、大米的多。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表中B和C的唯一变量为唾液。由实验结果可见:唾液淀粉酶可以将部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表中A和B的唯一变量为温度,由实验结果可见: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表中B和D的唯一变量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由B和D对照实验可探究: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内有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中。
14.下表是部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情况.请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食物名称 重量(克)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糖类(克)
稻米 100 7.7 0.6 76.8
牛肉 100 18.1 13.4 0
黄豆 100 35.1 16.0 18.6
(1)稻米属于__________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多些。
(2)牛肉属于肉类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____多些。
(3)黄豆、奶和奶制品类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等都较多。
【答案】谷类 糖 蛋白质 蛋白质 脂肪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上表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情况可知,稻米属于谷物类,含较多的糖类,每100克稻米中含糖类76.8克,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2)牛肉属于肉类食物,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每100克牛肉中分别含蛋白质和脂肪18.1克和13.4克,含蛋白质多些,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
(3)黄豆、奶和奶制品类食物含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每100克黄豆中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别为35.1克、16.0克、18.6克。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15.请回答下列人体营养的有关问题:
(1)已知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为38.91千焦/克。据统计。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所需的能量约为10900千焦。如果一位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3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那么这位成年男子的体重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食物中,能给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较重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时间较长。那么被困群众最后靠消耗体内的________来维持生命。
(4)在一本航海日志上,一位水手长时间没有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患上了坏血病,是因为他体内缺乏________。
(5)水是人体________的主要成份之一, 占人体体重的60%~70%。
【答案】体重增加 有机物 脂肪(或脂类物质) 维生素C 细胞
【分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可以提供能量。除了三大供能物质以外,人体还需要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人体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要做到全面而均衡。
【详解】
(1)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所需的能量约为10900千焦。该男子每天能够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是200克×17.15千焦/克+300克×17.15千焦/克+100克×38.91千焦/克=12466千焦,大于其每天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长期以往,他的体重会增加。
(2)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有化学能,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后释放储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无机盐则不能提供能量。
(3)三大供能物质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可以提供能量。因此三种物质的功能顺序是:首先糖类提供,糖类不足时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则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被困群众被困的时间较长,由此我们知,此时是靠分解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
(4)维生素是维持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缺乏时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水手长时间没有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患上了坏血病,这是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
(5)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占人体体重的60%~70%。
1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五节 人体的能量供给
一、单选题
1.将少许小麦种子充分燃烧,最后剩下的灰烬是
A.无机盐 B.淀粉
C.蛋白质 D.细胞液
2.几个小组同时进行食物中储存能量的探究,他们所选的样品有花生、小麦、玉米、水稻等植物的种子,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下列食物,储存的能量最多的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花生
3.鉴定食物成分时,向少量鸡蛋清中加入足量的开水,现象是
A.烧杯中的蛋清凝成整块 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蓝色
C.溶液表面有油滴出现 D.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物
4.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C.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D.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5.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内 然后在下列哪一结构中被利用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6.一成年男子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5100kJ,如果这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g蛋白质,500g糖,100g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过3个月后,这位男子的体重可能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不对
7.某同学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探究活动中,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分别是 1234 千焦、1239 千焦、1238 千焦,则该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为
A.1247 千焦 B.1234 千焦
C.1238 千焦 D.1237 千焦
8.农民秋天将田地里的秸秆烧掉是因为烧剩下的灰烬可以为农作物提供
A.有机物 B.化学能 . C.无机盐 D.热量
9.将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挤压,可以看到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中含有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脂肪
二、综合题
10.在平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发现在同一时间食用等量的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出现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到了吃饭的点儿还感觉不怎么饿,而食用了脂肪含量很少的食物,则不到吃饭的点儿就感觉到饿了。根据这个现象,某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并提出了问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中所含能量是否有差异呢?”,针对这个问题这个兴趣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要探究该问题,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实验结果如下表: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食物质量(g) 20 20 20
水(ml)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1.3
食物热量(焦/g) 23.1 14.7 13.65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______________贮存能量的差异。
(2)从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含能量最多。
(3)食物中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物。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其实验结果不可靠。为什么? ________。
(5)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三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含糖类的______为主。
11.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度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耳的热量。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30 30 3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3.3 2.1 4.5 1.9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_________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
(3)实验中①应该为_____克,以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原则。
(4)在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________,被称为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
12.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问题:
(1)探究时有玉米、花生和葡萄三种食物供选择,你认为应当选择________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
(2)探究时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探究过程中,除食物外,所有条件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________,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尽量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使得到的能量数值更准确。
(4)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需设置平行重复实验,取实验数据的________值。
13.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市多处中学开展主题为“营养斗 运动,平衡促健康”系列活动,均衡的营养和科学的运动有机结合,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1)食物为你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也为你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水温的变化来确定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能量。某生物小组的实验结果如表:
食品名称 花生仁 大米 核桃仁
质量(克) 1 1 1
水(mL) 10 10 10
温度上升(℃) 42 26 50
依据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均衡营养的要求,早、中、晚餐摄入食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饮食首先要做到“细嚼慢咽”。我们吃馒头时在口腔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实验小组设计了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步骤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1 加入馒头碎屑 加入馒头块
2 加入2 mL唾液 加入2 mL清水 加入2 mL唾液
3 充分搅拌 不搅拌
4 置于冰块中 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
5 滴加2滴碘液,摇匀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比较试管B和C的实验现象可知 唾液的作用是______;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现象可知,________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如果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观察小肠的结构发现,小肠长5﹣6米,其内表面有成千上万条[ ]_______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是与__相适应的。食物在小肠最终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进入[ ] _______,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14.下表是部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情况.请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食物名称 重量(克)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糖类(克)
稻米 100 7.7 0.6 76.8
牛肉 100 18.1 13.4 0
黄豆 100 35.1 16.0 18.6
(1)稻米属于__________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多些。
(2)牛肉属于肉类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____多些。
(3)黄豆、奶和奶制品类食物,这类食物中含__________等都较多。
15.请回答下列人体营养的有关问题:
(1)已知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为38.91千焦/克。据统计。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所需的能量约为10900千焦。如果一位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3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那么这位成年男子的体重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食物中,能给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较重地区与外界失去联系时间较长。那么被困群众最后靠消耗体内的________来维持生命。
(4)在一本航海日志上,一位水手长时间没有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患上了坏血病,是因为他体内缺乏________。
(5)水是人体________的主要成份之一, 占人体体重的60%~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