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九上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九上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16: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抗战时期,他的诗作主要抒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倾诉民族的苦难,表达对光明的向往,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作者名片
艾青早年被寄养在农民家庭,后来去国外留学,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个“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受到民族苦难命运的感召而成为“时代的号手”,之后又跌落到历史的深谷,其人生和创作都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他在诗中将个体生命与时代、民族、社会相联系,使诗歌与所处现实发生了紧密而有效的关联。
创作背景
内容梳理
(一)艾青的诗歌创作阶段
早期
留学法国及归国
中期
1934年到1945年
1946年到1957年
1958年到1977年
抗战时期
(第一个高峰期)
《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火把》等
《礁石》《在智利的海岬上——给巴勃罗·聂鲁达》等
创作基本中断
晚期
1978年以后
《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第二个高峰期)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两个高峰期
时间 写作背景 风格特征 作品概述
20世纪 30年代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在各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①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②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③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③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时间 写作背景 风格特征 作品概述
1978年 以后 1978年,艾青重返诗坛,经过了20年的沉寂,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①继续歌颂光明的主旋律,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②句式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①《鱼化石》由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②《镜子》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③《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三)艾青诗歌中的意象
1.主要意象
主要意象 意象群 关联人群 象征意义 表达情感 代表篇目
土地 土地、塞外、沙漠风、沙雾、寒风、村庄、山坡、河岸、荒冢、颓垣、薄雾、旷野、道路、田亩、野草、田野…… 乞丐、老人、农人、小孩、行人、村人、 流浪者、牧童、童养媳、 木匠、泥水匠…… 受苦的百姓受辱的祖国 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这土地》
主要意象 意象群 关联人群 象征意义 表达情感 代表篇目
太阳 阳光、闪电、彩虹、新月、晨光、曙光、东方、朝霞、晨钟、火轮、火把、红旗、 焰火、篝火…… 吹号者、华盛顿、孙逸仙、“一切把人类从苦海里拯救出来的人物的名字”…… 光明和美好未来 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向太阳》《黎明的
通知》《光的赞歌》《太阳》
2.次要意象
次要意象 分析
手推车 ①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它是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②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③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沉默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式”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礁石 “礁石”具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象征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和“遇到连续的迫害”“要求生存的权利”而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鱼化石 借助“鱼”因故被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和悼惜之情。
名著勾连
家国情怀
书目 具体分析
《艾青诗选》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把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反映了诗人希望周围所有人能够团结一致,继而为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去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诗中家国情怀表露得淋漓尽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反复咏叹“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表明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苦难,忧伤祖国的命运。
书目 具体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 书中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让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博大的胸襟气度。
《红岩》 书中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其中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
1.独特的意象,深刻的主题。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爱国主义则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艺术特色
2.忧郁的诗绪,深沉的思索。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他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战争时代。他的这种忧郁里,渗透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更表现了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
3.不拘形式,追求内在的旋律美。
艾青的诗歌不拘泥于外形,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
铺陈、排比、对称、回环
重复的诗歌语言
情感:
回环往复
深厚绵长
诗行的
灵活组合
富于变化的诗歌语言
情感:
有厚度
有韧性
4.诗中有画,讲究色彩、线条。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般的简练、凝重。
精彩选读
精彩片段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北方(节选)
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 潼关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要点批注
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全诗多用意象抒情写意,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动感的北国乡土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专题探究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营造了一种能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一开头就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中国的艺术写照,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声、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种自由体诗的特点就非常明显,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选择的艾青诗作,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提示】备选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1711—1778)选编,共选入七十七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年代先后编排,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
作品简介
自主阅读推荐
内容概览
主要类型
代表篇目及主题
忧国伤时
代表篇目:杜甫《春望》《登楼》,杜牧《泊秦淮》,韦庄《金陵图》,刘禹锡《乌衣巷》。
主题: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边塞行旅
代表篇目:王昌龄《塞上曲》《出塞》,高适《燕歌行》,王之涣《出塞》。
主题: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
壮志未酬
代表篇目:李白《行路难》《将进酒》,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杜甫《蜀相》。
主题: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
依依惜别
代表篇目: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卢纶《送李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
思乡怀人
代表篇目:张九龄《望月怀远》、孟郊《游子吟》、杜牧《旅宿》。
主题: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山水田园
代表篇目: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山居秋瞑》、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主题: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厌恶官场,淡泊隐逸。
(续表)
发展脉络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王勃、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岑参、贺知章
韦应物、柳宗元、孟郊、韩愈、刘禹锡、白居易、元稹
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韦庄
特点:重视声律,诗风刚健、有骨气,努力开拓诗歌的境界
特点:视野高远,格局宽广,个人风格强烈,诗歌流派纷呈,各种诗歌的体式趋于定型、成熟
特点:追求新变,流派、风格更加多样,作品数量繁多,掺入了些许悲凉和迷茫
特点:普遍带有哀飒悲凉的气息,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锤炼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母爱和童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
作者名片
代表诗集 主要内容
《吉檀迦利》 “生命之歌”。诗人以欢唱之笔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抒发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新月集》 “童心之歌”。诗人化身为天真的孩子或慈祥的母亲,以儿童的想象力和母亲的怜爱之心,描绘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神形兼备、纯洁无瑕的儿童,表现了母亲与孩子间最真挚、最深厚的爱。
内容概览
代表诗集 主要内容
《园丁集》 “青春之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抒写了青春的苦涩和甜蜜、爱情的快乐与忧伤,回答了人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问题。
《飞鸟集》 “哲理之歌”。诗人以只言片语抒写生命真谛,通过活泼生动的形式揭示深刻哲理,提示我们简单生活包含了丰富世界,而用内心的爱认识世界是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