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造宣言》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创造宣言》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21: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1 创造宣言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
导入新课
“宣言”是什么意思?
宣言:
一是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二是指宣告、声明。
根据“宣言”的义项,大家猜猜陶行知的《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呢?
了解作者,识记“中伤、鲁钝、豢养、走投无路”等易考词语。
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重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难点)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作者简介
出处
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
意图
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背景链接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烟囱( ) 塑像( )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崇拜 倘使 繁殖
读读写写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cōnɡ
与水相关,故为“氵”旁。
意为“投奔”,不要写成“头部”的“头”。

字音易错。
字词清单
多音字
zhònɡ
zhōnɡ
( )监护
( )监生

jiān
jiàn
【串句记忆法】在辩论赛的辩论过程当中( ),应尊重对手,不可出语中( )伤。
形近字
溉( )灌溉
概( )大概
慨( )慷慨
ɡài
ɡài
豢( )豢养
誊( )誊抄
誉( )美誉
huàn
ténɡ
kǎi

懦( )懦夫
孺( )妇孺皆知
濡( )相濡以沫
nuò


【口诀记忆法】樵( )夫砍木柴,伤心人憔( )悴,坐在礁( )石上。
qiáo
qiáo
jiāo
词语集注
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 )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 )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 )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张僧繇(yóu)事。
含贬义。
暴,糟蹋。
多用于贬义。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 )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自暴自弃:偏重在自己糟蹋、鄙弃自己,语义较重。
妄自菲薄:偏重在自己小看、轻看自己,语义较轻。
自轻自贱:偏重在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低下。
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批驳的观点又有哪些?
作者的观点:我们要创造
批驳的观点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
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自己太无能,不能创造
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课文精讲
①_______
我们要创造
证分论点
教育者要创造出②_________________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先驳后立
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论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发出呼吁
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发出“创造宣言”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单
提总论点
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请你仿照示例,扩展作者驳论中的事例。
学习任务单
【示例】环境太平凡?平凡无过于一枚桃核,但到了王叔远手里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核雕。
生活太单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纪太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太无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陷入绝境?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调无过于戈壁,而邓稼先能在这里成功领
导研制出“两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就能写出名诗《咏鹅》
口齿不清的德摩斯梯尼口含石子练习,终成
古雅典雄辩家
战国时期被庞涓挖去膝盖骨之孙膑,毕竟写
成了《孙膑兵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如将教育比喻成雕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如反驳五种错误观点时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来驳斥错误认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气势充沛。
如文中引用慧能、歌德和罗丹的话,使说理更透彻,增强了论证效果。
第1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生动形象地指出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从反面论证了没有创造力的可悲,从而得出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的观点。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第5—11段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找出对应的观点和论据,并梳理这部分的批驳思路。
观点
论据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自己太无能
陷入绝境
八大山人在白纸上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画作;飞帝亚斯、米开朗基能用石头雕成不朽的雕像。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诞生于监牢;雷塞布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肉包铺子中产生平老静。
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都是幼年成才。
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教义。
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哥伦布、莫扎尔特都是在绝境中成就伟业。
思路: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推进批驳,从“环境”“生活”的客观外在原因,再到“年纪”“能力”的主观因素,以及“绝境”这一主客兼有、最为概括的因素,用相应的反例驳斥了这五种观点的错谬之处,最后点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整体把握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文章以“东山樵夫”割茅草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文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论据,构成排比句式,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全文立中有驳,思路清晰,开篇提出观点,接着连续批驳错误观点,之后指出不创造的危害,最后发出创造宣言。
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唯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D
学习本文后,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文章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示例】我们要敢于创造,学习创造,积极创造。创造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创造。但是创造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知识基础,积极思考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着手,比如设计黑板报时别出心裁,写作文时发现新的角度等。
同样是驳论文,本文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先树靶子再批驳,然后立自己的观点,属于先破后立。而《创造宣言》是边破边立,运用举例论证逐个击破。
本文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深入探究
文章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于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
创造宣言
提出总论点:我们要创造
教育者的创造
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之人
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批驳错误观点,
确立正确观点
错误观点
平凡不能创造
单调不能创造
年幼不能创造
无能不能创造
绝境不能创造
正确观点: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发出呼吁:要保护和培养创造力
生命不息
创造不止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论述了教育者要有创造意识,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号召教育者创造出真善美的具有创造力的人,以获得教育的最大成功。
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
创造者素材
孔子:2500多年前,孔子首创私学,兴办教育,打破了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所提倡和切身践履的有教无类、终身教育、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思想,在当时领社会风气之先,其巨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入秦后,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詹天佑:1905—1909年,詹天佑担起京张铁路的修建重任。在没有外国技术帮助的情况下,詹天佑通过实地勘测与对地质的了解,结合国外所学,创造性地建设出了“人”字形铁路。京张铁路的成功建设,打破了列强对中国铁路的技术垄断,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基础。
联系自己在学校,家庭中的生活,谈谈怎样才能发挥创造力,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