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7 17: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 5个小题。(17分)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
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
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 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 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
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
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材料二
2022年 5月,谷歌 Duple某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 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
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
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
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
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
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 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
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4. 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
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即与共趣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其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为疆界
C.即与共趣突厥 趣:同“趋”,赶赴 D.刺史王孝德拒却之 却:使……退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马邑困于兵
B.吾其还也 其可北面臣之
C.失其所与 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君璋穷,乃降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B.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C.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D.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苑君璋勇武矫捷,怀有长远谋略。他是地方豪杰,以雄健自励;在刘武周起兵攻唐时, 他加以劝谏,认为天时地利不合,主张亲和突厥与唐,称帝为上。
B.苑君璋受命突厥,拒绝唐使招降。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他为大行台,在夜袭代州一役 中失利,唐高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他没有接受。
C.苑君璋处境困窘,依然执迷不悟。他退保于恒安时,部下叛离很多,势孤力单之下,被 迫降唐,但颉利的招抚又让他改悔,不听苑孝政劝谏,又依附突厥。
D.苑君璋率部归唐,终为一代重臣。他看见颉利政局混乱,审时度势,率部归降唐朝,并 打败追兵;入朝后受到封赏,有熟悉政事的天分,得到贤能美称。
10.翻译句子。
(1)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
(2)翻译如下课内文言句子。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1-13题。(8分)
登岳阳楼(其一)①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1.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写景抒情 B.羁旅生活
C.凭吊怀古 D.送别
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
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
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每联的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
14.阅读《红楼梦》中的两支曲子,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 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对这两支曲子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3分)
A.“金玉良姻”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木石前盟”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B.《终身误》中的“俺”和《枉凝眉》中的他都是指贾宝玉。
C.“阆苑仙葩”指薛宝钗,“美玉无瑕”指林黛玉。
D.“凝眉”意指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2)关于这两支曲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
B.《枉凝眉》是写林黛玉的,最后一句照应小说第一回的“还泪”之说。
C.“都道是金玉良姻”的“都”说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得到贾府封建家长的赞同和支持。
D.这两支曲都运用对比,写出了贾宝玉在宝钗、黛玉两个中间徘徊,难以选择。
(3)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赏析《枉凝眉》中最后一句:“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中的“尽”的含义与妙处。(5分)
1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
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
(二)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
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
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
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
16、默写(14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 , ,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是人之精神、灵魂的塑造者。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 , , , 。
(7)“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
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学习需要用心专一;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 ” 来
弥补自身的不足。
(10) 《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 气势,意
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1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 具典型特
征的景物的句子: , 。
(1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
子是: , 。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 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题。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节选)
(清)曹雪芹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 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又悄悄地卖与薛家,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
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 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即时退堂,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伏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雨村道:“却十分面善的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 ”雨村听了,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轻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
雨村因问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 来不成 ”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 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俱有照应。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 ‘雪’也。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 ”雨村听如 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门子笑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只他一个人 守着些薄产过日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原是择定日子上京去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便没事人一般走他的路。这且别说,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 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
雨村听了,道:“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门子笑道:“小的听闻老
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 ”门子道:“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 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到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薛家有的是钱,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 ”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
烧埋之费。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做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
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
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他才罢。(有删节)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薄命女”指是贾雨村的恩人甄老爷之女英莲,“薄命郎”就是被打死的冯渊;而葫芦
案的“葫芦”,就是谐音“糊涂”。
B.贾雨村得知衙中的“门子”是当年葫芦庙的“故人”后,忙着“携手”,又热情“让坐”,表明他是
个没有官架子看重旧情的人。
C.贾雨村审结“葫芦案”后,“急忙”写了两封信,分别送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告诉薛
蟠的事已经平息,不用再惦记。
D.本文的“护官符”揭示出四大家族的显赫势力以及封建社会官场的生存环境,他们互相勾结, 达到了“荣辱与共”的地步。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原告在堂上的一番话,交代了命案的由来和双方的身份地位,点明“告了一年的
状,竟无人作主”的现实,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B.本文中门子献给贾雨村的“护身符”,其谚俗口碑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点出金陵贾、史、王、雪中大家族的富贵与权势。
C.本文人物语言极具表现力,如“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而废法 ”“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
斟酌”等语言,活画出了贾雨村当时的性格和心态。
D.本文以贾雨村审理案件的经过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从初接冯渊命案,到主仆密室定计, 再到断案了结,故事层层推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19.结合故事情节,简析贾雨村的形象。(6分)
20.在《红楼梦》第一回里,癞头僧见到英莲作诗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渐溯。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说说这首诗暗示了英莲怎样的悲惨命运。(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________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
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
然而,吃货的生产力__________,很快,(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
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_________。
然而,制订太空莱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
空间站中新鲜食品________,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目前科学家们
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望而却步 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 寥寥无几
踌躇不前 不可低估 心照不宣 寥寥无几
望而却步 不可低估 不言而喻 极其稀缺
踌躇不前 不胜枚举 心照不宣 极其稀缺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并且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而且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人们就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发明出来,还包括咖啡杯和煎锅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 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 用餐计划——虽 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所以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 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这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 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六、写作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家园,请展开想象,以“我心中的家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2)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一直生长到如今,让我们每天都咀嚼着远古的味道。
为建国家种子库而献出生命的钟扬曾在演讲中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袁隆平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生前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句通畅,书写清晰。
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答案】1.A 2.B 3.B 4.C
5.(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 80年 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
(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或 本题也可以从以下 7个角度简要说明对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1)20世纪中 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20 世纪 80 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3)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4)“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5)“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6)“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7)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奠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文言文阅读
【答案】
6.B
7.D
8.B
9.B
10.(1)①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②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课内文言文
①我所喜好追求的的是自然规律,超过技术了。
②祭祀的时候,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③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11.D(1分)
12.B(2分)
13.(5分)首联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望浩渺的长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风平浪静,看夕阳缓 缓西下,看帘旌静静低垂。此时的心情轻松平和。
颔联写作者想到这里曾是吴国和蜀国征战之地,想到当下国家危亡,自己流离失所,即使面对湖山胜景,内心的惆怅、忧愁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中写自己颠沛流离,历时三年,历经万里,期间的苦难深重,悲痛难抑。加上登楼望远勾起思家之情,高楼凭栏更生孤苦、危险之感。层层悲苦情感叠加,悲何如哉!
尾联是前面积压的悲苦之情的总爆发,像火山喷发难以抑制。“无限悲”道出了苦难的深重与绵长。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风霜、落尽树叶的苍老枝干和浩瀚无际的长江洞庭。登楼的人是国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发老者。触景生情,痛苦无限叠加,痛不能堪。
《红楼梦》阅读
14、
(1)答案:C
解析:C项“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2)答案:D
解析:D项“徘徊,难以选择”分析错误,贾宝玉与黛玉一直是心心相印的。
(3)①通过使用“尽”,可以更加形象地表达出季节之间的流转变化。 “尽”表示结束,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天流向冬季直到结束。②传说中的绛珠仙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所以黛玉总是流泪不止③黛玉因思念宝玉,日夜啼哭,以至“泪尽而亡”。④贾府事败发生在秋季,黛玉则死于次年的“春尽花落”之际,故曰“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5、答案:(1)、中庸
(2)、①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一于管理,社会稳定。②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 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16、(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8)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现代文阅读
答案:
17.B(表现贾雨村的虚伪)
18.B(谚俗口碑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19.①得知被拐卖的丫头是恩人的女儿,却不肯营救以报恩德,可见他的忘恩负义:
②面对有钱有势的薛家,他听信门子,胡乱断案,表现出他徇私枉法的一面;
③案件办完后,急忙给贾政等人写信邀功献媚,表现他攀附权贵、投机钻营形象。
(答出任 1点,可得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如虚伪阴险等.符合情理也可酌情给 分:共 6分)
20.①娇生惯养的英莲在元宵节被拐走;②后被薛蟠买去作妾;③改名香菱;④受尽折磨而 死。
(答出 2点,得 1分;答出 4点,得 2分;共 2分。注意:菱花,即指后改名香菱;雪,谐 音“雪(蟠)”;元宵节,英莲被拐;烟消火灭,暗示悲惨而死
【答案】21. C 22. B 23.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