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7 17: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走月亮(第一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读准“鹅卵石、泼剌、田埂、闪闪烁烁”,通过字形对比,区分“穗”和“惠”,通过重点笔画的观察,写对“葡、萄、卵”。
2. 默读全文,勾画出我和阿妈看到的景物,找出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一至三自然段,从语气、语调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洱海边的月下美景。
学习重点:
1. 默读全文,勾画出我和阿妈看到的景物,找出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通过朗读,从语气、语调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洱海边的月下美景。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从语气、语调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洱海边的月下美景。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走月亮》是部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机会很少,所以重点让学生从朗读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洱海边的美景,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感悟。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吟诵古诗,走进月夜 1.出示与“月亮”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节选)、《鸟鸣涧》等。全班齐读,想象古诗描写的月夜画面 2.揭示课题,学生自主质疑。预设学生的疑问:“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嬉戏,为“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边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遇到难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同桌之间交流补充,“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把下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相互正音。 鹅卵石、泼剌、田埂、闪闪烁烁、洱海、汩汩、稻穗、镀金 第三步:展学要求 一号说“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号读词语。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生字词的正音和书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理,明确特定地点和场景,为提炼信息、形成连续画面做好准备。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洒满月光的小路、溪边、村 道、田埂、石拱桥)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默读全文,勾画出我和阿妈看到的景物,找出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边默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2.勾画出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互学要求 1.组长主持,按照4321的学号顺序说一说“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 什么,并进行汇总。 2.组长主持,按照4321的学号顺序读出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展学要求 1.组长代表小组汇报“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按照第一至 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汇报) 2.教师随机抽学生交流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 受。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借助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形成观点的过程,有利 于引导学生将文字和想象的画面一一对应起来。勾画给自己留下最深刻 印象的句子,就是选择具有画面意义内容的过程,暗含并助推学生进行 审美选择。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第一至第二自然段预设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见了月亮 从洱海边缓慢升起,照亮了点苍山、村头、大青树。 点拨:这是月亮升起时的画面。(板书:月亮升起) 引导:请学生根据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先找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 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哪个地点,最后试着用四个字概括看到的画 面。 2.感受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通过朗读一至三自然段,从语气、语调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 洱海边的月下美景。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一至三自然段,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注意语气、语 调的变化,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步:展学要求 抽学生进行展示朗读,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朗读更能让大家想象出画面。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抓住重点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品读,感受月亮升起时的宁静与美好,有感 情朗读的过程就是形成鲜明画面的过程。 主问题3预设答案 教师引读:月亮不是从草原也不是从荒漠升起来,而是从南北长达40 公里的“形如人耳”的高原湖泊洱海那边升起来,洱海碧波万顷,一轮 明月升起来,“我"惊喜万分地猜测着——学生接读:是在洱海里淘洗过 吗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亮升起 月下溪岸 月下田野 月下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