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语文园地一 第1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 能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描述身边的事。
学习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描述身边的事。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编排了两组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其中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旨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让词语学习更加富有情境感。第二题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列举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右边呈现了五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种事物。旨在让学生把某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描绘清楚。 “书写提示”用《观潮》中的一段话作为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时,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心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并提醒学生端正写字态度,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这是在三年级把单个字写规范、美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一段话写工整、美观。“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鹿柴》,要求学生积累背诵。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山深林密的幽静景色,渲染出一种清冷空寂的意境。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有哪些?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回忆本单元课文,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了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2.默读交流平台内容,勾画方法。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交流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总结本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理解文意。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情景之美。读《观潮》时,我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2. 引导:看来大家对“读文章想画面”都有了真切的阅读感受,我们来读读“交流平台”,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指名学生交流。 3.点拨:除了看、听、闻,你们读文章的时候还能感觉到什么呢? 4. 总结:读文章时,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理解文意,也是一种享受阅读的好方法。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结合具体的语境,交流自己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八个词语,把词语读正确。 2.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 第二步:互学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小组交流:1.交流两组词语的异同。2.读这些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3.你还知道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吗?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交流。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主问题2预设答案 预设: 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异:第一排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排词语形容声音小甚至没有声音。 预设:读“响彻云霄”时,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响彻云霄”就是那种感觉。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二步:互学要求 1.从左边选择一个事物,用上右边的词语,把想象的画面在小组交流。 2.学生把交流的画面写下来。 第三步:展学要求 描写的事物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写出了事物变化的过程。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 主问题3预设答案 1. 学生读左、右两部分的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2. 教师示范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述左边的一个事物。 3. 引导交流:从左边选一个事物,用上右边的词语,把想象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 4.学生自主选择左边的一个事物,把想象到的画面和同桌交流。 5. 学生把交流的画面写下来。 6.根据要求交流评议。要求:描写的事物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写出了事物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边读边想象画面 见其形 听其声 闻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