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版 历史(七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入新课
“朕为始(第一个)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曾经十年横扫六国的秦帝国,为何短短15年就灭亡了?
秦的暴政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新课标: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至刚易折,上善若水
1、立足史料实证,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史料实证)
2、立足时空观念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的史实。(时空观念)
3、立足唯物史观,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探究楚汉之争刘邦获胜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1. 秦始皇的功绩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统治特点
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丁男披甲,丁女传输”: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 受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1)、 沉重的
赋税
2)、繁重的
徭役
3)、残酷的
刑法
3、秦的暴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 a、赋税、徭役兵役沉重
阅读课文总结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田租
口赋杂赋
自用
农民上缴2/3的收获物赋税沉重
修长城40万人
修陵墓宫殿70多万人
征伐南方50万士卒
修驰道等百万人以上
550万
成丁450万
全国约2000万人口,
每年300万成年男子服役
徭役、兵役繁重
政
秦
的
暴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北击匈奴、修长城
30万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建阿房宫、
骊山墓
70万
修驰道、
运粮饷
200万
其他
100万
繁重的徭役
秦帝国的“五大工程”
兵役和徭役繁重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材料1: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
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2:“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
死刑: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醢(剁成肉酱)、诛九族(一人有罪,家族都要受罪)、枭首(砍头)、车裂、腰斩、剖腹、抽肋、坑(活埋)、绞、戮尸等
肉刑:①劓:割鼻子。②。黥面:在脸上刺字。③后刖:砍掉左右脚。
秦代刑具
湖北云梦睡虎
地秦简法律
b、法律严苛
●法律严苛 ●刑罚残酷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秦
的
暴
政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法律严苛
秦二世胡亥
(前230—前207年)
赵高
秦二世时丞相
秦二世残暴统治
二世骄淫腐败残暴无能
胡亥以矫诏袭位,为巩固皇权,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对民众剥削更残酷。
秦二世残暴
车裂
急于求成和暴虐
秦始皇统治特点:
c、秦二世残暴
刑罚残酷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前212年坑儒
影响:
“ 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郭沫若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其手法极其手法残忍,残暴
焚书坑儒
前213年焚书
目的:
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秦的暴政——
d、焚书坑儒
史料实证
1、沉重的赋税
2、大规模的徭役
3、法律非常严苛
5.秦二世更加残暴
面对秦朝如此残暴的统治,作为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呢?
反抗
秦的暴政
4、焚书坑儒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
秦暴政的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秦的暴政
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
历史解释
推翻
视频:大泽乡起义
陈胜、 吴广起义 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时间地点人物口号
经过
意义
秦朝灭亡 时间
概况
秦二世反击
失败
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天下响应
挺进关中,打到咸阳附近
秦的暴政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被征发去渔阳戍边的农民,途经大泽乡遇上大雨无法按时到达,按秦律会被处死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给后代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公元前207年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等反秦力量迅速崛起。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刘邦乘机进军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学法指导:立足时空线索,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灭亡的史实,理解起义的意义。
史料实证
1.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秦的暴政
戍边遇雨误期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失败
结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误区:秦朝还没被推翻!
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人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为旗
斩木为兵
大泽乡
直逼咸阳
秦二世反击
陈胜吴广被害
起义失败
攻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经过
刘邦
项羽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
想一想: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那场大雨只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还是秦的暴政,人民已经被秦的暴政压得无法呼吸,没有陈胜、吴广起义,还会有其他人起来反抗。遇雨误期只是导火索,即使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也必然会爆发。
这给封建统治者什么启示?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唯物史观
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
史料实证
A、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战争特点:
项羽
巨鹿之战
2.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
巨鹿
项羽
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项羽)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楚战士(项羽)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项羽
巨鹿
刘邦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占领秦的都城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后期:刘邦、项羽起义
B、攻陷咸阳——刘邦
约法三章: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高祖刘邦,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秦亡后被封为汉王。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而名垂千古的“约法三章”则是他取得最后胜利的力作。
时空观念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 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秦朝统治。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
视频: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争夺帝位
启示:
时间:
人物:
目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结局:
刘邦胜利
目标导学三、楚汉之争
个人因素
政策因素
战争结果
刘邦取胜原因
取得胜利,BC202年建立西汉。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善用人才,由弱变强。
项羽失败原因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学法指导:立足历史解释,了解楚汉相争的史实,理解刘邦获胜的原因。
历史解释
乌江
垓下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咸阳
目标导学三、楚汉之争
时空观念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运筹帷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史料实证
乌江自刎
霸王别姬
史料实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目标导学三、楚汉之争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起义
楚汉
之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三、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
失败
灭秦朝
秦
的
暴
政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前期
后期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项羽大败秦军
刘邦直抵咸阳
思维导图理关系
板书设计
时空观念
前221年
前207年
前202年
公元元年
2017年
秦
秦灭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灭亡
楚汉战争
西汉建立
前221年
前209年
前207年
前206年
前202年
1. (2022年四川广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开拓交通 D.焚书坑儒
2.(2022年湖南株洲)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D
B
评价反馈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末和春秋 C.秦初和春秋 D.秦末和战国
B
4. 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服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种现象说明了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 C.法律非常严苛 D.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5.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实力不如刘邦 B.骄傲自大,听取意见
C.乌江自刎 D.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C
D
评价反馈
6.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