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通过推演对阵图再现思维过程,学习用恰当的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会孙膑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推演对阵图再现思维过程,学习用恰当的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会孙膑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锁定胜局 思维之萌芽
1、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战国时期,去看田忌赛马。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了多次赛马,最后一次的赛马结果怎么样?(生:田忌赢了)谁功不可没?(孙膑)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搭建复习的支架,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的回顾梳理,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再次走进文本内容。
二、巧用对阵 思维之火花
1、读懂内容。 同样的马,孙膑究竟用了什么计策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板书:计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完成课文后面的马匹对阵图。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课堂悬念,直奔重点段落——写取胜局的11—13自然段,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借助对阵图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结合课后连线练习化难为易,将语言描述变成图解,促使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内容,读懂孙膑的取胜策略,把策略变成了图,策略一目了然,把文字读成了图,提升阅读能力。
2.转述策略。学生转述孙膑所使用的计策,结合学生表达,完成对阵图。
对阵图:
齐王 上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中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外衣的灵魂。让学生基于课文语言自己重组和构建,在陈述思维过程中提高表述能力。
3、发散思维。假如齐威王出马顺序始终不变,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还有多少种对阵方式 结果如何?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对阵图。
(2)小组展示。
(3)全班交流。
设疑: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先完成的三组,从这张对阵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1:在齐威王出场顺序不变的情况下田忌最多有六种对阵的方式,而在这六种方式中,又只有一种方式能够战胜齐威王。
预设2:我发现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
【设计意图】 一张小小的对阵图蕴藏着思维的多样性。通过排列田忌与齐王的赛马对阵图,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现策略中的最优方案,并顺势将目光聚焦到孙膑的身上,为接下来理解孙膑的思维做铺垫。
4、剖析条件 ,训练逻辑。
(1)孙膑又是怎么想出这一计策的?再读课文,并思考:孙膑制定策略的依据是什么?请找出相关句子,并推测孙膑的想法。
(2)指名汇报。
出示文段: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预设1:从“看了几场”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孙膑在赛前是经过细致地观察才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盲目的行事;(板书:观察)
预设2:从“马脚力差不多”、“都分为”等地方也都能看出孙膑还进行了认真思考、合理分析。(板书:分析)
(3)短短的一句话,如此丰富的思维内涵,道出了孙膑让田忌调整赛马出场顺序的直接原因。哪位同学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话读一读。 (指名读)
小结: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感受到对孙膑的敬佩! 孙膑的计策能赢并不是偶然,赢在仔细观察,赢在认真思考,赢在合理分析,用创造性思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梳理了孙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学习孙膑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选择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做一名睿智的人。
三、拓展延伸 思维之升华
1、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学以致用,看,跳绳比赛开始了。你能运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让处于弱势的五(2)班获胜吗?
(1)出示:
(2)指名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对阵策略。
2、了解桂陵之战。孙膑通过创造性思维帮助田忌反败为胜,以弱胜强的故事,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里。书中还记录了孙膑帮助齐国在桂陵之战以弱胜强,战胜强大魏国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训练思维。学生有了对本课的深入学习,再仔细分析对阵双方实力后,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很快便解决了问题。他们知道,用最弱的对最强的,然后用最强的对中等的,用中等的对方最弱的,最终以2 : 1取胜。这样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加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3、作业布置: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课后找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中跳绳比赛对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训练思维。桂陵之战,既有和《田忌赛马》相似的以弱胜强的特征,也有思维与创新的智慧——逆向思维。表面上看舍近求远,其实是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课后查找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将思维的火花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课程内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