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第二单元-04课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第二课时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文章语言,分析人物通讯的行文表达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三个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
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文本精读
02 技巧点拨
当前环节
01 文本精读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任务驱动一 赏析细节描写
任务说明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任务驱动一 赏析细节描写
1.请分析以下句子中的细节描写。
(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答案 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任务驱动一 赏析细节描写
1.请分析以下句子中的细节描写。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答案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任务驱动一 赏析细节描写
1.请分析以下句子中的细节描写。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答案 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任务驱动二 品读选材艺术
2.《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本文是如何借助典型事例来突显人物形象的?
答案 袁隆平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的成就主要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这是人物事迹的核心内容。作者依序写出了其中的一个个重要环节: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研究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研究成功两系杂交——从国内到国际引种推广杂交水稻——培育超级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这样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理解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任务驱动二 品读选材艺术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典型事例的?
答案 本文以事写人,以追述杂交水稻研究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依序写出了其中的一个个重要环节,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理解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任务驱动一 赏析表现手法
任务说明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任务驱动一 赏析表现手法
1.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例分析。
答案 (1)张秉贵早年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和在私营食品店当学徒时受尽剥削压迫的遭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售货员的对比,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现实。
(2)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3)张秉贵在德昌厚食品店当伙计时遭到国民党兵痞的暴打的遭遇与成为售货员后受到顾客感激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地位的变化。
任务驱动一 赏析表现手法
2.本文从哪些方面侧面刻画了张秉贵的形象?
答案 (1)从顾客的评价里刻画张秉贵的形象,如“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2)从顾客对张秉贵的爱戴和尊敬上,如在东风市场的饭馆吃饭时大师傅给他搬凳子。
(3)从人民群众受张秉贵事迹的影响上,如学生、女队长、青年农民的信件。
任务驱动一 赏析表现手法
3.本文细节描写比较突出,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答案 (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3)“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任务驱动二 品读选材艺术
4.《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如何借助典型事例来突显人物形象的?
答案 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通讯抓住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事迹,先用场面和细节描写介绍了他的热心服务,接着用概述的方法来突显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还写到了人们用同样的温暖关怀张秉贵,这样用一系列平凡感人的事例着重表现“一个人所能做到的”,突出了张秉贵作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
任务驱动二 品读选材艺术
5.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典型事例的?
答案 线索是“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文章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
*“探界者”钟扬
任务驱动一 品读选材艺术
1.《“探界者”钟扬》是如何借助典型事例来写钟扬这个人的?
答案 开篇揭示了钟扬的多重身份: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再以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地选取典型事迹,展现钟扬的精神品格。如“科学队长”部分,选取了钟扬承担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写作工作,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为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等多方面的典型事迹,表现钟扬对科普工作的奉献。
任务驱动一 品读选材艺术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 本文围绕钟扬为科学而探索的精神,选取了从求学少年到采集种子、研究种子、担任科学队长并做导师带学生,直到为科学而献身的各种经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
任务驱动二 赏析表现手法
3.《“探界者”钟扬》是如何多角度地再现钟扬形象的?
答案 这篇通讯是作者在钟扬逝世后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采访和搜集材料写成的。文中以钟扬亲人的回忆表现“英雄少年”,以钟扬西藏大学同事的回忆表现“种子达人”,以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部主任和一个中学生的回忆表现“科学队长”,以复旦大学同事的回忆表现“‘接盘’导师”等,展现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这些回忆在叙述中自然融入了抒情与议论,感人至深,又启人深思。
任务驱动二 赏析表现手法
任务说明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任务驱动二 赏析表现手法
4.本文的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答案 (1)“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采用了肖像的细节描写,“磨白”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体力透支之大,更为直观地体现了他的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任务驱动二 赏析表现手法
(2)“脑出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第三次”等词语,从侧面更为客观地展现了钟扬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执着于科学事业和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奉献的精神。
当前环节
02 技巧点拨
表现手法
新闻表现手法分为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
表现手法
答题方法:
1.分析表现手法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现手法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现手法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分析表现手法对凸显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分析表现手法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增强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的画面感或生动形象的可读性。
新闻中的表现手法
【习题演练】
在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令你怦然心动、让你难以忘怀的美景,请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写一段文字来描述这样的景色,不超过300字。
新闻中的表现手法
示例:
一阵秋风吹散了夏天留下的最后一抹脚印,从那以后,2019年的夏天都成了过去。
不知从哪一天起,秋天的气息遍布全城,知了的歌声似乎被什么埋没了,变得奄奄一息。唯有那矗立在风中的柳树还翩翩起舞,向夏天挥挥手,转头又向秋天招手去了。毒辣辣的太阳也转身温情起来,乘着城里一阵风儿徐徐奔向远方。从此,似乎每个晴天都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偶有几只小鸟在这纯净的画布上掠过,绘上秋画的第一笔。早晨的风里似乎寥寥地夹杂了几把冰刀,时而还刺得人隐隐作痛;正午的风儿不再忍心这么做了,挟了点温热的阳光,轻抚着我的脸庞。
秋,将夏天的燥热全都拒之门外,遣走了所有的烦闷与忧愁,给予我一个轻松的开始。
课堂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着重理解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