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芣苢 插秧歌
第二单元-06课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第二课时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诗歌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采用朗诵和吟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大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诗歌的主旨入手,体会劳动之乐。
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文本精读
02 文本联读
03 创新写作
04 聚焦拓展
当前环节
01 文本精读
芣苢
任务驱动 品析诗歌结构特点
1.《芣苢》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答案 不能。这六字分三组,首先是“采”“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这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摘取,或捋取,真切又生动。最后是“袺”“襭”,两个字皆是“衣”部,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以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对以裙襟盛取采得的芣苢这一动作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集体采摘的动人劳动场景。在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从采获写到收盛,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切合劳动过程,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任务驱动 品析诗歌结构特点
2.《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案 (1)赋的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本诗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个句式贯穿始终,反复铺陈,把采芣苢的热闹欢乐场面充分展现出来。
任务驱动 品析诗歌结构特点
(2)重章叠唱的手法。全诗一共三章,每一章的句式相同,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令人明显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从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插秧歌
任务驱动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1.《插秧歌》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再现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场景?
答案 ①动作描写。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少分工严密、配合默契、低头插秧的专注,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五、六句,撷取田夫“低头折腰”的动作,生动再现了农夫为赶农时无暇顾及家人呼唤的紧张与忙碌。
任务驱动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
③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重。“照管鹅儿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
任务驱动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2.“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手法:比喻。“笠是兜鍪蓑是甲”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艰辛与紧张。
作用: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表达了对冒雨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关心。
任务驱动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3.《插秧歌》是如何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的?
答案 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③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④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地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
技巧卡片
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①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等。③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④结构技巧:卒草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
第三步: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等。
当前环节
02 文本联读
任务驱动 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文明演进,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心血。中华儿女通过勤劳的双手,谱写着一部可歌可泣的拼搏史。“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是对传统农业劳动场景的描摹和吟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对劳动热情的深情歌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让人感到了劳动的满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唤醒了对劳动果实的珍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蕴含着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期待。劳动人民拼搏奋进的精神,被世世代代赞扬传颂。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
任务驱动 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
1.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
答案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
任务驱动 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
2.请选择这两首诗中的一个人物,为他(她)写一段心灵独白。(200字左右)
答案 田夫:咱靠天吃饭的人,一年里最重要的就是这几天。秧苗插稳当了,这一年的收成可就踏实了。这么一大片地呢,可得赶紧干,过两天天一热,长势最快的机会就错过了。幸亏我俩身子骨还硬朗,孩子们也算半个劳动力了,也不知道这小子插得牢不牢,一会得去再检查一下。哎,怎么下起雨了?下雨总比地干好,只是这一下雨,泥里边可就滑了,老大,老二,你们可千万站稳了,戴好斗笠,拽拽蓑衣,多少能遮挡点。吃饭?插完这块地再说吧!你快把饭放下,看看有没有鹅儿与鸭雏来乱逛,刚插的秧苗可经不起折腾,别让它们给糟蹋了,这是一家人的口粮呢!
任务驱动 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
3.请再搜集几首写劳动、劳动者的古诗词,仔细阅读,品味其中的情感与意蕴。
答案 参考篇目:李白《秋浦歌(其十四)》、白居易《采地黄者》、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翁卷《乡村四月》、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春日耕者》等。
当前环节
03 创新写作
任务驱动一 读文悟道,启迪写作
场面描写,服务主题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把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集中地表现出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中心均起重要作用。生动的场面描写赋予《芣苢》劳动的欢欣,赋予《插秧歌》劳动的繁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场面描写吧。
任务驱动一 读文悟道,启迪写作
文本选段 名师点评
精选语段一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就是诗的全部,一开声,就如在旷野,平远空阔。改换的几个动词又各有气度,“采”最朴素,有布衣素服的模样;“有”最殷实,满足泰然状;“掇”最精细,一些些掐着;“捋”最干脆,伸出的这双手是泼辣女孩儿的。“袺”与“襭”揉进了兜的动作,衣襟提起来,扎在衣带上,采得的芣苢一股脑兜进去。衣服最好是素白或淡灰,衬着那样绿那样绿的芣苢。这就是《诗经》的样子,这样的朴素而美好!最朴素的菜蔬,最寻常的动作,只着眼于一个“采”、几个动词更迭罢了,可是却歌唱了几千年,还将继续歌唱下去。
任务驱动一 读文悟道,启迪写作
文本选段 名师点评
精选语段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八句诗描写了五个场面,“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田夫应答图”。每一句诗看似都是平淡无奇、顺手拈来的,但我们多读两遍,就会发现,每一句都是精当自然,妙不可言。从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有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品质。
任务驱动二 由此及彼,迁移提升
请自选话题,写一个场面,要求突出场面的特点,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节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当前环节
04 聚焦拓展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主题解读
通过《芣苢》的反复咏诵,我们似乎看到,在收获的季节里,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象。而《插秧歌》以一个传统但具有典型意义的角度,展现了宋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过程。
从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劳动教育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再到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劳动教育”这一话题,“劳动教育”可谓成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通用片段】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这是《诗经》对劳动生活的吟唱;锻铁图、酿酒图……这是敦煌壁画对劳动场景的描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对劳动开启美好生活的礼赞。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是贯串于数千年历史的不变要义。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翻开新中国的历史,从“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淘粪工人时传祥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者”鞍钢工人郭明义……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们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壮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各族人民的光辉典范。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精准点评] 本段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引用劳动相关诗词来论证中心论点,充满诗意和文化底蕴。接着铺陈了新中国历史上的最美劳动者,使文段充满感人力量。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幸福属于劳动者,让奋斗底色成就光彩人生
汗水浇开幸福花,勤劳种出甜蜜果。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如此高规格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彰显了党中央对劳动者的礼赞,也给予劳动者无上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爱劳动者,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也为做好新时代劳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时文阅读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从勉励劳模和广大劳动者,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到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到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个个举措,一次次改革,旨在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让“劳动光荣”成为更多人的工作信条。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当代雷锋”郭明义、“铁路小巨人”巨晓林、“金牌焊工”高凤林……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不过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劳动是艰苦的,但也有它本身的欢乐。这种欢乐就来自我们心底有信念、眼中有光彩,也来自我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那种愉悦感。
时文阅读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一代又一代的劳模,见证着劳动者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折射出模范的价值追求和对劳模精神的时代诠释。
弘扬劳模精神、礼赞劳动者的同时,也要营造尊重劳模、爱护劳模、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他们排忧解难,优化评选培育机制,厚植劳模成长的土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时文阅读
聚焦主题:劳动最美
今天,我们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激励群众开拓进取,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创造热情,以劳动托举梦想,让奋斗成为中国高歌前行的主旋律,成为激励全体劳动者努力拼搏的强大动力,让奋斗底色成就光彩人生。
时文阅读
课堂作业
品味劳动精神,把握时代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