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芣苢 插秧歌
第二单元-06课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第一课时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激趣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诗歌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
采用朗诵和吟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大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诗歌的主旨入手,体会劳动之乐。
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预习检查
02 知人论世
03 品读感悟
04 任务活动
当前环节
01 预习检查
检查预习
1.记字音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móu
jiǎ
shì
zā
检查预习
2.一词多义
助词,无实义
迫近,靠近
轻视,看不起
减轻,减少
检查预习
茂盛的样子
采摘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检查预习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沟渠
迅疾
第三人称代词,它,指方塘
检查预习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沟渠
迅疾
第三人称代词,它,指方塘
当前环节
02 知人论世
芣苢
解题
芣苢
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
背景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诗歌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关于《诗经》
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于诗经
《诗经》六义
“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分“大雅”和“小雅”。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宗庙祭祀时演出。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明文体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插秧歌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写作背景
《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作者辞官在家。他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描绘了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明文体
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号诚斋)所创诗体名。他始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唐人绝句,中年以后弃去前学,别出机杼而自成一体。其诗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收拾入诗。语言平易浅近,新鲜活泼,大量采用俚语谣谚。想象丰富新颖,描写生动,诙谐幽默,饶有风趣,为中国诗歌所罕见。师法自然,一反江西派艰涩险怪之习气。
当前环节
03 品读感悟
活动一:初读标划停顿重音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活动二:听范读
活动一:初读标划停顿重音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活动二:听范读
当前环节
04 任务活动
学习任务一 文本初读
芣苢
答案
①概略叙述劳动
②描述收盛动作
学习任务一 文本初读
明主旨
《芣苢》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学习任务一 文本初读
插秧歌
答案 ①雨中劳作
②劝慰歇息
学习任务一 文本初读
明主旨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课堂作业
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