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第二单元-04课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第三课时
部编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文章语言,分析人物通讯的行文表达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三个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
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文本联读
02 创新写作
03 聚焦拓展
当前环节
01 文本联读
任务驱动 弘扬辛勤、诚实、创造性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任务解读
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品格。在我们的生命中见证过多少真实、挥洒过多少汗水、付出过多少努力,就会迎来多少的美好与幸福。总书记说过,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总书记也强调:“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希望我们牢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2.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
人物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袁 隆 平 袁隆平1961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①
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
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②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③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 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①表现袁隆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②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③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回顾人物之:袁隆平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2.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
张 秉 贵 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④
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⑤
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 ⑥
④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⑤表现了他自我反省、勇于反思的品质。
⑥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回顾人物之:张秉贵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2.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
钟 扬 钟扬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胁迫”妻子结婚。 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
钟扬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 ⑦
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跟上海科技馆合作。 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
钟扬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⑧
⑦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⑧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回顾人物之:钟扬
劳动理念——感悟人物精神
3.你如何认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的劳动实践观。辛勤劳动是基础,诚实劳动是准则,创造性劳动是方向和目标。
当前环节
02 创新写作
任务驱动一 读文悟道,启迪写作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夹叙夹议的好处是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本课三篇文章为了更丰富地塑造人物、展示人物,在记叙的同时,还使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尤其是在记叙中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务驱动一 读文悟道,启迪写作
文本选段 名师点评
精选语段一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这一句是本段的总领句,“一团火”的精神,温暖了众人的心,也赢得了顾客的爱戴与尊重。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平等,更需要的是彼此真诚相待。这句议论证明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同样可以铸就伟大,创造奇迹。
精选语段二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钟扬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所涉及的领域取得了独创性的成果,被誉为“探界者”。这一议论句照应了标题,也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突出了钟扬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念,体现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
任务驱动二 由此及彼,迁移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叙事的文字,然后补写一段议论抒情的语句。
那是1998 年洪水泛滥的一天,肆意的洪水翻滚着,怒吼着,冲向无尽的田野。就在发疯般的洪水中,一位女子紧抱着一棵摇摇欲坠的小树,她就快要被洪水带走了。就在这时,一位身穿军装,有着阳光灿烂笑容的小伙子游过来了,他是那么年轻,年轻得让人为正当青春的生命喝彩。他是那样洋溢朝气,朝气得让人不禁想到正值中午的太阳。他微笑着递过救生衣,铿锵有力地说:“穿上吧!”“可是你呢,你也需要它!”女子含泪喊道。“我是游泳冠军,我不怕水!”说完,他松开手,裹进了洪水中,却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任务驱动二 由此及彼,迁移提升
【参考示例】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取舍,他从容地做出了心灵的选择。从此,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的生命永远地融入了滚滚的洪水中,再也无法重复。殊不知他的笑容永映于水中,他的声音永响于世人的耳边,他的生命永续于人们的心中…… 他的选择,惊心动魄,催人奋进,我仰慕这从容的心灵选择!
当前环节
03 聚焦拓展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主题解读
敢于挑战权威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别人有他的想法,我有自己的想法,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每一个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社会中交织着不同的想法时,个人和社会才会有所进步。学问应以自然为师,只有经过观察、实验、计算和感悟才能知道真理,才能完成一流的学问。关于挑战权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面对他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是不崇拜权威,他认为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值得我们借鉴。人类敢于挑战权威,才能有所进步!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通用语段】
环顾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质疑者。上溯到战国时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明代李贽建立芝佛院,宣扬启蒙思想,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党人敢于质疑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清廷垮台的序幕;自“五四”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青年学生抨击政府,质疑权威,直接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建国后亦有勇者,梁思成质疑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他们都被称为“国家的良心”。这些响当当的质疑者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精准点评] 本段旁征博引彰显作者人文素养,所列举事例从古到今,涉及各个角度,很多材料被成功激活,论证也因此增加了力度。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时文阅读】
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诗人说:“雪花是通往天堂和人间的信使,连接着天堂和人间。”我说,质疑是通向愚蠢与豁达的阶梯,连接着进步与发展。
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是向生活发表出不同的见解,是和他人意见相反时的一种沟通。我们要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心声。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坚信自我敢于说真话的态度。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评委们立即站立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却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小泽征尔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敢于质疑、不畏权威,体现的是一种自信。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敢于挑战权威是一种敢于提出质疑的勇气。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飞跃,无不是质疑精神的推动。正是达尔文大胆地质疑了神创论,才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正是爱因斯坦勇敢地质疑了经典力学,才开创了相对论的新世界。我不由得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正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才使这位伟大的哲人敢于批判老师柏拉图的理论,才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质疑精神,是一种不屈服于权威的坚持,它彰显了人性的高贵与伟大。历史的进步,正需要我们千千万万质疑者的力量。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是一种坚持真理的精神。巴甫洛夫曾经感慨,由于面对沃泰默的错误的结论后他没有质疑,而斯塔林和贝利却没有放弃探索的道路,终于证实了结论,巴甫洛夫只能遗憾地错过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哥白尼在“地心说”盛行的情况下,发表了有悖于宗教界主流认知的“日心说”,在事实面前,他选择了坚持真理,并把真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挑战权威是一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真理面前,坚持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令人敬畏。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这就是质疑!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正值人生青春时节,可是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两难选择,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敢于质疑,更应该有这种敢于挑战、绝不盲从的精神。人生路上,就让我们以勇气为船,以质疑为风帆,以思考为船桨吧,只要我们不惧权威,敢于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扬帆起航,直达成功的彼岸!
聚焦主题:敢于挑战权威
【启迪感悟】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一向倡导“知行合一”,面对问题“敢于质疑”之后,还要行动起来“善于求证”。如今是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有海量资源可供检索,如何在大浪中“淘沙”,分辨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需要练就一双“慧眼”。质疑需要真理之光,也需要理性之光。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理性的判断为指引,大胆地质疑吧!
课堂作业
搜集“劳动”主题的资料,做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