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训练(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训练(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19: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道:“手织工 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A.表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B.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
C.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D.反映了英国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
A.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B.早期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C.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立法滞后于时代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出现三次高潮,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1839年 1842年 1848年
工人请愿书的大致内容 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 不仅提出了政治要求,还提出包括缩短工作日、改善车间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等经济要求。 号召“向暴君手里夺取自由”,“决不再做驯服的奴隶”。
请愿书上签名的工人数量 约125万 约331万 约500万
材料说明英国工人阶级
A.斗争意识的不断增强 B.已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 D.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该学者评论的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巴黎公社
5.恩格斯指出“解决社会问题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因此新的社会制度,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症结在于
A.无产阶级尚未完全觉醒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D.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6.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他评价的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7.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为
A.为纪念这些运动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B.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即便把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都烧毁,这些书籍中包含的思想仍然会存在,而人民 仍然会按这种世界观来办事。”其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B.已为各国政府接受
C.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 D.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9.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A.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指导思想 B.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C.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现实 D.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10.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B.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
C.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 D.以论战形式广泛传播
11.1852 年,普鲁士当局以“图谋叛国”罪对抓捕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进行审判。1853 年,仇视同盟的普鲁士警察在其编写的《十九世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中刊印了《共产党宣言》。这样,《共产党宣言》才得以在德国公开发表。这表明
A.宣言首次公开是非法的 B.真理的传播充满艰辛
C.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失败 D.马克思主义实践受挫
1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以下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建立“新和谐公社” B.进行自由竞争劳动致富
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13.1871年4月,巴黎公社机关报发布通知:“有许多寄到市政厅的信,信封上都写作:公社主任收。我们要再三说明:只有一个办公室临时主任,但巴黎公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任。请各有关人士今后来信写明:寄市政厅公社委员收。”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A.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 B.建立民主政权的尝试
C.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 D.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
1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15.下图为一幅《保卫公社》的漫画,画中的主人公为公社女英雄露易沙·米舍尔,她喊出“与公社共存亡”的口号。该漫画反映出巴黎公社
A.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C.工人阶级斗志的高昂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16.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刊载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A.表明工人阶级力量的逐渐壮大 B.推动了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出现
C.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迅速爆发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摘编自刘祚昌《世界通史》
史料二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摘编自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并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经济在19世纪中叶的主要扩张—所谓的资本的黄金年代—在1873~1896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达到顶峰,这是一个资本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竞争的时期。在19世纪下半叶,产业工人阶级的规模和分布范围都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以德国为例,1850年在采矿和制造业中只有60万名雇佣工人,而到了1873年,其数量就增长了2倍,到1900年达到57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19世纪晚期的罢工运动经常伴随着跨工厂、穿越工人阶级社区的示威游行,其呼吁对罢工予以支持。与1848(或1871)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压该时期工人运动高潮的任何成功都只是暂时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工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逐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年以来劳工运动次数的变化并简析劳工运动的历史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手织工 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纺织工人收入微薄,不能维持正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B项正确;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最早尝试是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纺织工人的收入,不能说明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C项;工人收入微薄,无法说明社会消费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矛盾激化,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资本主义制度,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排除A项;早期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斗争的规模及口号来看,规模越来越大,口号也越来越进步,说明的是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不断增强,A项正确;英国工人阶级并未建立过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此时英国早已建立君主立宪制,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B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得以成功实践,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解决社会问题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因此新的社会制度,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恩格斯的表达侧重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中,其言外之意是,当整体的社会生产水平还未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阶段时,所有的设计也仅仅停留于空想,即受当下时代的局限,共产主义的实践尚不具备成熟的条件,故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症结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C项正确;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最大的症结在于社会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发展,并非无产阶级尚未完全觉醒,排除A项;最大的症结即最重要的因素应从经济发展、生产力方面考虑,科学理论的指导并非根本症结所在,排除B项;社会矛盾的加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符合材料“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C项正确;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排除A项;法国《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国际劳动节纪念的并非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A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即便把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都烧毁,这些书籍中包含的思想仍然会存在,而人民 仍然会按这种世界观来办事。”可知,其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已为各国政府接受,表述有误,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选项“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并非其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现实,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C项正确;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创了新的学术流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论战的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最早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但材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在德国的发行遇到了巨大阻碍,说明了真理的传播充满了艰辛,B项正确;宣言首次公开是在英国,不是德国,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西里西亚工起义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宣言在德国的发布,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法兰西内战》”“公社……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可知,马克思评价法国的巴黎公社,公社建立了工人阶级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采取一些革命措施,其中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D项正确;英国人欧文建立了建立“新和谐公社”,没有建立工人政权,排除A项;巴黎社会工人不是自由竞争而劳动致富,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巴黎公社现在没有主任,将来也不会有主任”“公社委员收”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巴黎公社追求建立民主的政权,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只提到“有许多寄到市政厅的信”,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没有积极联系农民阶级,排除A项;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材料中并没有信息提到该说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是巴黎公社并没有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不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 。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可知,巴黎公社建立之后,为保卫胜利果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规定公社委员和主要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期间,接受选民的监督,如不称职,可随时撤换,这项充分反映了公社的民主性,使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B项正确;巴黎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这体现了巴黎公社在军队方面的建设措施,与题干强调的“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的表述不符,排除A项;巴黎公社规定的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有利于促进巴黎公社经济的发展,不能体现公社的民主性,排除C项;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规定最能体现公社的民主性,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的规定有利于规范交通运输和军需生产,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与公社共存亡”可知,《保卫公社》体现了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大无畏精神,A项正确;漫画没有体现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阶级斗志的高昂,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欧美国家的一些理论报刊,刊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传播,说明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A项正确;欧洲早期工人运动,要早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B项;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迅速爆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性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理由: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解析】(1)性质:根据材料“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可分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理由:根据材料“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可分析出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根据材料“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可分析出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根据材料“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可分析出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根据材料“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可分析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18.【答案】(1)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劳工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2)变化:劳工运动呈现先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劳工运动的次数渐趋稳定。
影响:维护了劳工阶层的权利,改善了工人待遇;推动了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实现;促进了世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回答经济全球化亦可)
【解析】(1)原因:由材料“在19世纪下半叶,产业工人阶级的规模和分布范围都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以德国为例,1850年在采矿和制造业中只有60万名雇佣工人,而到了1873年,其数量就增长了2倍,到1900年达到57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由材料“19世纪晚期的罢工运动经常伴随着跨工厂、穿越工人阶级社区的示威游行,其呼吁对罢工予以支持。与1848(或1871)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压该时期工人运动高潮的任何成功都只是暂时的”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为劳工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由材料“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2)变化:由材料二可知,劳工运动呈现先增长后逐渐下降趋势;劳工运动的次数渐趋稳定。
影响:由材料“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工运动维护了劳工阶层的权利,改善了工人待遇;由材料“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工运动推动了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的实现,促进了世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