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7 19: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研究者发现,16世纪20年代以前,墨西哥地区的真实工资(注: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水平很低。但在16世纪20年代之后,真实工资开始上升,并在17世纪中期上升至收入与最低生活开支大致相当的水平。这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
A.墨西哥银矿的发现与开采 B.西欧的早期资本主义扩张
C.拉美地区原工业化的发展 D.商业革命推动了外贸繁荣
2.1860年《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这是清政府首次明确允许本国人民出洋务工。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以下关于华工问题的评论,正确的是( )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③补充奴隶贸易终止后劳动力的不足 ④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4.下表是根据1847年首批赴古巴华工的口供整理而来,这反映了当时( )
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
出洋方式 人数 比率(%)
被拐骗出洋者 390 84.97
自己欲出洋者 67 14.60
未说明者 2 0.43
合计 459 100
A.存在奴隶贸易现象 B.清朝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
C.出洋或因生活所迫 D.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
5.“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 )
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 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
6.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兴起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量移民涌入西部地区,开拓荒地,发展农业,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品完全仰仗东部,反过来西部又为东部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及原料。这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人口布局实现均衡 B.拓宽移民生存空间
C.美国东部优势凸显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7.人口迁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迁移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B.中国北民南移造成北方经济停滞
C.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 D.欧洲移民北美引发美国独立战争
8.如表近代前期世界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
时间 主要迁出地 主要迁入地 人口迁移数量
1500~1850 欧洲、非洲 美洲 黑人1500万、白人300万
A.人口外迁导致欧洲发展进程受阻
B.世界贸易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洲
C.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
D.人口迁移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9.如表为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美洲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B.黑人在中美洲的种族分布比例最低
C.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北美洲导致白人比例激增
D.拉丁美洲独立后根除了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
10.下图为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全球人口迁徙状况图,据此推知( )
A.移民数量不断增加 B.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移民的去向
C.被迫移民基本停止 D.亚洲人口流动多集中在本洲范围内
11.官方资料显示,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岛上种植椰子、香蕉的华工一度达数千人。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21世纪初,萨摩亚独立国的混血华裔超过3万人,在外来血统居民中居于首位。材料可用于说明
A.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B.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
C.大洋洲华裔居民的生产生活 D.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
12.据统计,1849年至185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11个采金矿区中,有一半矿工是华工。至1860年华工不仅成为美国西部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开采煤矿、银矿、铜矿的重要劳动力。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华工促进了美国资源的开发
C.中华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D.华人获得了海外发展的自由
13.“大西洋移民潮”指除了那些从俄国欧洲部分移居俄国亚洲部分的人以外,全部是越海迁移的。在1850年以前,这个运动可以说几乎还没有开始……在1940年前的这个世纪里,欧洲人民的迁徙是欧洲制度和文明得以传播的关键力量。由此可见
A.欧洲移民都通过越海迁移 B.人口迁徙推动了文明的传播
C.罪恶的奴隶贸易愈演愈烈 D.人类第一次建立全球性联系
14.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15.学者生键红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一书中指出,19世纪60年代,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4/5的工程,工种除了体力工程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工作,如爆破、铁匠、驾车、中医等,华工的死亡人数至少有1200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无情 B.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和影响
C.北美最早铁路与华工血泪 D.海外华裔族群的发展历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1500-185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摘编自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1983年)材料二 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与美洲之间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30年之后的10年间,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先后有2万人抵达,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他们由卖身的贫农或流放的罪犯组成;在南方的中大西洋地区,契约奴也占大部分。但1700 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材料二到18世纪,随着黑奴数量的增加,黑奴制度逐渐代替了契约奴的劳动制度,因为使用黑奴更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一半,奴隶主能剥削奴隶一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有规定的期限,而且黑奴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使用印第安人为奴,需要防止印第安人部落的袭击和援助;使用白奴需要防止他们逃跑,且有使用期限;而使用来自远方的黑奴,他们既无处可逃,又比印第安人和白人强健、耐劳,且他们世代可以为你所用。由此可见,黑奴制代替契约奴劳动制是必然的趋势。
——摘编自王铭《欧美近代史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年5月,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一: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拉美地区遭到了欧洲的殖民侵略,本地土著人口大量死亡,因而真实工资逐渐提升,并迫使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奴隶贸易,B项正确;墨西哥银矿的发现与开采使财富流入宗主国,并不能提升当地的真实工资,排除A项;殖民者在拉美地区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发展种植园经济,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拉美地区外贸繁荣,但其收入主要在欧洲殖民者手中,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③正确,19世纪中叶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④正确,D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不是华工出国的原因,①错误,排除AB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可知,材料以墨西哥的象征之一—瓜达卢佩圣母像叙述了西班牙殖民者极力推广天主教与墨西哥本土宗教信仰,从冲突到兼容的史实。殖民势力的持续侵略改造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改变了墨西哥人口结构,A项正确;瓜达卢佩圣母像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排除B项;材料与欧洲宗教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古巴华工出洋方式统计表”可知被拐骗出洋者比率高达84%,可见存在大量在家乡走投无路者愿意远渡重洋前往古巴的中国劳工,出洋或因生活所迫,C项正确;奴隶贸易一般指大量的人被强制地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其买主可以驱使其从事任何种类劳役的人口买卖活动,赴古巴的华工并非是奴隶贸易,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清政府积极组织华工出国,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华工为大洋洲开发作出贡献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为达到殖民的目的,往往通过向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被侵略的民族试图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此发生了文化的碰撞。材料反映了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这表明当时在拉丁美洲文化侵略遭遇抵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排斥基督教,不是文化相互交融,排除A项;“文化差异逐步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本土文化已被取代”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由所学可知,美国西进运动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其最主要影响是进一步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人口布局没有实现均衡,排除A项;西进运动拓宽了移民生存空间,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排除B项;C项不符合设问“主要影响”,排除C项。 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在西方殖民扩张中,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已经有人口迁移,排除A项;北民南移并不会导致北方经济衰退,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移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欧洲人到美洲拓殖,并将大量非洲人口贩卖到美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近代世界人口的外迁加快而非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排除A项;仅人口迁移情况不能说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美洲,排除B项;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与欧洲人大量迁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据材料“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的统计数据”可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分布不尽相同,白人在北美洲、南美洲较多,而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较多,黑人在各地分布较均匀,A项正确;据统计数据可知,白人在中美洲分布最低,而不是黑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白人的来源,而是强调种族分布数据,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中的迁徙路线、方向及相关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5000万中国人和3000万南亚人绝大部分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可得出亚洲人口流动多集中在本洲范围内,D项正确;图中只有总数统计,没有说明具体时间,不能得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的结论,排除A项;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移民去向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被迫移民基本停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末,已有中国人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属大洋洲)”,“留居岛上的华人多与当地人通婚”等等,可以看出大洋洲华裔居民在当地的生产状况以及生活状况,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南太平洋文明的开放性特征,殖民者对大洋洲土著的屠杀,中华文化圈覆盖的空间范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至1860年华工不仅成为美国西部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开采煤矿、银矿、铜矿的重要劳动力”可知华工促进了美国资源的开发,B项正确;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工促进了美国资源的开发,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华人获得了海外发展的自由,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欧洲人民的迁徙是欧洲制度和文明得以传播的关键力量”可知欧洲人口的迁移推动了欧洲制度和文明的传播,说明人口迁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口迁移,无法体现奴隶贸易,排除C项;“第一次”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可知印第安人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大量非洲劳动力被贩卖到南美洲,D项正确;使非洲长期落后,排除A项;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是英西战争,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美国华工是海外华裔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华工参与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D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相距甚远,排除A项;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排除B项;中央太平洋铁路不是北美的最早铁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方向:从欧洲、非洲迁前往美洲。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
(2)影响:改变了美洲的物种结构;影响了美洲的生态环境;导致美洲土著锐减;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和食品结构;促进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影响了美洲的文明进程。
【详解】(1)方向:通过阅读表格内容可知,1500-1850年间,全球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是,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扩张,使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旧大陆引进的”可知,改变了美洲的物种结构;根据“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可知,影响了美洲的生态环境;根据“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可知,导致美洲土著锐减;根据“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可知,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和食品结构;根据“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根据“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可知,影响了美洲的文明进程。
17.(1)特点:存在地域差异;有技术者人数较多;契约奴占比较大;以底层民众为主。(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非洲部落冲突提供大量黑奴来源;黑奴成本低;黑人更适应高强度的劳作
(或白人契约奴不愿前往南方)。(答出两点即可)
(3)影响:白人欧洲文化成为主导;黑人移民文化占一席之地;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种族歧视观念逐渐萌芽和发展。
【详解】(1)关于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可得出“有技术者为数较多”“以底层民众为主”“契约奴占比较大”等。
(2)关于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因为使用黑奴更为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伴,奴隶主能剥削奴隶--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规定的期限”可得出“黑奴成本低”。根据材料中的“但1700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可得出“黑人更适应高强度的劳作(或白人契约奴不愿前往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非洲部落冲突提供大量黑奴来源等。
(3)关于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学生首先要知道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的特点中白人占据主导,黑人处于奴役的境地,根据这些知识可得出在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是白人欧洲文化成为主导,黑人文化占一席之地,种族歧视观念逐渐根植。
18.(1)措施:及时婚配;保护临产妇女,资助多胞胎户;保护弃婴,鼓励资助领养孤儿;行政考核。(答出四点)
(2)原因:抗日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口思想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
特点:人口数量的合理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并重;民族主义色彩浓厚;重视人口的合理分布;鼓励适当生育与优生优育。(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可知,及时婚配;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保护临产妇女,资助多胞胎户;根据材料“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可知,保护弃婴,鼓励资助领养孤儿;根据材料“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可知,行政考核。(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口思想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特点:根据材料“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可知,人口数量的合理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并重、民族主义色彩浓厚;根据材料“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可知,重视人口的合理分布;根据材料“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可知,鼓励适当生育与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