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加深汉字文化理解,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2.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3.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自信与认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自信与认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片头 (30秒以内) 同学们好,你们知道汉字的起源吗? 没错,就是仓颉造字的故事。 传说在几千年前,仓颉看到龟背上的花纹,引发灵感,于是他根据自然事物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了种种不同的符号,就是最初的文字。 30秒
正文讲解 (4分钟左右)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根据事物的外形来绘画造字,所以我们的字由画生,“书画同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由汉字出发,展开一次联想之旅。 汉字的伊始是甲骨文。同学们,你们对甲骨文了解多少呢? 瞧!它诞生于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那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而把这些象形文刻在甲骨上,我们又把它叫叫作甲骨文。 同学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字? 这个汉字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叶小舟,所以它是汉字“舟”字最初的样子。那你们知道“舟”字是怎么演变成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样子吗? 你们看,舟字经过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种种变化才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不过同学们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舟”字不管如何演变,它的外形始终都是最开始小舟的样子。 所以,这就是象形文字最大的特点——以形表意。 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些象形字对应起它们的现在的样子吧! 怎么样,你们连对了吗?相信这难不倒你们!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象形文字以形表意的精髓了。下面这张图就是作者对汉字进行了联想,你们知道他对哪些字形进行了联想吗 他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是的!作者正是对甲骨文的“鱼”“羊”“人”“兔”“马”等进行了联想。组合造就了一幅农家乐的热闹场景。 那接下来老师就来带着你们驾一叶扁舟,去浏览过去那些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你们注意看老师分别用了哪些字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生活画卷呢? (教学示范) 通过刚才的示范,相信你们一定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字。 没错,有“舟”、有“山”、有“日”、有“鸟”,对了!还有“鹿”、“人”、“鱼”、“网”、“田”、“禾”、“舍”、“月”等等。 这些字共同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呀? 你们说得真棒!这是一幅以前的人和动物生活场景的画卷。 5分钟
结尾 (30秒以内) 像曾经湮没于地下、后又见于阳光下的甲骨文一样,我们的伟大的文化传承一直不绝于缕,这就是所谓的薪火相传。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同学们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美观新颖有趣的作品吧。 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