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一 “推恩令”的实施 【重难点】
1.(2022年湖北襄阳)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科举制 D.废除丞相制
2.(2022年江苏宿迁)“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A.打击了豪强地主。 B.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解除了封国威胁 D.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3.(2022年湖南怀化)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
4.(2022·湖南长沙·一模)(汉武帝后)那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B.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C.利用诸侯国牵制那县权力 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重难点】
5.(2022年江西)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A. 废除了郡县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导致了西汉灭亡 D. 削弱了诸侯实力
6.(2022年重庆A卷)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7.(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成都 C.北京 D.开封
8.(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 (2022年山东泰安节选)历史作品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知识点三 盐铁专卖
10.(2022年山东潍坊)汉武帝时,有大臣主张: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国家大业”是指( )
A.盐铁专卖 B.北击匈奴 C.推恩诸侯 D.罢黜百家
11.(2022年山东日照)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12.(2021年河南中考真题)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知识点四 北击匈奴
13.(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 C.建立郡国 D.实行“推恩令”
14.(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能力点一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易错点】
1.(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2.(2022年江西)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A. 废除了郡县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导致了西汉灭亡 D. 削弱了诸侯实力
3.(2022年重庆B卷)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4.(2022年山东滨州)(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 D.北击匈奴
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对汉武帝设立的太学的描述:由“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态端正者”充当,太学中出了这些正式弟子外,还有不受名额限制的旁听生,要求较之正式弟子低,由郡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充当。综上可知太学的入学资格主要是
A.要出身于官宦世家 B.只看年龄、相貌和身材
C.对德行的要求 D.对经济条件有严格限制
6.(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在陕西省兴平市,有一座西汉的“马踏匈奴”的石刻(下图),它以一匹战马将侵略者践踏在地的寓意手法,来缅怀在抗击匈奴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 的卓越功绩,横线处应填( )
A.蒙恬 B.霍去病 C.张骞 D.司马迁
7.(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的名称及职能。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秦统一后的什么措施 说出汉武帝在同一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5分)
(3)材料三中的“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状况 材料四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对“孔子之术”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能力点二 评价汉武帝
8.(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9.(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0.(2020·海南临高二中初一期末)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11.(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袭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区、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西域都护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
素养点一 汉朝把儒家思想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史料实证
1.(2020·广东初三一模)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海昏侯刘贺,汉武帝之孙)墓,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其中有大量黄金制品、10余吨五铢钱、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这可以说明
A.当时江西经济最为发达 B.江西盛产有色金属
C.刘贺未受到推恩令冲击 D.汉代儒学地位较高
素养点二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时空观念
2.(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素养点三 重要历史人物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唯物史观
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136年 公元前 129年 公元前 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一 “推恩令”的实施 【重难点】
1.(2022年湖北襄阳)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科举制 D.废除丞相制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A项是秦王嬴政的措施,排除A项;实行科举制与隋朝有关,排除C项;D项是朱元璋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江苏宿迁)“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A.打击了豪强地主。 B.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解除了封国威胁 D.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可知,材料反映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击了豪强地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了封国威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湖南怀化)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初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分析题干,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可以得出是“推恩令”的推行,D项正确;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湖南长沙·一模)(汉武帝后)那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A.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B.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C.利用诸侯国牵制那县权力 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限制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使它们无法与中央抗衡,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考查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是为了限制诸侯国的势力,不是前世郡县的权力,排除B想啊;D项是思想角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重难点】
5.(2022年江西)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A. 废除了郡县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导致了西汉灭亡 D. 削弱了诸侯实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实行了推恩令,梁国被分为十七个侯国就是实行推恩令的结果,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D项正确;朝廷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并没有废除郡县制度和导致西汉灭亡,排除AC项;这种做法是削弱了地方诸侯实力,而非增强了地方势力,排除B项。故选D项。
6.(2022年重庆A卷)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推崇儒学,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这些举措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并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项;推恩令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排除C项;材料信息是打破了“无为而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成都 C.北京 D.开封
【答案】A
【详解】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最高学府,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A项正确;“成都、北京、开封”都不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所在地,排除BCD项。故选A项。
8.(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A.“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D正确;“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后被汉武帝采纳,解决了“王国问题”,A错误;明朝废丞相,而不是汉朝,B错误;抑制豪强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措施,故C错误。
9. (2022年山东泰安节选)历史作品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答案】(1)图一:记录了孔子的思想言论,宣传了儒家思想。图二:在太学等教育机构讲授儒家经典(或以“五经”作为教材),传播儒家学说,培养儒学人才。发展趋势:儒家学说是春秋以来众多学派的一支,西汉时居于主导地位,被列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解析】
(1)依据图一《论语》书影和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著作,宣传了儒家思想;依据图二汉代讲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等教育机构,讲授儒家经典,培养儒学人才。据此指出发展趋势,儒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派的一支,而西汉时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知识点三 盐铁专卖
10.(2022年山东潍坊)汉武帝时,有大臣主张: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国家大业”是指( )
A.盐铁专卖 B.北击匈奴 C.推恩诸侯 D.罢黜百家
【答案】A
【详解】通过材料中“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可以分析出此项措施与经济有关,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中经济方面是盐铁专卖,A项正确;北击匈奴为军事领域,排除B项;推恩诸侯为政治领域,排除C项;罢黜百家为思想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2年山东日照)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答案】A
【详解】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样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A项正确;这两种货币风格与春秋战国时期有所不同,排除B项;半两钱和五铢钱币外形相似,货币种类多样化,不利于经济交流,统一货币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区经济交流,排除C项;秦汉时期主要发展农业,适应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说法不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1年河南中考真题)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D正确;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A错误;BC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BC错误。综上故选D。
知识点四 北击匈奴
13.(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 C.建立郡国 D.实行“推恩令”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完成了“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A项正确;建立刺史制度是管理地方官员,排除B项;建立郡国是西汉初期,排除C项;实行“推恩令”是分割王国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2年湖北江汉、潜江)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出击匈奴,其中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C项正确;蒙恬是秦朝时期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名将,排除A项;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排除B项;张骞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为沟通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著名外交家,排除D项。故选C项。
能力点一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易错点】
1.(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答案】A
【详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故A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除C项;D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
2.(2022年江西)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A. 废除了郡县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导致了西汉灭亡 D. 削弱了诸侯实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实行了推恩令,梁国被分为十七个侯国就是实行推恩令的结果,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D项正确;朝廷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并没有废除郡县制度和导致西汉灭亡,排除AC项;这种做法是削弱了地方诸侯实力,而非增强了地方势力,排除B项。故选D项。
3.(2022年重庆B卷)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2022年山东滨州)(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 D.北击匈奴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恢复经济的措施,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经济措施,排除B项;北击匈奴是军事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对汉武帝设立的太学的描述:由“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态端正者”充当,太学中出了这些正式弟子外,还有不受名额限制的旁听生,要求较之正式弟子低,由郡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充当。综上可知太学的入学资格主要是
A.要出身于官宦世家 B.只看年龄、相貌和身材
C.对德行的要求 D.对经济条件有严格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太学中分为正式弟子和不受名额限制的旁听生,旁听生的要求比正式弟子低,“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说明太学的入学资格主要是强调德行,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太学生的出身要求,排除A项;“十八以上、仪态端正者”是对正式弟子的要求,旁听生无此要求,只看年龄、相貌和身材的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也没有涉及太学生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山东日照·七年级期末)在陕西省兴平市,有一座西汉的“马踏匈奴”的石刻(下图),它以一匹战马将侵略者践踏在地的寓意手法,来缅怀在抗击匈奴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 的卓越功绩,横线处应填( )
A.蒙恬 B.霍去病 C.张骞 D.司马迁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的“马踏奴”的石刻,是缅怀在抗击匈奴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霍去病 的卓越功绩,B项正确;蒙恬是秦朝将领,排除A项;张骞的贡献是沟通西域,排除C项;司马迁是史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的名称及职能。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秦统一后的什么措施 说出汉武帝在同一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5分)
(3)材料三中的“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反映了西汉初年的什么社会状况 材料四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对“孔子之术”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答案】(1)A.B分别为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军事和监察。(位置可以互换,但职能要与其名称相对应)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统一货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诸子百家还很活跃,各派人物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儒家学说。
(4)“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因此材料一中A、B的名称及职能分别是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军事和监察。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秦统一后的措施之一:统-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同一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其作用是使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依据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反映了西汉初年诸子百家还很活跃,各派人物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的社会状况。据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说。
(4)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能力点二 评价汉武帝
8.(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故B正确;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故A错误;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儒家已经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9.(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最重要的功绩就是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局面,C项正确;创立中央集权是秦始皇的重要功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继位时,西汉已经是统一的国家,汉武帝没有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排除B项;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但这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成果,不是最主要的功绩,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0·海南临高二中初一期末)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表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董仲舒、司马迁、张骞、卫青等人才。故B符合题意;树立皇帝权威、削弱贵族势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2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袭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区、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西域都护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
【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匈奴对西汉构成严重威胁。
(2)影响: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发展与交融;沟通了中外联系,加强了中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原因:根据“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得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根据“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可得出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根据“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可得出匈奴对西汉构成严重威胁。
(2)影响:根据“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区、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得出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得出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发展与交融;根据“还设置西域都护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得出沟通了中外联系,加强了中外交流;根据“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得出对后世影响深远。
素养点一 汉朝把儒家思想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史料实证
1.(2020·广东初三一模)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海昏侯刘贺,汉武帝之孙)墓,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其中有大量黄金制品、10余吨五铢钱、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这可以说明
A.当时江西经济最为发达 B.江西盛产有色金属
C.刘贺未受到推恩令冲击 D.汉代儒学地位较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海昏侯墓中,有孔子的屏风,将孔子绘制在屏风上,出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尊敬,反映出汉代儒学地位较高。D正确;在汉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地区,因此江西经济最发达,结论是错误的,A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有色金属,B错误;材料能够反映出海昏侯的墓陪葬品非常的丰富,但并不能够反映出他是否受到推恩令的冲击,C错误。综上故选D。
素养点二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时空观念
2.(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与西汉初期相比,西汉后期封国的土地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候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故B项正确;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最终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C项;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与题干“封国土地减少”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素养点三 重要历史人物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唯物史观
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136年 公元前 129年 公元前 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