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透镜和视觉(3) 课时 第3课时 共3课时
核心素养 重点: 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 难点: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二)科学思维 应用凸透镜模型解释人眼球的作用。 (三)探究实践 1.尝试用两条特殊光线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2.尝试用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解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态度责任 1.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2.初步形成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学科核心概念(三)3.3声音与光的传播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能解释相关问题,如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形成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引入 眼睛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视力缺陷与矫正 温故而知新 凸透镜成像规律 请你尝试用两条特殊光线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等。 多媒体展示课本P78图2-70 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眼睛,可以看见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这是虹膜。虹膜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就是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的。 课本P79活动 小、较小、瞳孔 请你回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多媒体图片展示眼球的结构 实物展示眼球模型 读图并尝试说说眼睛的结构组成中,哪些结构跟眼球对光的偏折有关。 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功能巩膜虹膜睫状肌视网膜视神经防水、晶状体、 玻璃体、角膜
多媒体展示课本P80图2-73 视觉的形成 眼球中的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信息。 结合感觉的形成学习,尝试说说视觉是怎么在大脑中形成的? 眼睛的工作原理:眼睛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折光系统,折射后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即眼睛观察到物体的过程是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你知道数码相机是如何拍清楚近物和远景的吗? 数码相机镜头有光圈环,可以通过调焦来拍摄近物和远景。 你知道数码相机的调焦改变的是什么吗? 多媒体展示 相机对焦、不合焦、合焦情况图 由于数码相机的镜头(透镜)焦距是固定的,并且数码相机成像屏也是固定不动的。所数码相机是通过调整透镜来改变透镜与成像面的距离,使得拍摄物成像清晰。(并不是同学们通常理解的改变透镜的焦距大小)。 眼睛的调节 眼睛通过调节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的学习,结合图示,尝试说说看近处物体时,眼球是如何调节晶状体,使近物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的? (1)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的学习,结合图示,尝试说说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是如何调节晶状体,使近物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的?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虽然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但我们的视觉仍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太远或太近的物体,我们可能看不太清楚。 介绍 1.近点和远点 (1)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的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是平行光。 (2)近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10厘米~15厘米的地方。 那么,再近一点会出现什么状况? 完成课本P81活动 你有什么发现? 2.盲点 视网膜上存在没有感光细胞的部位,即盲点,当物体的像落到盲点上时,人眼不能看到物体。 多媒体展示课本P82图2-78、图2-80有什么不同之处?结合眼球成像特点,思考并说说近视和远视的形成特点。 教具实物展示近视患者成像特点 多媒体展示课本P82图2-79近视与矫正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列表小结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与矫正。 课本P83活动 1.27 色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就是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课本P83思考与讨论 色盲者不适宜从事美术、纺织、印染、化工等需色觉敏感的工作,不可担任机动车驾驶员,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辨别颜色,易造成事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阅读课本P83 图2-83 爱护眼睛 了解保护眼睛的常见注意事项和方法。 课本P84思考与讨论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平时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课堂反馈性练习 课后作业 1.《科学作业本A》,P28~29。 2.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非常相似。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只露出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眼球前有眼睑,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其他物体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那么,有没有通过改变透镜焦距来使物体成像清晰的高级装置呢?
教后感:(共22张PPT)
透镜和视觉
第3课时
一种结构:眼球的结构
一种感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
一个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眼 睛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眼睑
睫毛
巩膜
泪腺管
瞳孔
虹膜
图2-70 眼睛
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的眼睛,可以看见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这是虹膜。虹膜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线就是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的。
眼 睛
图2-71 观察虹膜和瞳孔
在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
前约10 厘米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位同学的右眼睛(或左眼
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
这位同学眼睛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她)的瞳孔变 填“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 ( 填“较少”或“较多”) 的光进入眼睛。
虹膜可以通过调节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注意:不要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课本P79活动
小
较少
瞳孔
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非常相似。请你回顾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眼 睛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
光屏。数码照相机就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
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
像的原理制成的。
眼 睛
眼 睛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玻璃体由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组成,它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光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里。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可随时调节。
物体的图像投影在视网膜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
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
白色巩膜是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外壳。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图2-72 眼球的结构
读图并尝试说说眼睛的结构组成中,哪些结构跟眼球对光的偏折有关。
眼 睛
眼 睛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结构 功能
巩膜 坚韧的外壳、保护眼球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大小,瞳孔可以控制进光量
睫状肌 调节晶状体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视网膜 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视神经 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大脑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一起组成折光系统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只露出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眼球前有眼睑,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其他物体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眼 睛
眼球中的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信息。
结合感觉的形成学习,尝试说说视觉是怎么在大脑中形成的?
睫状肌
晶状体
角膜
房水
玻璃体
大脑
图2-73 视觉的形成
眼 睛
视 觉 的 形 成
眼睛的工作原理:眼睛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折光系统,折射后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
光线
眼球折光系统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
视觉中枢
眼 睛
你知道数码相机是如何拍清晰近物和远景的吗?
数码相机镜头有光圈环,可以通过调焦来拍摄
近物和远景。
你知道数码相机的调焦改变的是什么吗?
相机对焦情况
相机不合焦情况
相机合焦情况
眼 睛
眼 睛 的 调 节
眼睛通过调节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图2-74 看近处的物体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图2-75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似,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但是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可变的,而人眼“凸透镜”的焦距是可变的,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近 点 和 远 点
(1)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的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是平行光。
(2)近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的近点在离眼睛10厘米~15厘米的地方。
那么,再近一点会出现什么状况?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课本P81活动
将课本放在眼睛前方约30 厘米的地方,看着右边的两条平行黑线。
2. 凝视这两条平行黑线。慢慢将眼睛移近,直至你不能再清楚看到这两条
线为止。请同学用直尺帮你量一下这时你的眼睛与课本之间的距离。
你能清晰看到的最近距离是 厘米。
如果你是戴眼镜的,现在把眼镜摘下,再重复这个实验,你现在能清晰看
到的最近距离是 厘米。
3. 请同学帮你拿着课本,再次凝视这两条平行黑线,把课本慢慢后移,直至这两条线看似变成一条线为止。这时量一下你与课本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这就是你眼睛能清晰看到的最远距离。
如果你是戴眼镜的,现在把它摘下,再重复这个实验。你现在眼睛能清晰看到的最远距离是 厘米。
图2-76 近点和远点
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盲 点
视网膜上存在没有感光细胞的部位,即盲点,当物体的像落到盲点上时,人眼不能看到物体。
课本P81活动
注视下图,可以定出视觉盲点的位置。
图2-77 盲点
把课本放在离眼睛约25 厘米远的地方,闭上左眼,用右眼盯着“+”看,略微调节眼与课本的距离,你将会发现到某个距离时不能看到2,因为这时2 落在盲点上了。如果你现在把课本移得近一些,2 将重新出现而1 将消失。你也可以用你的左眼来检验,但这时你必须把课本倒过来看。
视力缺陷与矫正
图2-78 患近视的人所看见的影像
图2-80 患远视的人所看见的影像
比较课本P82图2-78、图2-80
有什么不同之处?结合眼球
成像特点,思考并说说近视
和远视的形成特点。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
聚焦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视力缺陷与矫正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
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
视力缺陷与矫正
近 视 与 远 视
项目 近视 远视
特点 患近视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患远视的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 原因
矫正 方法
配戴凹透镜可矫
正近视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眼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
视力缺陷与矫正
课本P83活动
1. 观看图2-82,并写出你所看到的数字是 。
2. 与老师核对结果。如果你看到的数字与答案相同,那么你就没患色盲症。
图2-82 辨色卡
27
色 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就是色盲。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红
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之分。
课本P83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色盲者不可以担任机动车驾驶员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色盲者不适宜从事美术、纺织、印染、化
工等需色觉敏感的工作,不可担任机动车
驾驶员,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辨别颜色,易
造成事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
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
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
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
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课本P84思考与讨论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你还想到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平时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课堂反馈性练习
例 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厘米),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A
课 后 练 习
1.《科学作业本A》,P28~29。
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