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Python程序——认识变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Python的变量概念,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习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解决变量赋值的问题的意识。(信息意识) 3、在问题情境中,逐步分解银行求总额的过程,探索利用变量的命名规则和赋值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问题。(计算思维) 4、通过实践,体验Python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体验知识服务社会,感受Python对生活的影响与价值。(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变量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python中变量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掌握变量的赋值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20s) 师讲述:同学们,在葫芦娃长大的过程中,什么东西一直在变化呢?没错,是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变化。像这样不断变化的量,我们叫它变量。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变量。如:①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②出租车的费用随行驶的路程而变化③某条河流一天中时刻变化着的水位。④每一天某省新增本土病例的数量。 生观看视频。 师生互动(迁移应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变量呢? 举例:太阳辐射和日晷指针的影子。 师讲述:今天我们来认识Python家族的新成员——变量。 根据动画引入变量的概念;举出生活中的变量,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提高学生学习Python的兴趣。
新课讲授 (2min) 师讲述:Python中的变量是做什么的呢?原来它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地方”,它可以存储各种数据。就如一个水杯,能够存放各种不同的饮料。又如一个盒子,能够存放各种不同的东西。 师生互动:以下哪张图片最不像“变量”? 师演示:在Python中,我们怎么实现将“可乐”放入“水杯”(Cup),“苹果”放入“盒子”(Box)的过程呢?同学们请看。 讲授基本概念,让学生感知变量。 再次巩固知识点。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使学生能够进行变量的赋值操作。
巩固提升(30s) 师讲述:以上过程在Python中称为变量赋值。电脑问我们喜欢哪个明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同学们将你喜欢的明星名字利用input()函数赋值给变量name告诉电脑,并通过电脑屏幕打印出来。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变量赋值的掌握情况。
知识拓展 (2min) 生:老师,为什么在我执行代码后,IDLE交互界面显示有错误呢? 师讲述:仔细看,IDLE显示的是SyntaxError,说明是变量名的命名有问题。这是由于变量名命名不规范造成的。Python编程语言对变量名有严格规定。 变量名只能由字母、数字、下划线“_”组成。 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包含空格; 区分大小写,变量Apple和变量apple是不同的。 师生互动:学习了Python对变量的规定后,咱们来分辨真假变量名便轻而易举啦,下面有“假”的变量名,你能在20秒内找出它来吗? My_name my name myname my2name _myname my%name my+name 师讲述: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 巩固变量的命名知识点。
知识迁移,总结 (10s)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变量,懒羊羊想知道目前他在银行总共多少资产。已知一年定期利率是1.35%,两年定期利率是2.25%,三年定期利率是2.75%,懒羊羊连续存了两年定期,本金为整数。请同学们在预习if分支结构后,尝试结合input()函数和变量赋值为懒羊羊计算。如遇困难,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解惑。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思维导图演示视频)。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信息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变化,面对这些“变量”,守住本心,保护好自己。 突出重点,用思维导图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可视化变量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面对信息科技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