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12:55:10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高二月考测试卷
生物
班级:
姓名:
谁考证号:
(本试卷共8页,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芳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外界环境瞬息万变,而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系
统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②血浆相比组织液和淋巴液,蛋白质含量更高,比如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
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功能
④激素和抗体都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⑤在寒冷环境中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


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右图所
+++世十+++
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一十十十一一一一
A.此刻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个十
B.兴奋传导到②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能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
刺激
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
注:CRH一一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滋素
ACTH—一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
神经系统
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递质下丘脑垂体人C肾上一肾上腺精
皮质激素
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索等均可升高血糖
C.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样可以重复使用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生物试题卷第1页共8页2023 年 3 月高二月考测试卷
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错: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②错: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
中,不属于内环境。③对。 ④错:抗体和特定的抗原结合,不作用于靶细胞。⑤对。
2.【答案】A
【解析】A、由于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③→④,则①处由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为 K+外流,②处为静息电位→动作
电位,为 Na+内流,且均为协助扩散。B、C 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
梢,即向右传导,故 BC 错;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当兴奋传到④时,由于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
生偏转。D错。
3.【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与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故 C错。
4.【答案】B
【解析】初次免疫记忆 T细胞直接来源于细胞毒性 T细胞,故 B错。
5.【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B所在的曲线比 C、D所在的曲线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故 A、B依次对应的是根的近地
侧和远地侧,故 A错;若茎的近地侧浓度为 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f~2f,其促进作用较近地侧强,故 B 错;
图 3中“?”处理相当于空白对照,故 C对;根据图 3分析,IAA和 GA3两种激素作用是协同。
6.【答案】C
【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 m点稳定下
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 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 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
降,然后在 p点稳定。
【解析】A、当蝗虫种群数量超过 P 点时,在农田中适量投放鸡鸭,蝗虫的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
下降,最终稳定在 p点,A正确;B、m点之前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增加,逐渐在 m点稳定下来,B
正确;C、当蝗虫种群数量介于 m~n 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
定在 m 点,C错误;D、当蝗虫种群数量介于 n~p点之间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当
种群数量超过 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 p点,D正确。
7.【答案】A
【分析】1、据图甲分析,被捕食者数量在 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 K 值为 N2,捕食者数量在 P2处上下波动,
所以捕食者 K 值为 P2;当被捕食者的数量上升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充足,其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捕食者数量
增加后,对被捕食者的捕食量增加,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会下降,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种群数量保持平衡
说明生态系统存在反馈调节。2、根据图乙判断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从变化趋势看,
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的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解析】A、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
因此图甲中 N和图乙中 H为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A正确;B、甲图中①区域表示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
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 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 b,③
区域表示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 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
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 d,B 错误;C、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被
捕食者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被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被捕食者数量上升到某一
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被捕食者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则被捕食者用 N表示,捕食者用 P
表示。且被捕食者数量在 N2处上下波动,所以被捕食者 K值为 N2,捕食者数量在 P2处上下波动,所以捕食者 K
值为 P2,C错误;D、甲图模型是对种群的数量进行的统计,描绘曲线反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属于数学模型,
D错误。
8.【答案】C
【解析】A、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
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A 正确;B、保护
生物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正确;C、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多级
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非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可实现能
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
9.【答案】A
【解析】酸剁椒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A错误;剁椒是鲜辣椒的发酵产物,食用更容易消化吸收,B正确;用熟油浸没剁椒可隔绝空气,延长保存时间,
C正确;盐的作用可以调节酸剁椒的风味,也能抑制其他杂菌的增殖,D正确。
10.【答案】A
【解析】肉汤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为 EHEC 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A正确;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观察统计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统计
值比活菌数低,B错误;在血平板上进行菌体分离、计数,使用的接种方法可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法不能
用于计数,C错误;在分离和计数之前为了避免其他细菌的干扰,不需要对所取样品进行选择培养,因为在培养
基中加入了血液,根据透明圈的出现即可判断该大肠杆菌的数量情况,D错误。
11.【答案】D
【解析】在卵母细胞的获取前,需要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从输卵管中获取卵母细胞,A 正确;目前动物细
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B正确;对采集到的精子要先经过获能处理,才能用于体外
受精,C正确;受精的标志是卵子外层透明带出现 2个极体,但是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D错误。
12.【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卵裂期胚胎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减小,细胞数目不断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A
错误;胚胎分割时,应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B正确;胚胎干细胞通常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并且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正确;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高等哺乳动物胚胎
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正确。
13.【答案】AC
【解析】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是胸腺,故 A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把抗原传递给 T细胞以及 T细
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需要相关细胞把抗原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因此均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正确;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PD-L1分子对 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T细胞
可能会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攻击,不属于免疫缺陷病的范畴,C错误;PD-L1 抑制剂作用于癌细胞上的 PD-L1,
使癌细胞不能抑制 T 细胞对它的杀伤作用,达到清除癌细胞的目的,另一方面,PD-1/PD-L1 抑制剂能分别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以及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 PD-LI结合,导致 T细胞的活性未能被适当抑制,过度激活机体免疫
系统导致 T细胞会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攻击,而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不良反应,D正确。
14.【答案】ABD
【分析】1.碳循环:①碳(C)在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中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②碳(C)在生
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③大气中的 CO2被生产者固定的方式除了光合作用(这是主要的),还包括化
能合成作用等。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有
机物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同化)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
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链交织而成的)
食物网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形成的。相邻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级同化的能量/上一级
同化的能量×100%。
【解析】A、碳(C)在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中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图 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
境的途径是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 错误;B、图 2 中 A 表示兔的
同化量,C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C、兔数量增多,则狼的数量也增多,从而抑制兔数量,兔数量增
多后通过调节使其数量减少,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D、无节制的滥砍滥伐时消费者的数量和生产者数量的平衡
被破坏了,该生态系统逐渐退化,此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 CO2量比生物群落排出的 CO2量少,D错误。
15.【答案】AD
【解析】液体培养基只是用作细菌的快速大量繁殖,如果需要形成菌落,那么应该接种在固定培养基上,因此野
生型菌液的培养皿中不会出现菌落,A错误;紫外线照射可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基因突变,为可遗传变异,B
正确;图甲平板上有 A、B两种菌落,乙平板上只有 A菌落,据此推测 A菌落可能是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B
菌落是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乙培养基中可能缺少精氨酸,C 正确;乙中的菌落是在甲的基础上采用影
印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由图可知,菌落 A是野生型菌种,菌落 B为精氨酸依赖型菌株,可作为鸟氨酸发酵
生物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的优良菌种,D错误。
16.【答案】BCD
【解析】过程①是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 正确;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
程,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叶绿体作为初步筛选的标志,还需要鉴定是否具有抗黑腐病特性来确定融合细胞,B错误;
过程③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杂种幼苗,
一般需要经过由无菌到有菌的炼苗过程才能用于生产实践,D错误。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7.(12分)
(1)神经递质 由正电荷变为负电荷 肠道菌群数量减少,血清素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人的情绪(2分)
(2)交感神经
(3)该药物可能和酶特异性结合,从而不会将血清素水解(符合题目意思即可)(2分)
(4)Ca2+通道打开,Ca2+内流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另
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答出两点即可)(2分)
(5)①阿卡波糖 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8.(12分)
(1)①拟南芥品种和处理方式(2分) ②突变体 低
(2)①相抗衡(2分) ②突变体(2分) GA含量低,ABA含量高(2分)
(3)
(2分,画错或没画全不给分)
【解析】
(1)①由图甲可知,自变量是拟南芥品种和处理方式;②经盐处理和干旱处理后,突变体拟南芥的存活率更高,
突变体 GA含量较低,由此可知,GA含量低更有利于拟南芥在逆境中生长发育。
(2)①据题意成熟种子中高含量的 ABA使种子休眠;萌发的种子释放大量 GA会降解 ABA,同时能抑制 ABA
的作用,促进种子萌发,所以 GA和 ABA在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中的作用相抗衡。②由图乙可知,野生型
拟南芥对 ABA的敏感性低于突变型拟南芥,突变体拟南芥中 GA含量较低,ABA含量高。
(3)结合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中,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激素的产生和
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盐碱、干旱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9.(12分)
(1) 种间竞争 物理
(2)化感物质对羊草幼苗根的生长,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对克氏针茅幼
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2分)
(3)热能 7.15×108 18.4
(4)自我调节 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轮牧、草畜平衡(合理确定载畜量)、草原生态补偿、野生优良乡土草
种繁育(2分,言之有理即可)
(5)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分析】1、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
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解析】
(1)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均为植物,根据“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后,冷蒿种群不断扩增,
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说明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争夺资源,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绿色是一种颜色,属于
物理信息。
生物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2)由图 1 可知,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克氏针茅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羊草的抑制率在低浓度时为负数即
促进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幅度越来越小直到开始抑制生长,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即化感物质对羊
草幼苗根的生长,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
制作用。
(3)图 2中,m2是由各营养级释放到外界环境的能量,表示的能量形式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据表分析,草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0+19.0+45.5) ×107=7.15×108 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鹰同化
的总能量÷鼠同化的总能量=(3.5×107) ÷ (19.0×107)≈18.4%。
(4)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
调节能力。若要让该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轮牧、草畜平衡(合理确定载
畜量)、草原生态补偿、野生优良乡土草种繁育。
(5)十几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管理草原,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既
逐步恢复了草原的生态功能,又稳步提升了草原的生产能力,这体现的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在于帮助
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12分)
(1)之后 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2分)
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发酵瓶中,会将葡萄酒中的乙醇变为醋酸(2分)
(2)稀释涂布平板 梯度稀释 偏低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2分)
此同学的结果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若计算平均值会导致结果可信度低
(2分)
21.(12分)
(1)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任写两种)(2分)
(2)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 B淋巴细胞
(3)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任写两种)(2分) 动物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 pH
(4)部分融合细胞丢失了与抗体合成有关的染色体;不同的多肽链组合可以形成的抗体类型较多(答到一点即
可)(2分)
生物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