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大气压强 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的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C.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准确测量大气压的数值
D.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方有大气压
2.又到了轻松而愉快的周末,家住成都的小新同学起床洗漱后,吃着糕点,喝着牛奶,推窗远望,眼前是城区与雪山同框的一幅美丽画卷。对于小新生活场景(如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塑料吸盘挂钩靠分子引力贴在墙壁上
B.乙图中,吸管一端做成斜切口是为了增大压力
C.丙图中,使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丁图中,远处雪山山顶的大气压比成都城区高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再向水银槽内注入一些水银,那么玻璃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h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无法判断
4.课本中“冷水浇铁皮罐”实验拿一空铁皮罐,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罐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皮罐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皮罐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铁桶变扁与力无关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5.如图所示:用塑料吸管可以把杯中的牛奶“吸”到嘴里,关于其蕴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嘴吸气,气吸牛奶
B.嘴对塑料管中的牛奶具有吸引力
C.嘴吸气后,塑料管内的空气压强比大气压强要大
D.嘴吸气后,塑料管内的空气压强比大气压强要小
6.某同学用嘴靠近小瓶瓶口吸一口气,空瓶就“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唾液把瓶粘住了 B.瓶内气压变小了 C.瓶外气压减小了 D.瓶子重力减小了
7.茶壶盖上开一个孔作用是( )
A.好系绳子,防止打碎
B.让外面空气流进,不至于壶内空气压强减小使水流不出来
C.让热所冒出来,便于热茶冷却
D.让外面的空气流进,可保证茶水的新鲜
8.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气,水沿管上升到点,点与瓶内水面高度差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
B.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会变小,会增大
C.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测出当地当时的大气压是
D.将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变高
9.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未装满水的塑料瓶倒放在盆景中,如图所示,瓶口和瓶颈都被水浸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盆景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气体压强变大
B.几天时间后只要瓶中还有水,盆景中的水位高度不变
C.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的原因是大气压
D.最开始盆景中水位慢慢下降,但瓶口还没有露出水面时,瓶内气压不变
10.煤气管道包括户外管道和户内管道两部分,二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图A),工人师傅给每家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检测一下管道是否漏气,做法是:关闭开关,用力向用户管道口吹气;迅速将图B的装有水的透明U形管的一端与用户管道口相连接,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图C);观察U形管液面的变化判断是否漏气,则( )
A.如果图C中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表明户内管道不漏气
B.如果图C中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表明户内管道不漏气
C.如果图C中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表明户内管道漏气
D.如果图C中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表明户内管道不漏气
二、填空题
11.甲、乙、丙三人同时用托里拆利实验在同一教室中测大气压,测得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分别为74.5 cm、75.2 cm、76.0 cm.他们做实验时,一人管中进了空气,另一人测量水银柱高度时没有把管竖直放好,只有一人测量是正确的,则当时教室中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cm水银柱.
12.打乒乓球时,乒乓球离开球拍后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具有___,如果乒乓球压瘪了,将它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能恢复原形,是因为球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3.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海拔每升高12米,大气压变化1毫米汞柱.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 ____ (填“降低”、“不变”或“升高”)。若海平面处的大气压为p0,则海拔为h(h<2000m)处的大气压px= ________ 。(只写解析式,不要求带单位)
14.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负压救护车救治和转运感染者,“负压”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______外界气压,使新鲜空气流入车内,而车内被污染的空气通过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护人员与病人交叉感染。救护车疾驰而过,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______的。
15.如图乙所示,U形管内有一质量不变的液柱静止不动,其开口一端连通大气,一端连抽气筒,抽气筒抽出管内一些空气后不再抽气,液柱静止(如图丙所示,不考虑摩擦)。
(1)若大气压1.0105Pa,液柱上、下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都为2.010-5m2,则: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为______N。
(2)用“●”表示图乙中的液柱,在图丁中画出它在竖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图。______此时,管内液柱上方气压______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图乙中管内气压p1______图丙中管内气压p2(选填“<”“ =”“ > ”)。
三、实验题
16.进行测定大气压强时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科学家______通过此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值;
(2)现将玻璃管向上缓缓提起,且玻璃管口未离开水银液面,在这一过程中,水银柱内外液面高度差值将______。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高很多的山顶,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银柱内外液面高度差值将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______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______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17.小明利用V=2mL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强值。
(1)图甲,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向右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9N。然后利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长度L=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P约________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原因,其中不可能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
(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向左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_______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实验室还有10mL注射器,其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cm2。小明认为不能采用10mL注射器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其理由是____。
四、简答题
18.蒸粽子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粽子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甲.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熄火一会儿,发现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如图乙.
(1) 锅盖内表而为什么有许多小水珠?
(2) 锅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入”碗内?
答案:
1.A 2.C 3.A 4.D 5.D 6.B 7.B 8.B 9.D 10.A 11.75.2
12. 惯性 变大 13. 降低 14. 小于 运动 15. 2 小于 =
16. 托里拆利 不变 变小 不会 不会 17. 9.8×104 C 大气压力较大或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8..(1)锅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2)熄火后,碗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