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27 23: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9章 压强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D.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强一定越大
2、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二指禅”绝活令人称奇。表演时,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这时两手指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 3×102 Pa B. 3×104 Pa C. 3×106 Pa D. 3×108 Pa
3、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的锥形瓶内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5 N,现在将一个重为G1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6 N,再将一个重为G2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7 N。木块与锥形瓶始终不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  )
A.G2>G1>1 N B.G1>G2>1 N
C.G1<G2<1 N D.G2=G1=1 N
4、如图所示为玻璃厂搬运平板玻璃时使用的真空吸盘起重机的示意图,起重机上有若干个相同的真空吸盘,下列关于真空吸盘起重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盘起重机在使用时必须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B.当玻璃板静止在空中时,其所受重力等于吸盘对它的压力
C.若要吊起更重的玻璃板,则应增加吸盘个数
D.吸盘起重机不可以搬运表面粗糙的木板
5、公共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轮胎上有花纹﹣﹣用来减小摩擦
B、使用的IC收费卡﹣﹣利用了超声波原理
C、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4:2:1,若砖平放时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p2等于( )
A.1:8 B.3:4 C.1:4 D.1:2
7、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中铅笔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实验中用到转换法这种研究方法
C.图甲、图乙的方法都合理
D.用图甲的方法还能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
8、如图所示,一支试管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液体,甲为竖直
放置,乙为倾斜放置,两种放置情况下,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的大小关系应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 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0、下列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
C、丙图潜艇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改变其重力,实现沉与浮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11、下列图中的各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层层叠”是把相同的木块(如图甲所示)叠放在一起(如图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1,压强为p1。某次游戏时抽取“O”木块叠放在顶端的右边(如图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  )
A.F1>F2 B.F1p2 D.p113、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管竖直放
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则两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的大小关系应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
A.受浮力的作用 B.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15、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如图)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用20 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为50 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N.
17、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开口容器(足够高),各盛有20 cm 深的水,A、B 之间用带阀门K的细导管连接,初始时阀门K关闭,此时水对 A、B两容器底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若将阀门K打开,待水不流动时,水对 A、B两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______(选填“>”“<”或“=”)pB且pA∶pB=____________。
18、大型平板玻璃在生产厂家往往用真空吸盘吊车吊运转送。若水平转送一块长2 m、宽2 m、厚10 mm,密度为2.5×103kg/m3的冷凝玻璃板,且当时大气压为1.0×105Pa,则吸盘的面积至少是_________m2。(g取10 N/kg)
19、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要进行风洞实验,用来搜集分析有关数据.在江苏省科学宫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所示.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当迎面吹向飞机的风速达到20 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托盘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原因是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此时飞机模型受到的升力为________N.
20、近年来,镇江市民热衷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某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 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 m2,g=10 N/kg,则车对地面的压强p= Pa。轮胎上布满花纹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的,刹车时人由于 会向前倾。
21、一头重为6×104 N的大象,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若大象抬起一条腿时,此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
*22、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他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g=10 N/kg)作用点为人的_________。双脚站在水平地面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压力的作用点为脚与地面的接触处的________。
23、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_________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三、作图题。
24、如图所示的连通器,现向连通器内缓慢倒入水且直到有水溢出为止,待水静止后,请画出连通器内水面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5、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小明同学在学习流体压强知识时做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和分析。请你帮助他补全下面的内容。
(1)如图(1)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相互靠拢。此实验现象初步说明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
(2)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2),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
(3)小明又找了如下一些生活情景,其中能用上述实验规律进行解释的是______ 。
A.火车与站台之间有黄色的安全线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通过拍打衣服清除它上面的灰尘.
五、计算题。
27、.“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的竖直高度为0.5 m,最短的木板的竖直高度为0.2 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 m2。(桶的厚度不计,g取10 N/kg)
(1)若空桶的质量为2 kg,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
(2)当桶装足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Pa
(3)当桶装足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少N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八年级下册第9章 压强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9章 压强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成正比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D.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强一定越大
【答案】C
2、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二指禅”绝活令人称奇。表演时,人体倒立,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这时两手指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 3×102 Pa B. 3×104 Pa C. 3×106 Pa D. 3×108 Pa
【答案】C
3、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的锥形瓶内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5 N,现在将一个重为G1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6 N,再将一个重为G2的木块放入瓶中,水对瓶底的压力变为7 N。木块与锥形瓶始终不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  )
A.G2>G1>1 N B.G1>G2>1 N
C.G1<G2<1 N D.G2=G1=1 N
【答案】A
4、如图为玻璃厂搬运平板玻璃时使用的真空吸盘起重机的示意图,起重机上有若干个相同的真空吸盘,下列关于真空吸盘起重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盘起重机在使用时必须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B.当玻璃板静止在空中时,其所受重力等于吸盘对它的压力
C.若要吊起更重的玻璃板,则应增加吸盘个数
D.吸盘起重机不可以搬运表面粗糙的木板
【答案】B
5、公共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轮胎上有花纹﹣﹣用来减小摩擦
B、使用的IC收费卡﹣﹣利用了超声波原理
C、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D
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4:2:1,若砖平放时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p1:p2等于( )
A.1:8 B.3:4 C.1:4 D.1:2
【答案】D
7、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中铅笔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实验中用到转换法这种研究方法
C.图甲、图乙的方法都合理
D.用图甲的方法还能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
【答案】C
8、如图所示,一支试管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液体,甲为竖直
放置,乙为倾斜放置,两种放置情况下,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的大小关系应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9、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 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答案】B
10、下列是同学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圆珠笔芯制作的密度计,铜笔头向下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B、乙图是制作的水气压计,试管口的塞子要多打孔与大气相通
C、丙图潜艇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改变其重力,实现沉与浮
D、丁图是一个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它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答案】B
11、下列图中的各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2、“层层叠”是把相同的木块(如图甲所示)叠放在一起(如图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1,压强为p1。某次游戏时抽取“O”木块叠放在顶端的右边(如图丙所示),此时“层层叠”对水平地面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  )
A.F1>F2 B.F1p2 D.p1【答案】D
13、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管竖直放
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则两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
的大小关系应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14、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
A.受浮力的作用 B.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答案】B 
15、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如图)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C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用20 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为50 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N.
【答案】20 N
17、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开口容器(足够高),各盛有20 cm 深的水,A、B 之间用带阀门K的细导管连接,初始时阀门K关闭,此时水对 A、B两容器底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若将阀门K打开,待水不流动时,水对 A、B两容器底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______(选填“>”“<”或“=”)pB且pA∶pB=____________。
【答案】1∶1 < 9∶11
18、大型平板玻璃在生产厂家往往用真空吸盘吊车吊运转送。若水平转送一块长2 m、宽2 m、厚10 mm,密度为2.5×103kg/m3的冷凝玻璃板,且当时大气压为1.0×105Pa,则吸盘的面积至少是_________m2。(g取10 N/kg)
【答案】0.01 
19、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要进行风洞实验,用来搜集分析有关数据.在江苏省科学宫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所示.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当迎面吹向飞机的风速达到20 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托盘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原因是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此时飞机模型受到的升力为________N.
【答案】小 8
20、近年来,镇江市民热衷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某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 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 m2,g=10 N/kg,则车对地面的压强p= Pa。轮胎上布满花纹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的,刹车时人由于 会向前倾。
【答案】2.5X105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惯性
21、一头重为6×104 N的大象,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若大象抬起一条腿时,此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
【答案】6×104 N; 6×104 N
*22、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他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g=10 N/kg)作用点为人的_________。双脚站在水平地面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压力的作用点为脚与地面的接触处的________。
【答案】500N;中心;500N;接触点
23、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_________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答案】1.96×104 变大 上窄下宽
三、作图题。
24、如图所示的连通器,现向连通器内缓慢倒入水且直到有水溢出为止,待水静止后,请画出连通器内水面的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5、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高度差 (2)B (3)相等 (4)变大
26、小明同学在学习流体压强知识时做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和分析。请你帮助他补全下面的内容。
(1)如图(1)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相互靠拢。此实验现象初步说明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
(2)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2),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
(3)小明又找了如下一些生活情景,其中能用上述实验规律进行解释的是______ 。
A.火车与站台之间有黄色的安全线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通过拍打衣服清除它上面的灰尘.
【答案】小;变小;A
五、计算题。
27、.“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的竖直高度为0.5 m,最短的木板的竖直高度为0.2 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 m2。(桶的厚度不计,g取10 N/kg)
(1)若空桶的质量为2 kg,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
(2)当桶装足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Pa
(3)当桶装足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少N
【答案】 (1)500 Pa (2)2 000 Pa (3)80 N
【解析】(1)F1=G=mg=2 kg×10 N/kg=20 N
p1===500 Pa
(2)p2=ρgh=1.0×103 kg/m3×10 N/kg×0.2 m=2 000 Pa
(3)F2= p2S=2 000 Pa×4×10-2 m2=8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