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选择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选择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13: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26分)
1.关于白酒、啤酒和果酒的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发酵初期需要提供一定的氧气
B.白酒、啤酒和果酒酿制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
C.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所需的酶既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也存在于线粒体
D.生产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原材料不同,但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都是酵母菌
2.纤维素分解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浓度的检测实验中,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
A.加入葡萄糖还是纤维素、纤维素酶的浓度
B.加入葡萄糖还是纤维素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纤维素、纤维素酶的浓度
3.用普通小麦(为六倍体)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六个染色体组
4.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 X 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消毒处理
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C.步骤②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各划线区均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③划线结束后在培养皿盖上做好标注
5.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
B.果酒发酵时,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
C.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
D.果醋发酵时,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6.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切取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具有抗病毒能力
B.组织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D.以一株植物的叶片或花药为外植体培育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7.“踏浆发酵酿酒法"是唐朝的一种主流红酒酿造工艺。踏浆发酵即是碾碎葡萄,用葡萄汁单纯发酵。已知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葡萄酒酿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先密封后通气
B.酒精生成过程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丙酮酸中的化学能
C.“踏浆”有利于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与葡萄汁液充分混合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生成了酒精
8.下列关于动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细胞株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其中每个细胞的遗传性状各有特点
C.从单个细胞开始繁衍形成的一个新细胞群,细胞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
D.动物血清、滋养细胞、胰岛素、蔗糖、CO2培养箱等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9.如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形成的细胞c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D.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0.如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技术应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若细胞膜表面只有红色荧光,则融合的原生质体至少由两个番茄细胞形成
C.③过程为脱分化,过程中杂种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D.当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时,主要诱导根原基的形成
11.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操作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B.步骤②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
C.步骤③到④的分瓶操作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
D.步骤④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转化
12.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发生融合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利用特定抗原再次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3.如图表示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过程需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
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
D.④过程是再分化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
14.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碳酸钙的存在而呈乳白色,且乳酸能分解培养基中碳酸钙。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材料进行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鉴别乳酸菌
B.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加入锥形瓶后要进行灭菌处理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D.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应挑选出不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15.花粉植株是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橘(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均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培养基中含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
C.图中获得的花粉植株高度不育,表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单倍体植株根尖细胞有18条染色体
16.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过程①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C.经过程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D.过程③需使用固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
17.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可通过调控自身的基因表达来逃避靶向药物的攻击。细胞膜上过度表达CLDN6基因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成瘤性。CLDN6(蛋白)可诱导某些转录调节因子进入细胞核,进而激活下游相关信号转导通路。CLDN6基因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的成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B.大多数正常组织中CLDN6基因发生突变,故而不表达
C.可制备针对CLDN6的单克隆抗体携带药物靶向杀伤肿瘤细胞
D.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是促进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18.青蒿素主要用于恶性疟疾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为了快速检测青蒿素,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青蒿素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⑤若在体内进行则操作更简单
B.过程③常使用选择培养基,过程④常使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C.若细胞乙均由细胞两两融合而成,则细胞乙、丙、丁的染色体组数一定相同
D.骨髓瘤细胞通常是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的,其表面糖蛋白减少,培养时失去接触抑制
三、非选择题
19.(8分)淀粉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最早,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某研究人员对所取土样进行产淀粉酶的细菌的分离操作(A组)和计数操作(B组),过程如图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___(填操作),步骤④所用培养基的碳源是________;步骤⑤⑧接种时需设置未接种培养基做对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⑦中,将1 mL菌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经过步骤⑧各在3个平板上接种(每个平板的接种量为0.1 mL),经适当培养后,2组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和2、7、5。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___________个。
(3)图Ⅱ所用的接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活菌进行计数;甲、乙、丙为划线的三个区域,为正确完成整个接种过程,接种环至少进行______次灼烧灭菌。
20.(11分)如图甲、乙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_____诱导下完成,④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克隆羊的性状全部像白面绵羊吗?______。原因_________。
(5)克隆羊培育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胚胎干细胞必须从胚胎中获取,但这涉及伦理问题,因而限制了它在医学上的应用。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因为诱导过程无须破坏胚胎,而且iPS细胞可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因此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下图为iPS细胞的获得及用其培育不同种细胞的示意图(c Myc、Klf4、So2和Oct 3/4等基因与细胞的脱分化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这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成纤维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培养iPS细胞的过程中,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定期更换培养液。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程③④为iPS细胞提供的条件不同,分化得到的细胞不同,可知细胞分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若iPS细胞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的诱导,再将其分化出的细胞移入患者体内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 “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了原生质体融合和________________技术,后一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步骤所示用_____________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3)②过程的诱导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_______法等;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_融合法、______________融合法。
(4)若要培育脱毒苗,一般选取_____作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项技术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9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污水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微生物降解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筛选出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
成分 MgSO4 蛋白质 X物质 水 琼脂
用量 5 g 10 g 7 g 1 000 mL 20 g
(2)若将100 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 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__________个,该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通过该方法测量的菌落数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用于鉴别PVA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 试卷第8页,共8页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C 2.C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发酵产生纤维素酶浓度的检测实验思路:将等量的滤纸分别放入等量的蒸馏水中,至少设置2组→向一组添加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另一组作为对照添加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相同的一段时间→检测葡萄糖的含量。由此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向反应物中添加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含有纤维素酶)还是蒸馏水,因变量为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葡萄糖的浓度越大,说明淀粉分解越快,发酵液纤维素酶的浓度越大;不含葡萄糖,说明没有纤维素酶。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3.B【详解】由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B正确。
4.A【详解】A、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要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B、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C、各划线区不一定都出现单个菌落,C错误;D、步骤③划线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而不是在皿盖上做标注,D错误。
5.A【详解】A、酒精发酵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影响酒精发酵,A正确;B、果酒发酵时,发酵液中的葡萄糖不断被消耗,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减少,B错误;C、若以酒精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酒精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醋酸和水,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若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与果酒发酵时相当,C错误;D、重铬酸钾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测定醋酸含量,D错误。
6.C【详解】A、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马铃薯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A错误;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该避光处理,B错误;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C正确;
D、植物的叶片细胞是体细胞,花药包括花药壁和花粉,花药壁细胞与体细胞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的植株的遗传物质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7.答案:C 解析:A、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A错误;B、酒精生成过程只在第一阶段能合成ATP,故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中的化学能,B错误;C、踏浆发酵即是碾碎葡萄,有利于酵母菌与葡萄汁液充分混合,充分发酵,C正确;D、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只能检测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
8.C 【详解】A、动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
B、细胞株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系,其中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未改变,B错误;
C、从单个细胞开始繁衍形成的一个新细胞群,细胞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C正确;
D、蔗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不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D错误。
9.D解析:甲过程形成的细胞c内的染色体数应该是细胞a和细胞b的染色体数之和,A错误;乙方式射线处理后会产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点,故不能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B错误;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是再分化过程,该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C错误;丙方式是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10.D 11.C 12.D 13.B
14.ABC 【详解】A、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鉴别和分离,A正确;
B、微生物培养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加入锥形瓶后一般还要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有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D错误。
15.ABCD 【详解】A、过程①取花粉粒的过程和②脱分化过程不存在细胞分化过程,A错误;B、该培养基为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其上应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而非生长激素),B错误;C、图中花粉粒离体培养可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D、四季柑橘单倍体植株是由花粉发育而来,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故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其染色体数为9条,D错误。
16.BC 【详解】A、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发育成个体为标志,而图中并没有形成完整植物体,A错误;B、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而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因此该过程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B正确;C、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经该过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C正确;D、过程③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D错误。
17.ABD 【详解】A、肿瘤细胞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A错误;
B、正常组织中的CLDN6基因不表达,属于正常表达调控,不一定是发生突变,B错误;
C、由题干“细胞膜上过度表达CLDN6基因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可知,可制备针对CLDN6的单克隆抗体携带药物靶向杀伤肿瘤细胞,C正确;
D、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中,转录调节因子进入细胞核,促进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D错误。
18.ABC
19.(1)灭菌 淀粉 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5.8×106 (3)不能 4
20. 动物细胞培养 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激)
不需特定的培养基,不需严格的外界环境条件 特异性 不是 卵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 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1.(1)蛋白质 不能 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失活变性 (2)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避免了免疫排斥问题 (4)解决不育问题
22.(1)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离心 聚乙二醇(PEG) 高Ca2+—高pH
(4)茎尖(分生区) 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5)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3.(1)聚乙烯醇(或PVA) 
(2)1.6×109 稀释涂布平板法 偏小
(3)碘  用含相同PVA浓度的上述培养基来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白色透明斑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PVA能力的大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