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13: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塔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
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概念指代的范围与“内环境”最相近的是
A.组织间隙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体液
2.图1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体液;图2表示四种体液之间的关系,c表示细胞内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 (
图1
)
A.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淋巴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B.与①③相比,②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图2中,a表示血浆,b表示淋巴液
D.①②③④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
3.下列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物质是
A.CO2、血浆蛋白、尿素、神经递质 B.呼吸酶、抗体、胰岛素、H2CO3
C.脂肪酸、胰蛋白酶、葡萄糖、H+ D.H2O、性激素受体、组织胺、乳酸
4.下列关于细胞及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C.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
D.细胞呼吸产物CO2经内环境排出体外,组织液中CO2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液
5.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疱形成的原理是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所致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是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6.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的人常吃咸鱼、碱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B.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C.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7.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脊髓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
②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都能够接受信息并能传导信息
③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④轴突和树突末端均有细小分支,遍布人体全身
⑤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⑥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8.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接力项目上获得中国队首金。比赛中运动员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员听到发令,做出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B.完成动作需要大脑发出动作指令,再通过脊髓传到效应器
C.弯道处快速滑行时,运动员需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比赛时,运动员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副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
9.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下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⑥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肌肉组成
B.图中所示的右侧下肢的反射弧是由3个神经元组成的
C.由题意可知,该病人结构①②③是完好的,受损的具体部位可能是④或⑤
D.若传出神经的后段和效应器是完好的,则刺激传出神经的后段会引起效应器的反射活动
10.下图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区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缩手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
B.图中B区Na+的内流使膜外的Na+浓度小于膜内的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D.B为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
11.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C.信号传递只能由b→a单向传递
D.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12.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2) 。下列有关反应1和反应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1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B.在反应1和反应2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反应1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
D.反应1和反应2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
13.如图是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的持续内流
B.动作电位发生时,膜两侧的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14.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不偏转,乙指针也不偏转
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两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1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的5-羟色胺(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中的含量比较高,缺乏该物质会使人出现抑郁症状。氟西汀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抗抑郁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5-羟色胺的释放和扩散均需要消耗ATP
B.5-羟色胺发挥作用后可被再摄取进入突触小体
C.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Na+通透性增强
D.氟西汀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来抗抑郁
16.斯他林等人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只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只狗,后者出现胰液分泌增加,同时血压骤然下降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滤液注射给另一只狗的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D.该实验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17.胰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下列关于胰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胰岛素将无法释放,最终导致胰岛分泌功能下降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相反,注射胰高血糖素,将导致胰岛素含量随即下降
D.直接研磨胰腺,难以从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可能是因为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18.关于人的大脑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的表层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C.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有关
19.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中①、②代表激素,X、Y代表相应的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激素①、②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结构Y分泌激素②,此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C.使用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与正常人相比,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患者体内激素①②含量较高
20.血糖平衡调节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研究其功能
B.血糖平衡的调节有体液调节的过程,也存在神经调节的过程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会被定向运输至靶器官进而发挥作用
D.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21.如图为胰岛素作用的一种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受体M的化学本质可能是糖蛋白
B.胰岛素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C.若某人血糖浓度偏高,可能是体内产生了某种能与受体M结合的物质所致
D.GLUT4合成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22.下列关于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该激素能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
B.血浆内的CO2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C.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同时时促进胃肠运动
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23.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等
B.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C.会在下丘脑中产生寒冷的感觉
D.正常机体在低温环境中产热和散热都会增加,产热等于散热
24.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B.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性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
C.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D.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25.某健康男子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
B.de段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与ab段相同
C.cd段血糖浓度下降,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
D.ef段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后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26.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27.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小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实验时间与大鼠平均体重的关系
B.手术应切除垂体和胰腺
C.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来计算
D.结果表明胰岛素具有促进小鼠生长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28.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
C.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D.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9.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存在下列三种情况:第一种,抗体1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第二种,抗体2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关受体结合;第三种,抗体3将胰岛B细胞当作抗原与胰岛B细胞直接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可以通过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B.三种情况下的糖尿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
C.第一种情况下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D.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
30.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B骨骼肌会不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C.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D.在炎热环境时,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会降低,从而减少产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9分)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总称为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___。
(2)图E名称是___________。
(3)静脉输入的葡萄糖,经___________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人体一方面使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另一方面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使细胞外液的pH有所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但不会剧烈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物质的作用。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2.(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7分)
图甲是某反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乙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d所在的结构在反射弧中称为___________,兴奋在b处以___________形式传导。当某人饮酒过量后,会表现为呼吸急促等反应,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中枢是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结构中,不能由B传到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当③中的化学物质与⑥上受体结合后,该化学物质会迅速被_________________(2分),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33.(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9分)
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下图所示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神经系统中,_____________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
(3)在剧烈运动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由特定的神经传导至胰岛,使胰岛中特定的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作用的具体效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2分),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而后下丘脑感受器的作用减弱,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调节。
(4)与(3)中的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____激素等。
34.(每空1分,共7分)
下图为人体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b、c、d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
(2)“饥寒交迫”时,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增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产热。
(3)“饥寒交迫”时,汗液分泌减少,机体通过分泌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使尿量增加,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
35.(每空2分,共8分)
研究发现,两种调节功能相近的激素如果同时使用,其调节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这一发现,利用能促进生长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设计了相关实验。
(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多只生长状况一致的(同性别的)幼年小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第二步:用生理盐水配制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生长激素溶液和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混合溶液。
第三步:甲组小鼠每天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的生长激素溶液,丙组小鼠每天注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的丁组小鼠每天注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小鼠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塔城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4.(每空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5.(每空2分,共8分)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