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法迷了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了迷了路》选自部编版二下第五组课文,该组课文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桨,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本课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从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指点方向。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查找资料或听老师的介绍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四大
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并知道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2.语言运用:能用着通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维能力: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辩别方向的方法。
4.审美创造:启发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着通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辩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专门给人指示方向的仪器。有了它走到哪里都不怕迷路。要是没有它,在野外我们又靠什么来辨别方向呢?顺势揭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在每个小节前面标注序号。
3.齐读课文。
4.PPT出示5组词语
请同学们读一读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每一组词语的意思相近,他们互为近义词。
三、细读品悟,深入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天然的指南针”
2.默读2—5小节圈画出天然的指南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同桌互读互学的方式学习第二小节,在阅读中了解太阳和树影在中午时的方位。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推测如何根据太阳在早上和傍晚方位来辨别方向。
4.师:课文中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学生交流汇报。
5.师:在晴朗的白天可以通过太阳来辨别方向,要是在黑夜迷了路,又该求助于谁呢?
生:北极星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师:同学们认识北极星吗?怎样才能在夜空中快速地找到它?
PPT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图,让同学们观察北极星。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第四、五小节选择其一,再合作学习。请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成果。特别是第五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到底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课文并没有明确回应。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出答案。
6.共同学习第六小节,阅读第六小节后想一想它与哪个小节很像。顺势揭示首尾呼应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师:大自然中除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还有许许多多的天然指南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老师知道的一些事物PPT出示,木桩图片,蚂蚁洞穴,苹果,岩石。
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在野外可以靠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来辨别方向。同学们想要了解更多的天然指南针需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板书设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