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训练(含答案) 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训练(含答案) 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07: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木柴用作燃料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③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④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氯化铁可用铁和盐酸反应制得;⑥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⑦铁易生锈,铝不易生锈,所以铁比铝活泼。其中正确的叙述有
A.1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3.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5.“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浓盐酸敞口久置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6.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活性炭净水过程是物理变化
C.在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蒸馏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不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
B.脂肪摄入人体后的变化
C.氯化钠溶解过程
D.中和反应微观实质
8.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pH=4.5的A溶液中,加入过量pH=10.2的B溶液,加B溶液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是( )
A.红色、蓝色 B.红色、无色 C.蓝色、红色 D.紫色、无色
9.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l≠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100 mL的酒精与100 mL的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B.1 g饱和食盐水中加l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C.n个 与n个 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D.1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l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色的石蕊试液可使盐酸变红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一下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含有碘,这里的“碘”是指元素,可防止甲状腺肿大
B.使用洗发露洗发后头发特别柔顺是因为头发上的油脂发生乳化现象
C.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D.消毒用的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12.硅材料是太阳能电池及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随着一批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乐山建成投产,乐山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下面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硫酸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至过量,在整个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红色→紫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紫色→红色→无色
D.蓝色→紫色→无色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
D. 向一定量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15.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
17.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
②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_7。
18.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2)一个氨分子 _____________。
(3)胃舒平(Al(OH)3)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甲(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乙,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_,你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
2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离子”);
(2)餐具洗涤剂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现象。
(3)斯达舒(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家中发生燃气泄漏,为保证安全,下列处理措施合理的是_____。
A.打开排气扇 B.马上用手机拨打119
C.用火柴点燃查找漏气部位 D.马上开门窗
三、实验题
21.某化学小组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老师为他们提供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溶液配制】
(1)通过计算,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g。
(2)下列有关配制过程说法错误的有______。
A.配制时所需仪器主要有: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等
B.稀释时,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配得的硫酸溶液,标签上应标明:“200g 4.9%H2SO4”字样
【实验拓展】
中和反应的应用,同学们利用准确配制的4.9%的稀硫酸,测定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3)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4.9%的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①证明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另取了1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使用传感器,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2)。利用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 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② 依据图2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2.A3.B4.C5.C6.D7.A8.A9.A10.B11.D12.C13.A14.A15.B
16.(1)C+O2CO2
(2)HCl+NaOH=NaCl+H2O
17. 硫酸 大于
18. 2Mg2+ NH3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19.(1)溶液变红色
(2)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放热
(3) BC 它们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4)分子构成不同
20.(1)元素
(2)乳化
(3)Al(OH)3+3HCl=AlCl3+3H2O
(4)D
21. 10 ABD 溶液由红色刚好褪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Na2SO4、H2SO4 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