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B.淬火后鱼钩,不容易弯曲
C.用食醋和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
D.用自制净水器把浑浊的河水变为纯净水
2.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pH。)
A. B.
C. D.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制铅笔芯 B.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C.食品充氮防腐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5.如图,向点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滴孔内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 )
A.无色、红色、蓝色、红色 B.红色、蓝色、黄色、紫色
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 D.无色、蓝色、红色、蓝色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质量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减少的 是( )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7.下列实验设计及气体流向(“→”表示气体流向)正确的是
A. 干燥氨气 B. 收集氢气
C. 收集氨气 D. 收集氧气
8.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酸中一定含氢元素,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同种分子可构成纯净物,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用水浇灌庄稼
B. 不锈钢用于制餐具
C. 熟石灰改良酸性
D. 氧气用于光合作用
11.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和乙与其他4种物质的类别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够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H2SO4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B.上述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C.乙与CuSO4反应和FeSO4与BaCl2反应的现象相同
D.H2SO4与BaCl2反应后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器净水
B.除水中不溶物
C.量水的体积
D.测水的pH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B 鉴别黄铜片和铜片 互相刻画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D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A.A B.B C.C D.D
1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称为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其中f点可以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aCO3对应图上d点
B.金刚石、石墨都可对应图上e点
C.g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h点对应的物质,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f点对应的物质能与NaOH反应生成i点对应的物质
15.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氯化钠和稀盐酸 取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C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取样,加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位于中国西部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佛像,但是目前由于大量的酸雨,它正在被快速的腐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的SO2在空气中受阳光及尘埃等催化时可被O2氧化成SO3,SO3最终与雨水反应形成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H2SO4)。试写出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除了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外,还可导致的危害有 (填编号)
A.温室效应 B.导致树木枯萎 C.造成洪涝灾害 D.影响农作物生长
(3)怎样防治酸雨的产生,请你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液态氧___________ 。
(2)氖气___________ 。
(3)高锰酸钾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 。
(4)溶于水放热的碱﹣﹣___________ 。
(5)空气中有害的氧化物之一___________。
18.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下面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______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 (填化学式)。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溶质 ___________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40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_________ 色。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____ ,说明该反应伴随 _____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如果实验中用去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图示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 。
19.苏州既是美食之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并极具现代气息的文化名城。
(1)姑苏美食,传承苏州味道。
①美食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
②在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要用到洗洁精,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2)粉墙黛瓦,诉说苏州历史。
①长时间使用的铜制门环会发黑,是因为铜与氧气产生黑色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工匠用生石灰(CaO)和___________化合生成熟石灰[Ca(OH)2]。用熟石灰加水制得的石灰乳抹墙,在空气中会形成白色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汽车高铁,展现苏州速度。
①高铁的运营离不开高性能的芯片。生产芯片的Si可用SiO2与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获得,同时产生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制造汽车的铝合金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___________,可有效保护金属材料。
20.现有A、B、C三组初中常见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A B C
H2 H2O Ca(OH)2
C CO2 Ca CO3
(1)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2)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
(3)将6种物质分为A、B、C三组的依据是____。
(4)在上述物质可以转化的反应中, 能够证明“水”作为循环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三、实验题
21.化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矿泉水”变成“牛奶”、“雪碧”和“红酒”。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实际是石灰水,加入液体A后出现白色浑浊,形似牛奶,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已知A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
(2)“牛奶”中加入B,有大量气泡产生,变成雪碧,则B物质是 ________ (填化学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________ 个。
(3)C是一种紫色的溶液,滴入“雪碧”中变为红色,则雪碧的组成是 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2.A3.B4.A5.A6.C7.C8.B9.B10.D11.D12.A13.D14.B15.D
16.(1)
(2)BD
(3)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开发新能源
17.(1)O2
(2)Ne
(3)K+
(4)NaOH
(5)CO(合理即可)
18. 盐酸 NaOH、NaCl NaCl 红 B 放热 3.65%
19.(1) 不断运动 化学变化 乳化
(2) CuO 水##H2O
(3) 氧化铝薄膜
20. H2O、CO2 Ca(OH)2 元素种类相同 CO2+ Ca(OH)2= Ca CO3↓+ H2O ;H2O+ CaO= Ca(O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1. Ca(OH)2+Na2CO3=CaCO3↓+2NaOH HCl 3 NaCl 、CaCl2 、 H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