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8 09: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标:1.掌握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和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2. 掌握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知道移民社会文化的特点。
现代移民和多元文化
现代移民
多元文化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
难民困境
难民救助
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代表国家:美国、新加坡
难民
劳动力
经济
政治
知识框架
原因
发展过程
移民文化
表现(劳工迁移、知识精英)
概念、原因
类型、来源
背景
救助方式、现状
移民社会
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移民: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难民
劳动力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文化交融、认同
新加坡
美国
⑴背景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趋势1
1、全球劳动力流动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发展中国家
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分析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向
二战后不同时间段劳动力的具体流向各有不同,但总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
阶段 流地区 流入地 原因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非洲、亚洲
东欧
西欧、北美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
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日本等地经济高速发展
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
1、全球劳动力流动
(2)发展过程
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后”的原因有哪些?
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深化,生产国际化加强
②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③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重要特征)
⑤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
变化
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更为关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
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知识精英”移民现象),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结果
劳工迁移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
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
由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
由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
趋势2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背景:
精英迁移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美国“绿卡”(外国公民永久居住许可证)申请条件
第一优先EB-1:杰出人才(EB-1A)、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EB-1B)、跨国公司高级主管或经理(EB-1C)。每年约有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二优先EB-2:包含NIW,拥有高等学历的专业人员,以及在艺术、科学或商业领域具特殊能力的人才。每年只有约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三优先EB-3:不具有高等学历的技术工人、专业人员、非技术工人。每年只有约40,00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28.6%。
第四优先EB-4:一些特殊移民,包括宗教工作者。每年约有994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7.1%。值得注意,牧师没有数量限制,非牧师工作人员每年仅5000名额。
第五优先EB-5:投资移民。每年约有9940个名额,占职业移民名额总数的7.1%。
美国“绿卡”和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的“高要求”体现了劳动力市场怎样的流动趋势
第十一条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
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重点发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教授、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木人员)
……
第十五条 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等)
第十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企业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劳动密集型到
知识密集型
3.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影响:
①积极:
A. 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B. 促进接受国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
D.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E. 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A. 对原籍国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B. 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②消极:
材料:全世界的国际移民 (外籍人口 )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 ,期间年增长率达1.9%。国际迁移人口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的由1965—1975年的 1.2%上升到1975—1985年的2.2%和1985—1990年的2.6%。不过到1990年 ,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
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 4. 5% ,发展中地区为 1. 6% 。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 18% ,西亚为11% ,北美为 8.6% ,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
国际迁移对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 ,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 ,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口增长的1/3来自国际迁移。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 ,欧洲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
——《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邬沧萍 陈卫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从劳动力移动看人口迁移的特点?
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
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迁移到精英迁移。
材料: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制造业产品的知识含量已从1950年代的20%上升到近来的70%。廉价原料或能源以及廉价的非技术劳动则相应地越来越不重要……美国国会针对特定领域扩大了技术人员的准签数额。法国国家局的顾问被明确指示,要想方设法招募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在法国,技术移民的数量占全部移民的比例在1980年代增长了一倍,在1990年代中期上升到所有外来人口的10%。(在美国)国外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近几十年有显著增长,远超过低技术移民的数量。
——让·巴蒂斯特·梅耶等《技术移民与知识的新地缘政治学》
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国际移民的变化及原因。
变化:以技术劳动为主的移民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科技发展催生新兴产业,促进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同时又没有得到收留国合法身份的移民。
难民概念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由于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以前发生的事情并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其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形成原因
宗教或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国家政策失误)
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
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二战前主要是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难民主要来源的变化
纳粹德军将犹太人残忍杀害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何凤山,湖南益阳人,生于1901年,193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5年出任外交官,1937年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工作,1938-1940年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1940年5月离开维也纳回国,后在美国加州定居,1997年9月28日去世,享年96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迫害犹太人,慑于纳粹的淫威,欧洲多国拒收犹太难民。何凤山挺身而出,为犹太难民签发前往中国的签证,使许多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绝处逢生,何凤山发放的签证因此被称为“生命签证”。从1938年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他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1938年11月纳粹对犹太人实施大屠杀后,何凤山为更多的犹太人发放了签证,使数千犹太难民逃脱了纳粹的屠杀。他们中很多人辊转来到上海,在中国找到了避难地。何凤山救助犹太难民的事迹长期未载于史册,1998年由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提供线索,经美国“生命签证”组织查找相关人士和资料后才得以确认。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何凤山的儿子和女儿代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
◆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难民主要来源的变化
联合国难民署日前发布数据称,因冲突或迫害而逃离本国的难民、难民申请者和“流离失所者”等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这是一个严峻的数字,令人警醒。”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表示,国际社会需采取更多行动,来解决世界各地人们被迫流离失所的问题。
  专家指出,难民和非法移民的产生,虽然源于其原籍国的贫困和战乱,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在世界多国输出战争和动乱、干涉他国内政、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导致全球难民问题日益严峻。
20世纪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3、难民的处境
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从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偷渡希腊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罗兴亚难民为逃离冲突和迫害而前往库图帕龙难民营。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950
1951
1966
2000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
6.20
4、国际社会的努力
结果: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
目前国际上解决难民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理想的一种途径,是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第二种是就地融合,也就是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
第三种是将难民重新安置于第三国。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2001年:“尊重”
2002年:“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难民青年”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05年:“勇气”
2006年:“希望”
2007年:未设指定主题
2008年:“保护”
2009年:“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10年:“家园”
2011年:“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12年:“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15年:“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16年:“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覆”
2017年:“我们与难民同在”
2018年: 未指定主题
2019年:“愿每个孩子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2021年:我们可以一起取得任何成就
2020年:“每一个行动都很重要”
2022年:“不论何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有寻求安全的权利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1-2022)
为什么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1)没有触及难民问题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要求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
(2)从长远看,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等。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美国的少数族裔人口占比较大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
1.移民社会:
(一)移民社会和移民文化
2.移民文化:
3.移民社会的特征:
2、美国文化特点
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①吸收亚非拉美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大拼盘”、文化并存、多元性
多元文化传统vs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影响:一方面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增强了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
“大熔炉”、相互交融、一体性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例如种族歧视、族群冲突等。
2020年3月,26岁的非洲裔女子布伦娜·泰勒在自己家中被警察射中8枪致死;2020年5月,46岁的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当街残忍“跪杀”;2020年8月,29岁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莱克在打开车门要上车时被警察从背后连开7枪导致重伤,事发时布莱克3个年幼的孩子就在车上目睹了这一恐怖经过……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焱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
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要求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要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
——美国《1952年移民法》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
美国的移民政策经历了一个从自由开放到严格限制的过程。其中自由开放阶段接收了大量欧洲移民,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政策收紧,甚至一度出现过针对亚裔等特定族群的歧视政策,限制了少数族裔的发展。二战后,美国重视防范移民对本土治安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
3、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
(1)形成原因: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
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
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
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2)人口构成:
(3)多元文化
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特点:东西方文化和谐并存、多元共生、良性互融
人口结构稳定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3、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
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
新年 1月1日
农历新年 1月25日、1月26日
耶稣受难日 4月10日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 5月7日
开斋节 5月24日
国庆日 8月9日
哈芝节 7月31日
屠妖节 11月14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新加坡部分法定节日安排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佛牙寺龙华院
(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
(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
(伊斯兰教)
新加坡的多元信仰
卫塞节(VESAK DAY)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
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哈芝节也称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
屠妖节又称排灯节,万灯节、印度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精英政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
——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
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依靠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根据材料,指出“新加坡模式”的特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在独立之初具有浓厚的前殖民地色彩,西方的制度与文化烙印明显。但是新加坡却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将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兼顾效率与公正,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美国 新加坡
背景
特点
影响
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公共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
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代表
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
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①官方语言多样;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人口的迁移,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汇,在这种文化借鉴与适应中所产生的认同,往往催生出一种海纳百川。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古代历史上的“泛希腊化”和近代的“美利坚文化”即是如此,多样性的文化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创新和活力。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现行美国亲属移民体系,允许公民为其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这些兄弟姐妹的配偶、21岁以下未婚子女申请绿卡。为此,特朗普曾多次公开指出:“链式移民是一场灾难,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这表明特朗普( )
A.鼓吹亲属移民制度
B.废除绿卡制度
C.抨击绿卡抽签制度
D.阻挠国会移民改革
C
随堂练习
2.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移民约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约在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A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劳动力的流入方向是( )
A.亚洲、北美洲、欧洲
B.西欧、北美、大洋洲
C.中东、南欧、东亚
D.大洋洲、南欧、中东
B
4.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7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B
5.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6.以色列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不会忘记”。造成“最黑暗”时期的原因是( )
A.严重的经济困境
B.突发的自然灾难
C.纳粹的残酷迫害
D.尖锐的民族矛盾
C
7.联合国难民署资料显示,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达到820万,1985年猛增到1160万,到1993年已经有1890万。这说明( )
A.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深入面临的难题
B.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间人员自由流动
C.多极化趋势导致全球政局的动荡不安
D.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化趋势严峻挑战
A
8.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A.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是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C.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D.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
A
9.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从不发达地方向发达地方移民的浪潮。欧洲人最初将这些移民当作“客籍工人”加以欢迎。然而,当战后经济繁荣期结束后,欧洲人渐渐的,也是不情愿地被迫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的事实。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移民激化了欧洲各民族间的矛盾
B.移民文化在欧洲开始占据主导
C.移民正在创造欧洲发展的新生态
D.移民强化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
C
10.“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