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四下第一单元阅读解析
单元考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内容编排以乡村风光为主。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等理解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表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题型:根据关键句/关键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分两步作答,①分析关键句/关键词;②体会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
①“……”(关键词)“……”(关键句)说明了/表现了……(分析关键词句可按照明意思+释作用(可略)+表达效果、情感、表现内容);
②从中我体会到了......
乡村的春天(节选)
①记得小时候,早春时节,父亲会带我们姐弟去野外春游。
②踏着窄窄的田间小路,两旁是开垦地,种着一畦一畦的农作物。攀着竹架子生长的是荷兰豆,卧在地上圆嘟嘟的是椰菜,黄灿灿的是油菜花,微风过处,风里弥漫着青蒜浓郁的香气。(第一处地点:田间小路;主要景物:农作物)
③田埂边,水渠里的水缓缓地流淌着。探下头看时,你会发现水里有小小的蝌蚪在欢快地游弋。我和弟弟忍不住用手掬起一捧水,运气好时,一捧水就能捞到两三条蝌蚪。我们兴奋得哇哇大叫,比赛谁捉的蝌蚪多。(第二处地点:田埂边;主要景物:蝌蚪)
④田地上,不知名的小草正在争先恐后地冒出新绿。人走在上面,脚下软绵绵的,一股青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人走过后,被踩踏的小草依然抬起头来,笑对春风。(争先恐后: 原意是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文中形容小草一簇一簇迅速发芽的景象。)(第三处地点:田地上;主要景物:青草)
⑤来到山脚下,你会发现从山脚到山腰栽满了桃树。桃花妖娆烂漫,像可爱的精灵,各施手段,攀于枝头。它们或正,或侧,或俯,有的如粉荷,有的如胭脂。(妖娆烂漫:原意是形容妩媚多姿,颜色艳丽。文中指桃花开得非常美丽。)(第四处地点:山脚下;主要景物:桃花)
⑥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放眼望去,那半个山城的粉红哟,让人忍不住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甜郁的香气惹来了辛勤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蜂飞蝶舞的景象,为春天增添了蓬勃的生机。(第五处地点:山顶;主要景物:蜂蝶)
⑦如今,我和弟弟早已走出乡村,住在节奏匆忙的大都市。有时我们把父亲接来城里,可没过几天,父亲就归乡迫切,不愿久留。在他心里,那个美丽、安宁的乡村,是他永远的根。
这个句子写出了在父亲心中,乡村才是他永远的根,表现了父亲对乡村的不舍和喜爱。关键词“美丽”“安宁”写出了乡村、乡村的春天给作者留下的印象,表现了乡村“美”的特点,以及它能给父亲和我们的心灵以安心的慰藉。)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本义+语境义,理解难懂的词语,可以运用“拆词组合”的方法)
1)争先恐后: 原意是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文中形容小草一簇一簇迅速发芽的景象。
妖娆烂漫:原意是形容妩媚多姿,颜色艳丽。文中指桃花开得非常美丽。 。
联系短文内容,请你把父亲带“姐弟俩”的春游路线图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路线图都是地点的图示,可以一边读文章,一边圈划表示地点的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给场景取名,也是本单元学到的一个小点,场景取名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有两种:①抓住景物位置提取关键词,用“位置+景物”的方法给画面取名,如“门前晚餐图”。②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概括,用“景物+怎么样”的方法给画面取名,如“鸡鸭觅食图”。在本题中,可以先观察例子中,可以选用第一种方法)
文中第②~⑥段,每段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给每幅图取个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如下:
第②段:田间农作物图
第③段:田埂水渠蝌蚪图
第④段:田地青草图
第⑤段:山脚桃花图
第⑥段:山顶蜂蝶图
4.文中最后为什么说“父亲就归乡迫切,不愿久留”?结合最后一段的关键词,体会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是第一单元的重点题型,体会思想感情,一定是按照两个步骤去完成:①先分析关键句和关键词;②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①“......”“......”(关键词/关键句)表现了/说明了......;②我从中体会到了......)
因为在父亲心中,那个美丽、安宁的乡村才是他永远的根,所以他不愿意在城市久留。 ①文中说“父亲就归乡迫切,不愿久留”,这个句子写出了在父亲心中,乡村才是他永远的根,表现了父亲对乡村的不舍和喜爱。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美丽”“安宁”写出了乡村、乡村的春天给作者留下的印象,表现了乡村“美”的特点,以及它能给父亲和我们的心灵以安心的慰藉。②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的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