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09: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想象画面,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的心境,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想象画面,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的心境,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精读感悟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题目写出了作诗的时间、地点(暮:傍晚,江:江边);“吟”是什么意思?(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一)读诗文
出示《暮江吟》。
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引语:注意读出诗的韵律。
(二)明诗意
1.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1)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2.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1)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2)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所以说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3)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可怜”很现代意义不同,是可爱的意思。这两件有两处比喻手法,把“露珠”比作成珍珠,把“新月”比作成弓,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的和谐、美好,从这可以看出诗人表达得很形象、生动。
(4)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3.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悟诗情
1.自由吟诵
2.讨论: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诗人尝尽朝廷的昏暗后看到这样怡人的美景,心情非常的( 轻松舒畅 )。
(四)诵诗词
结合感悟到的知识,再次有感情地诵诗文,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师总结: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用上准确、生动的语言,能让整首诗意义的表达更加的完整、美好。
三、小组学习《题西林壁》
1.交流学法,自学古诗
《暮江吟》让我们体会到了大自然景物的美妙和诗人的轻松舒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苏轼的诗歌,用我们刚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题西林壁》。
自学提示:
(1) 按照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诵诗词的步骤,借助注释,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复品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
2.自由吟读
(1)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提出自读要求:边读边参阅注释和插图,试着理解诗句意思。
3.点拨理解,描绘诗意
师:在自学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师: 庐山有哪些“面目”?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启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不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带有片面性,看得不全面。
指名说一说诗句大意。
教师总结:
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的才更全面。《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自学《雪梅》,交流汇报
1.用刚学到的学法,自学古诗
自学提示:按照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诵诗词的步骤,借助注释,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交流汇报
汇报题目:
A 解释字词
“降”( ),“骚人”( ),“搁”( ),“评章”( ),“逊”( )。
B 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C《雪梅》写了_____和_______.它们的长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D“雪”和“梅”到底谁更稥呢?诗人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3.教师总结: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4、课外拓展
《雪梅》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还有另外一首,可以积累背诵。
雪梅(其二)
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与梅并作十分春。 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板书设计】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白居易 苏轼 卢钺
夕阳映江 准确 横看----成岭 对比 雪---白 各有所长
比喻 弯月初生 形象 侧看----成峰 角度不同 梅---香 相得益彰
露珠晶莹 生动 远近----不同 景物不同
高低----不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古诗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 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感受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然后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