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11: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下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教学设计
【任务情境】
读梗概,写梗概,为分享做准备
【教材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讲的是主人公鲁滨逊在去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面对严酷的环境,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园的故事。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节选,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共有三个,阅读训练要素为:“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表达训练要素为:“学习写作品故事梗概”。要素一与要素三紧密关联,阅读中发现梗概的价值和写法,习作中进行表达迁移,为自己阅读过的书写作品梗概。要素二是呼应小说文体基本特征的阅读与鉴赏活动,目标指向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小说情节的梳理和欣赏。
本节课,我将尝试把阅读训练与表达训练融合起来,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能借助作品梗概,结合情节图,梳理名著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
2.对比阅读“节选”和“梗概”片段内容,发现并总结写“梗概”的密招。
3.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运用所学方法写出某个章节的梗概,并分享自己撰写的梗概。
教学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一、情境创设,揭题引入
师:同学们,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将举行“漫步名著花园,分享世界名著”读书活动,要求六年级每位同学推荐一本世界名著。那就让我们在文苑中漫步,与经典交融,共赴一场外国文学名著分享会吧。为了能成功分享,我们得学习分享的方法。首先,我们将启航去第一站是英国——阅读丹尼尔.笛福的作品(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师:学习第一种分享方式——读梗概 写梗概 为分享做准备(板书:梗概),什么是梗概呢?
出示:
师:读梗概,能帮助我们较快地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我们走进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梗概的方式介绍一本名著的。
二、学习活动,助力分享
活动一:读梗概,列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小组讨论,小标题梳理故事
师:课文就给了一个梗概的例子。如何写梗概呢?首先得读懂课文中梗概的内容。通过列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孙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请你用小标题列出来。
出示:
2.讨论交流,顺学而导
师:“做木筏”“搭帐篷”可概括为“建房定居”,“捕鱼”“打猎”“收麦子”可概括为“驯养种植”。学生受到启发后,自然会概括出后面两件事为“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3.根据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预设:喜欢航海和冒险的英国人鲁滨逊,在海上遇难后漂流到一个岛上。没有住的,就用木头和船帆搭帐篷;没有吃的,就去打猎、捕鱼、种麦子,还把打到的山羊养起来。他很孤独,就和猫狗作伴,后来救了一个野人,并教化成帮手。最后,在英国船长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了英国。
师:很好,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4.出示主要内容,点拨概括方法
出示:
5.学生齐读主要内容
师:这就是读名著的第一步,由于名著内容多,篇幅长,可以读梗概,用小标题梳理主要事件,然后把小标题的内容连起来,就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板书: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活动二:读目录,作对比,晓梗概来源
师:读懂大致内容是写梗概的第一步。如果说主要内容像一张树叶,可以了解小说的大概轮廓,那梗概就像一张叶子的经络,可以让我们看到小说清晰的脉络。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写梗概,一起来发现吧。
1.对比原著目录和小标题,说发现
师:看看原著目录,与我们刚才拟定的小标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
预设1:我发现“梗概”删去了原著中不太能体现主人公品质的章节,保留了主要事件。
预设2:我发现“梗概”还删去了一些细节,留下的是内容的“大概”。比如“节选”部分写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时,为了安慰自己坚强生活下去,把“坏处”与“好处”对比起来写,“梗概”中却删去了这个情节。
……
师:同学们善于发现,了不起!是的,梗概只保留主要人物所做的与故事情节发展相关的事情,把与小说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板书:删 留)
师:写梗概着实不容易,首先要读过这本书,知晓故事情节。然后再选择哪些需要留下,众多留下的章节还需要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适当“联结”,合并成段。(板书: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2.对比“节选”和“梗概”,发现秘招
学生朗读后交流汇报,老师顺学而导。
预设1:通过对比,我发现梗概的语言简练,篇幅短小,无细节描写,但包含了作品的主要情节。
预设2:我发现梗概的写作顺序跟作品一致,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内容。
预设3: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在“荒岛生活”这一章中,有许多事件,如“振作”“日记”这两节内容未出现在梗概中,因为它们并没有影响到情节的发展。
师:同学们很会分析。确实是这样,书写故事梗概时,原著的故事脉络不能改变,保留主要事件,把主要事件串联起来就可以了。可这删删减减中,要自然过渡,保持语意连贯,有什么高招吗?
3.串联事件,连贯表达
师:在串联时,如何让梗概更流畅呢?联系我们以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说一说吧。
预设1:可使用关联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连起来说清楚。如,“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蓄养起来”,两个“要么”把鲁滨逊在荒岛上畜牧养殖的情景简单概括出来了。
预设2:可适时加入前后情节衔接的语句,把事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如,“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想要活下去,就得想办法”,这句话既概括出前文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的情节,又引出了后文他想办法生存下来、畜牧养殖等情节。这样的表达有助于前后情节的衔接过渡,使表达更加连贯。
预设3:需要保留次要情节时,可一笔带过,还可关注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用上时间词使表达更连贯。
预设4:写完要检查前后是否自然过渡,语意是否清楚连贯。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师:是的,借用时间词、加上关联词和过渡语,梗概更加连贯,表达更加清楚,这是写好梗概的密招之一。
出示:
连:将抽取出的大概故事情节连起来。
理:将连接好的语段梳理通顺。

三、小结方法,拟写梗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梗概的方法:一是在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删除次要内容;二是为了情节连贯,次要内容也保留,但要尽量简洁;三是对于主要内容中细节描写需要进一步加工,变成叙述性语言;四是注意语言连贯,表达清楚。同学们,课后翻阅一下自己读的名著,为下节课写梗概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三:用方法,写梗概,为分享做准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梗概的写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动笔写一写梗概,为读书活动分享会做好准备。
一、回顾梗概方法
二、举一,用方法说梗概
1.读原著目录,圈主要事件
师:上个学期,我们都已经阅读了《小英雄雨来》,如果我们要向别人推荐这本书的话,我们可以保留哪些内容呢?
出示原著目录,圈出主要事件:
2.跟同桌说说梗概
三、反三,用方法写梗概
出示:
1.完成学习单
师:这些名著都值得推荐给大家读读。你读过哪些世界名著,准备向别人推荐哪本,请你也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写梗概吧。选择其中一本名著写梗概。
2.展示学习单
3.完成梗概,为交流做准备
4.学生写作,老师巡视
5.对照评价表,修改梗概
师:同学们,围绕评价表,先自行修改,再在小组内互评互改。
出示:
师:同学们,课后继续修改完善梗概,下一节课我们将在名著分享会上跟别人分享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