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潮安期中)下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N)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S)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2019九下·民勤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星空变化 B.公转运动 C.自转运动 D.季节更替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运行了八万里,也就是四万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如图)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3. 通常情况下,三河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 影响城市路灯照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答案】3.D
4.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3.智能化路灯根据当地昼夜长短情况进行调整照明时间,由于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当地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错误;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泰州市昼夜平分,A、C错误;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三河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D正确;故答案为:D。
4.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不同,A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C错误;故答案为:A。
5.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 ( )
A.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阳光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太阳光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C.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宇航员领命出征,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飞行任务。据材料和图回答下面小题。
6.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7.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到中考期间,三河市(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长夜短,昼渐长
【答案】6.C
7.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6.6月5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位置之间即图中的③—④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7.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到中考期间也就是6月5日到6月中旬,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北半球的三河市是昼长夜短,昼渐长。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饼状图数据说明我们”家园”的( )
A.海洋和陆地生物的比约为 7:3 B.海洋和陆地生物的比约为 3:7
C.海陆面积比约 3:7 D.海陆面积比约 7:3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
B.从太空中看地球,只能看到海洋,看不到陆地
C.海洋中的生物比陆地上的生物更多
D.地球的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
【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海洋71%,陆地29%,故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D符合题意。
【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0.(2016·广安)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自转、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天
C.昼夜更替现象与自转无关
D.四季变化与公转无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A。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1.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的公转 D.太阳的自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2月。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地球上的五带。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12.(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如图中表示岛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①是大陆,A错误;②、④属于半岛,B、D错误;③处于海洋之中,四面环水,属于岛屿,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13.(2018七上·深圳期中)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洲大陆
【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14.(2018七上·防城港期中)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共同特点是( )。
A.面积最小 B.纬度最低
C.定居人口较多 D.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A、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
B、南极洲和北冰洋都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故B不符合题意;
C、南极洲是到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大洲,故C不符合题意;
D、南极洲和北冰洋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到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纬度最高的大洲。北冰洋是纬度最高、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15.(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陆比大洲面积大
【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排除A;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排除B;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C正确;大洋洲比澳大利亚大陆大,排除D;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16.(2019七上·右玉期中)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可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地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也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因此答案选择B项。 题没有难度,要求学生清楚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排序,并且了解四大洋的特征,进而通过题上要求完成本题。
17.(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下面是科学家在研究海陆分布时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请选出能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现象 ( )
A.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B.四川省发生8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南海内发现大量的珊瑚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现在的海峡,该事例属于海陆变迁,A符合题意。B、C、D不属于海陆变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1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者是( )
A.培根 B.麦哲伦 C.牛顿 D.魏格纳
【答案】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者是德国的魏格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共克疫情,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图中大洲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① B.②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②和③的洲界为白令海峡 D.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19.B
20.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点评】(1)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9.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据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图中大洲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图可知,①是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②亚洲,A错误。④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错误。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两大洲分界线为白令海峡,C正确。②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九下·兴平期中)我们可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大陆漂移说,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大洲的轮廓能基本吻合
B.两大洲的动、植物化石分布具有一致性
C.两大洲的古老地层很相似
D.两大洲的气候具有一致性
22.图中两大洲之间的大西洋在( )
A.逐渐扩大 B.逐渐缩小 C.保持不变 D.突然变大
【答案】21.D
22.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21.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非洲与南美洲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漂移分离而成。两大洲的轮廓基本吻合、两大洲古老地层分布很相似、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分布具有一致性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例证,气候一致性是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影响,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答案为: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图中两大洲之间的大西洋因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将不断扩大,未来将超过太平洋成为世界第一大洋,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3.(2017八上·南雄期中)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经过多年演变成了海峡
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4.(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与下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图判断,所有板块都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示箭头方向可知,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故A正确;图示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故B正确;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并不是所有的板块都是碰撞的,故C错误;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ABCD四地中,气温年变化最小的是( )地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6. 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地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7. A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5.D
26.C
27.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2)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3)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25.读图可算出D地气温年变化最小。A的气温年变化最大,故A错误。B、C居其中,故B、C错误。故答案为:D。
26.四地中,A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A错误。B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故B错误。C地一年内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故C正确。D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7.A地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B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C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A。
2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葬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该气候有旱雨季变化,动物具有迁徙的习性;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湿季之分,B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的景观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的景观是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景观有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苔原气候的景观是苔原景观;冰原气候的景观是冰原景观。
29.(2019八上·通化期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的依据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基数 D.人口素质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解:能够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的依据是人口密度;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世界上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0.(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下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寒带气候区 B.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地区
C.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D.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A符合题意。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31.(2016七上·滨州月考)阿拉伯男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 )
A.遮挡风沙烈日 B.为了防寒保暖
C.穿着美观大方 D.出于宗教信仰
【答案】A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 沙特阿拉伯属于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信仰的宗教,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虽然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的步伐越来越快,可是有些东西是阿拉伯人永远不会丢弃的,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少数还有一些黑色,深灰,深蓝和深棕色,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了.即使阿拉伯国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长袍依然是阿拉伯人最喜欢的服装,即使在外企上班的白领,白天穿着西装革履,一回到家马上就换上舒适的阿拉伯长袍.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长袍呢?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条件.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地的人文差异,学生应结合基础知识,灵活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32.(2019七上·永春期中)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属于( )人种
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答案】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把世界人种分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故答案为:A。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33.(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大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人口的60%,但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故A错误。欧洲西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受生育观念和生活水平高的影响,人口增长率非常低,故B错误。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经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人口稠密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跟这个国家的面积有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六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如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在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34.(2019·烟台)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1)A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二、选择题
35.(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合作属于( )
A.南北合作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南对话
【答案】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和商谈是属于南南合作,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
37.(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雨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区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是为了防寒保暖;屋顶大而高耸是因为冬季多雪,防止积雪压坏屋顶;可得出该房屋主要分布在寒冷多雨区,B正确;炎热地区和温暖地区不用设置壁炉或火炕,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对待人口膨胀问题,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A.顺其自然中能解决
B.扩大农业生产,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C.制定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
D.人口迁移远离城市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人口膨胀问题如果顺其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制定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错误,C正确;扩大农业生产和人口迁移远离城市不能解决人口膨胀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9.(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可以体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是( )
A.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
B.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公路
C.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配套建设工厂
D.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开辟大量的绿地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公路,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便利的交通,提高知民度,从而增强保护意识,B正确;在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建设工厂,开辟大量的绿地会破坏原来的环境,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三、解答题
40.(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东、西半球图”,完成。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洋,B 洲,C 洋,D 洲。
(3)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G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填名称)
(4)写出字母所代表的洲界:E 运河,F 运河;
(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洋。
(6)我国位于七大洲中的 大洲(填序号)。
(7)B大洲分布最广的人种是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答案】(1)北;东
(2)太平;北美;大西;亚
(3)印度;大西
(4)苏伊士;巴拿马
(5)南极;北冰
(6)D
(7)白色人种##白种人;英语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2)全球分为七大洲,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A是太平洋,B是北美洲,C是大西洋,D是亚洲。
(3)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G是印度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大西洋。
(4)读图分析,E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分界线;F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
(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
(6)我国位于七大洲中的亚洲,图中D大洲。
(7)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质特征可以将人种划分为三类,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B大洲是北美洲,分布最广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
41.(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图,回答问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和 ;在①②两幅气候图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 ,全年气温差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
(2)①②两幅气候图与图中A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气候特征为 。
(3)B、C、D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 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
(4)判断①地气候特点是夏季 ,冬季 ;从降水看属 (夏季、冬季)多雨型,是 气候。
(5)在①和②中,某地植被为常绿硬叶林,有的叶子上有蜡质保护,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 ;某地的植物常见一种板状根,其根部粗大宛如“树干”,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 。(填序号)
(6)①地可能位于( )
A.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B.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D.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答案】(1)气温;降水;②;①
(2)②;全年高温多雨
(3)B;热带沙漠
(4)炎热干燥;温和多雨;冬雨;地中海
(5)①;②
(6)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读图可知,在①②两幅气候图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差异最明显的是①。
(2)读图分析,A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与图中A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②,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3)读图分析,B、C、D三地中,B地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最少。
(4)①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集中于冬季,属冬季多雨型,是地中海气候。
(5)①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常绿硬叶林,有的叶子上有蜡质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①;植物常见一种板状根,其根部粗大宛如“树干”,属于热带雨林,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②。
(6)①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可能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2)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3)热带雨林气候的景观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的景观是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景观有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苔原气候的景观是苔原景观;冰原气候的景观是冰原景观。
42.(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可分为 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 中,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 。
(2)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4)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在课桌旁蹲下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1)六;运动;稳定;活跃
(2)亚欧;印度洋
(3)太平洋
(4)扩张;缩小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①是亚欧板块,②是印度洋板块,③是非洲板块,④是太平洋板块,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其中,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3)读图可知,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因此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张;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因此,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5)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躲在课桌旁蹲下,靠墙角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或躲到洗手间里等,①②④⑥正确;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都是错误的做法,③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地震发生的前兆: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大地震前,在未来震中区域附近常常会出现形态各异的光带,多发生在地震前数秒、数分或几小时。地光之后会发生地声,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地声,其声音像打雷、狂风、狮吼、放炮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潮安期中)下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19九下·民勤期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星空变化 B.公转运动 C.自转运动 D.季节更替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城市里“智能化路灯”(如图)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3. 通常情况下,三河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 影响城市路灯照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5.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 ( )
A.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B.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宇航员领命出征,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飞行任务。据材料和图回答下面小题。
6.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在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7.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到中考期间,三河市(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昼渐短 D.昼长夜短,昼渐长
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饼状图数据说明我们”家园”的( )
A.海洋和陆地生物的比约为 7:3 B.海洋和陆地生物的比约为 3:7
C.海陆面积比约 3:7 D.海陆面积比约 7:3
9.(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
B.从太空中看地球,只能看到海洋,看不到陆地
C.海洋中的生物比陆地上的生物更多
D.地球的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
10.(2016·广安)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自转、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天
C.昼夜更替现象与自转无关
D.四季变化与公转无关
11.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太阳的公转 D.太阳的自转
12.(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如图中表示岛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8七上·深圳期中)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洲大陆
14.(2018七上·防城港期中)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共同特点是( )。
A.面积最小 B.纬度最低
C.定居人口较多 D.有极昼、极夜现象
15.(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陆比大洲面积大
16.(2019七上·右玉期中)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7.(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下面是科学家在研究海陆分布时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请选出能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现象 ( )
A.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
B.四川省发生8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南海内发现大量的珊瑚
1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者是( )
A.培根 B.麦哲伦 C.牛顿 D.魏格纳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共克疫情,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图中大洲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① B.②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②和③的洲界为白令海峡 D.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022九下·兴平期中)我们可以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大陆漂移说,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大洲的轮廓能基本吻合
B.两大洲的动、植物化石分布具有一致性
C.两大洲的古老地层很相似
D.两大洲的气候具有一致性
22.图中两大洲之间的大西洋在( )
A.逐渐扩大 B.逐渐缩小 C.保持不变 D.突然变大
23.(2017八上·南雄期中)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经过多年演变成了海峡
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
24.(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与下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图判断,所有板块都是碰撞的
D.由此图判断,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ABCD四地中,气温年变化最小的是( )地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6. 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地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7. A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葬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种景观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9.(2019八上·通化期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的依据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基数 D.人口素质
30.(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下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寒带气候区 B.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地区
C.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D.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31.(2016七上·滨州月考)阿拉伯男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 )
A.遮挡风沙烈日 B.为了防寒保暖
C.穿着美观大方 D.出于宗教信仰
32.(2019七上·永春期中)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属于( )人种
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3.(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大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34.(2019·烟台)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二、选择题
35.(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合作属于( )
A.南北合作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南对话
3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37.(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
A.炎热多雨区 B.寒冷多雨区 C.温暖干燥区 D.温暖多雨区
38.(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对待人口膨胀问题,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A.顺其自然中能解决
B.扩大农业生产,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C.制定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
D.人口迁移远离城市
39.(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可以体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是( )
A.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
B.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公路
C.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配套建设工厂
D.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开辟大量的绿地
三、解答题
40.(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东、西半球图”,完成。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洋,B 洲,C 洋,D 洲。
(3)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G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填名称)
(4)写出字母所代表的洲界:E 运河,F 运河;
(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洋。
(6)我国位于七大洲中的 大洲(填序号)。
(7)B大洲分布最广的人种是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41.(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图,回答问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和 ;在①②两幅气候图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 ,全年气温差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
(2)①②两幅气候图与图中A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气候特征为 。
(3)B、C、D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 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
(4)判断①地气候特点是夏季 ,冬季 ;从降水看属 (夏季、冬季)多雨型,是 气候。
(5)在①和②中,某地植被为常绿硬叶林,有的叶子上有蜡质保护,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 ;某地的植物常见一种板状根,其根部粗大宛如“树干”,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 。(填序号)
(6)①地可能位于( )
A.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B.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D.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42.(2023八下·三河开学考)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可分为 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 中,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 。
(2)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4)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在课桌旁蹲下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N)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S)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运行了八万里,也就是四万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答案】3.D
4.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3.智能化路灯根据当地昼夜长短情况进行调整照明时间,由于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当地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错误;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泰州市昼夜平分,A、C错误;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三河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D正确;故答案为:D。
4.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不同,A正确;地球大小和形状并不会引起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B、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C错误;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阳光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太阳光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有阳光直射现象的范围是C.
【答案】6.C
7.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6.6月5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位置之间即图中的③—④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7.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到中考期间也就是6月5日到6月中旬,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北半球的三河市是昼长夜短,昼渐长。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答案】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海洋71%,陆地29%,故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D符合题意。
【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A。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北半球的春季是3~5月,夏季是6~8月,秋季是9~11月,冬季是12~2月。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地球上的五带。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12.【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①是大陆,A错误;②、④属于半岛,B、D错误;③处于海洋之中,四面环水,属于岛屿,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13.【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14.【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A、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
B、南极洲和北冰洋都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故B不符合题意;
C、南极洲是到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大洲,故C不符合题意;
D、南极洲和北冰洋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到目前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纬度最高的大洲。北冰洋是纬度最高、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15.【答案】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排除A;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排除B;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C正确;大洋洲比澳大利亚大陆大,排除D;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16.【答案】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可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地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也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因此答案选择B项。 题没有难度,要求学生清楚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排序,并且了解四大洋的特征,进而通过题上要求完成本题。
17.【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了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现在的海峡,该事例属于海陆变迁,A符合题意。B、C、D不属于海陆变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18.【答案】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者是德国的魏格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答案】19.B
20.C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点评】(1)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19.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据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图中大洲面积大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图可知,①是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②亚洲,A错误。④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错误。②是亚洲,③是北美洲两大洲分界线为白令海峡,C正确。②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1.D
22.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21.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非洲与南美洲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漂移分离而成。两大洲的轮廓基本吻合、两大洲古老地层分布很相似、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分布具有一致性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例证,气候一致性是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影响,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答案为: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图中两大洲之间的大西洋因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将不断扩大,未来将超过太平洋成为世界第一大洋,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3.【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4.【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示箭头方向可知,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故A正确;图示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故B正确;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并不是所有的板块都是碰撞的,故C错误;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25.D
26.C
27.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2)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3)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25.读图可算出D地气温年变化最小。A的气温年变化最大,故A错误。B、C居其中,故B、C错误。故答案为:D。
26.四地中,A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A错误。B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故B错误。C地一年内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故C正确。D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7.A地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B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C地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热带季风气候。故答案为:A。
28.【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该气候有旱雨季变化,动物具有迁徙的习性;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湿季之分,B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热带雨林气候的景观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的景观是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景观有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苔原气候的景观是苔原景观;冰原气候的景观是冰原景观。
29.【答案】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解:能够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稀疏或稠密的依据是人口密度;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世界上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0.【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A符合题意。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31.【答案】A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 沙特阿拉伯属于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信仰的宗教,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虽然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的步伐越来越快,可是有些东西是阿拉伯人永远不会丢弃的,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少数还有一些黑色,深灰,深蓝和深棕色,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了.即使阿拉伯国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长袍依然是阿拉伯人最喜欢的服装,即使在外企上班的白领,白天穿着西装革履,一回到家马上就换上舒适的阿拉伯长袍.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长袍呢?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形成的自然因素是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条件.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地的人文差异,学生应结合基础知识,灵活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32.【答案】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把世界人种分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故答案为:A。
【点评】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33.【答案】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人口的60%,但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故A错误。欧洲西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受生育观念和生活水平高的影响,人口增长率非常低,故B错误。人口稠密的国家有经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人口稠密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跟这个国家的面积有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六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如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在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34.【答案】(1)A
(2)C
【知识点】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5.【答案】C
【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和商谈是属于南南合作,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6.【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
37.【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是为了防寒保暖;屋顶大而高耸是因为冬季多雪,防止积雪压坏屋顶;可得出该房屋主要分布在寒冷多雨区,B正确;炎热地区和温暖地区不用设置壁炉或火炕,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8.【答案】C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人口膨胀问题如果顺其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制定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错误,C正确;扩大农业生产和人口迁移远离城市不能解决人口膨胀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压力大等问题,为此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由于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为此应该鼓励生育。总之,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9.【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公路,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便利的交通,提高知民度,从而增强保护意识,B正确;在文化遗产周围配套修建现代建筑,建设工厂,开辟大量的绿地会破坏原来的环境,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因此要加以保护。
40.【答案】(1)北;东
(2)太平;北美;大西;亚
(3)印度;大西
(4)苏伊士;巴拿马
(5)南极;北冰
(6)D
(7)白色人种##白种人;英语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1)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2)全球分为七大洲,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A是太平洋,B是北美洲,C是大西洋,D是亚洲。
(3)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G是印度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大西洋。
(4)读图分析,E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分界线;F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
(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
(6)我国位于七大洲中的亚洲,图中D大洲。
(7)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质特征可以将人种划分为三类,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B大洲是北美洲,分布最广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被赤道穿过的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联合国有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俄语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使用;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语主要是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使用;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
41.【答案】(1)气温;降水;②;①
(2)②;全年高温多雨
(3)B;热带沙漠
(4)炎热干燥;温和多雨;冬雨;地中海
(5)①;②
(6)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1)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读图可知,在①②两幅气候图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是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差异最明显的是①。
(2)读图分析,A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与图中A地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②,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3)读图分析,B、C、D三地中,B地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最少。
(4)①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集中于冬季,属冬季多雨型,是地中海气候。
(5)①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常绿硬叶林,有的叶子上有蜡质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①;植物常见一种板状根,其根部粗大宛如“树干”,属于热带雨林,该地气候类型应为图②。
(6)①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可能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2)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最后根据降水确定气候类型。
(3)热带雨林气候的景观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是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的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季风气候的景观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的景观是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景观有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苔原气候的景观是苔原景观;冰原气候的景观是冰原景观。
42.【答案】(1)六;运动;稳定;活跃
(2)亚欧;印度洋
(3)太平洋
(4)扩张;缩小
(5)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①是亚欧板块,②是印度洋板块,③是非洲板块,④是太平洋板块,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其中,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2)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3)读图可知,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因此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张;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因此,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5)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躲在课桌旁蹲下,靠墙角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或躲到洗手间里等,①②④⑥正确;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都是错误的做法,③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地震发生的前兆: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大地震前,在未来震中区域附近常常会出现形态各异的光带,多发生在地震前数秒、数分或几小时。地光之后会发生地声,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地声,其声音像打雷、狂风、狮吼、放炮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